“留学生才是世界上最难杀的”,中国第九大菜系留子菜看呆网友

腐烂鲨鱼肉、酸羊肝肠、酸羊睾丸、熏羊头、北极海鹦……如果一定要你吃一个,你的选择是——


图源:b站用户“知名相声演员BBBBB大王”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第一反应可能是“all not”。不过如果把酸羊肝肠和酸羊睾丸换成烤羊鞭和烤羊宝,还可以勉强考虑一下。


然而,对于留学生来说,这些看上去有些猎奇的食物,却可能是他们走进餐厅或逛超市时会遇到的现实单品。


这时摆在面前的便是一个灵魂拷问:吃,还是饿。


当然,这仅是一个夸张的说法。上述传统特色“美食”,显然不等于留学生们所在国家饮食的全部。


但世界各地饮食习惯与食物品类的差异,却自始至终客观存在。



为改善自身伙食状况,留学生们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从中不仅衍生出一个广为人知的段子:“出去一个留子,回来一个厨子。”


还在“八大菜系”之外打造出了我国第九大菜系:中国留子菜。


01

网友看得直皱眉的“留子饭”

留学生硬着头皮往下咽


“留子饭”的第一大特征,是略显奇怪的食物制法和相对单一的食材选择。


首先,与很多人“什么都要煮熟了再吃”的执念不同,海外最常见的吃法之一是生食


当留学生们走进德国的一家面包店,看到橱窗里夹肉汉堡有售。刚刚预备下单,便可能发现:有些事情,似乎不太对。


这个汉堡怎么和我平时见到的不一样?里面夹的不是炸鸡排和煎牛肉,竟是生猪肉和生鱼片。



虽然有勇士尝试过后,反馈在网络上的褒贬不一。但以这款著名的银鱼三明治为例,里面的鱼片看起来过分新鲜,甚至感觉放回海里还能再游一圈。


澳大利亚也不遑多让。其当地特色之一“袋鼠肉”,在外食餐厅中也时常看着像马上就要复活。入眼的肉片色泽鲜艳、纹理清晰,几乎能想象到它们在袋鼠身上的样子。



当然,留学生们也可以选择买回家自己做,但这时便十分考验主厨对于肉类的处理能力,明明外包装上写着平底锅煎十分钟即食,但刚下锅两分钟就发现又腥又臭,甚至赔上一包红烧肉调料也无法挽救。



其次,是腌制和发酵。尽管在我国北方、尤其是东北地区,腌菜也十分常见,几乎家家户户都能看见封装着白菜或者萝卜的瓷缸。但北欧地区的腌法依然出乎大多数人意料——


有一种腌海雀,据说是将小海雀整只塞进海豹肚子里,然后用海豹油封起来,再埋入冻土层中发酵而成,其威力约等于可食用的生化武器。



第三,是味道容易开盲盒,留学生们永远不知道等待自己的究竟是惊喜还是惊吓。


譬如印度地区的玛莎拉,很多人可能会把它和咖喱等同起来,并发出疑问:这有什么难吃的?


但实际上是,咖喱可以是玛莎拉,但玛莎拉不一定是咖喱。玛莎拉原意是“香料混合物”,从肉桂、肉豆蔻到黑胡椒、丁香,都可以放入其中,并没有固定配方。


换句话说,由于缺乏“品控”,你既可能吃到令人回味无穷的美味佳肴,也可能吃到一颗由酸、甜、辣等口味共同组成的香料炸弹


图源:小红书用户“大大头不大”


最后,就是单调。对东欧-俄罗斯地区的留学生们而言,当你打开冰箱看到包装、形状各异的食物,你最初或许以为是奶酪、布丁、冰淇凌……结果真相是:奶酪、奶酪、还是奶酪。


不知道的还以为自己陷入了某种无限循环。


在很多人看来,“留子饭”的另一大特征是过于简陋。


比如下面这种“午饭”,仔细看就是几片火腿、几片芝士加几片饼干。


图源:小红书用户“小猫年年岁岁”


但是只有留学生知道为什么——


这一份速食只要1.8磅,是真正的“穷鬼套餐。”


除去味道和食材,让一名留学生“破防”的还有食品价格。为了应对高昂物价,留学生们不得不省吃俭用,导致自己的一日三餐透露出一股令人心酸的随意。


图源:小红书用户“油炸张张包”


如果想要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改善伙食,英国还有一种很著名的速食套餐叫mealdeal,3-5磅不等。


一份mealdeal里包括三个部分:主食、零食、饮料。其中,水果一般被算在零食的范畴。


如果你看到的是小份或者破破烂烂的水果的话。


而当你看到一盒又大又新鲜的水果,把它当作零食放入购物车,并窃喜于今天的水果质量时,结账环节就有可能大惊失色——原本3-5磅的mealdeal荣升8磅多。


定惊一看,原来自己拿的“零食”其实是另一份主食。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省钱方式,那就是买“黄标签”。所谓黄标签,一般指超市里的临期食品。但正是因为临期,往往伴随着极大的折扣力度,时常成为晚间人们争相抢购的对象。


2.83磅买临期盲盒,喜提7个贝果,切开往里塞上同样打折的蘑菇,辅以低价生菜、鸡蛋、芝士片,再撒上少许洋葱粉和黑胡椒粉,已然成就一顿卖相、口味兼具的午餐。


什么,贝果过期了?没关系,冷冻即永久。



在留子饭的体系里,食物保质期有另外一套标准。毕竟每一种吃得惯、能入口的食材都格外珍贵,不能轻易丢弃。


当自己斥巨资购入新鲜食材,因为切好后忘记放进冰箱,或者间隔太久没做,便可能出现这样的局面:


有网友发贴求助,牛肉室温放置了一晚上,早上起来发现上面带了点灰绿色,还能吃吗?


评论区采用分类讨论的方法答疑解惑——是留子吗,是的话可以吃,不是的话不建议。后面还有留学生现身说法:谢邀,今天刚吃完。


图源:小红书用户“多栋小神通的申诉情报局”


还有一名视频博主在抖音上更新自己的冰岛留学日常。一枚折合人民币14.4元购入的西红柿,经过时间蹉跎已经有发芽的迹象。


但正如“强者从不抱怨环境,留子从不抱怨食材”,切除发芽部分下锅,配上王守义十三香和老干妈辣椒酱,和菠菜一起煮,照样是一锅美味的番茄蔬菜汤。


图源:抖音用户“反常乌云”


02

留学生“自救”指南

总有一款适合你


留学生涯也不全是留学生们的舌头遭罪史,有时候也可能是一部“花式自救”史。


总得来说,留学生自救主要分为三种方式:有钱、勤快、肯糊弄。


如同“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随身携带的现金可谓是提升自己生活品质的不二法门。没有什么是用钱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一定是钱还不够多。


在“钞能力”的支撑下,不仅能吃到当地的现代创意菜和全球连锁的肯德基、麦当劳,各式中餐也任君选择。只不过,鉴于之前提到的物价问题,对大部分留学生来说,外出饮食并非长久之计。


60一碗冷面、80一碗小馄饨、178一个肉夹馍……偶尔解馋还在可接受范围内,但长此以往则会变成“无法承受的钱包之轻”。


因此,在“勤快”和“肯糊弄”两种或多或少都要自力更生的路径下,又分化出四大派别:厨神养成派、做饭糊弄学、入乡随俗派、自我放逐派。


厨神养成派。此前如何暂且不论,被抛到异国他乡后仿佛被打通了任督二脉,厨艺技能迅速拉满。在国内只做过西红柿炒鸡蛋也没关系,出来几个月,铁板豆腐、辣椒炒肉、滑蛋牛肉……尽在掌握之中。


图源:小红书用户“墨璃”


做饭糊弄学。不是漂亮饭做不好,而是又快又好吃的饭更有性价比。虽然卖相差了点,制作过程可能也略显埋汰,但光看配料表都能感受到一股强烈的饭张力。


用剪刀把大蒜“切”成蒜泥,把小米辣“切”成小段,和鸡腿肉一起放进耐热容器,加入生抽、老抽和耗油,再用微波炉加热,偷工减料版辣子鸡不仅下饭,还能少洗几个碗。


图源:小红书用户“记白白白”


入乡随俗派。主打一个既然环境无法适应我,那我就去适应环境。食材简单、冷食为主、分量精简的“白人饭”吃不惯?不,我已进化到耐受度100%。加热让一切干巴面包变美味,配上些许水果,又是完美的一餐。


图源:小红书用户“是水母啊x”


自我放逐派。空有一颗自己掌勺的心,屡战屡败又屡败屡战,发现自己确实不是做饭的那块料后转向各类速食或者水煮万物。


而把吃饭这件事和特定的生活场景结合起来,又诞生出诸多无法被简单归类的十分具体的生活技巧:


首先是一锅炖大法。在欧美地区公寓极易触发烟雾报警的情况下——食材丢锅里,万物皆可炖。大道至简的烹饪方式在便于上手的同时,还能规避“做饭-起火-火逐渐变大-烟雾报警器响十分钟-使用灭火器-烟雾顽固不散”的系列风险。



其次是斐波那契饭,别名自制预制菜。众所周知,斐波那契数列下,从第三个数字开始,每个数字等于前两个数字的和。


因此,斐波那契饭特指“吃不完的剩饭装盒,第n天的饭是第n-1天和第n-2天剩下的成品再加工产物”。既节省时间、又不浪费食物、味道还能有基本保障,堪称一举多得。



最后是留学生版“拼好饭”,专门用于解决一个人懒得做饭、一个人做饭口味单调的问题。邀请舍友或同学一起做饭,不仅能够尝到不同国家的风味,还可以锻炼口语、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唯一一个缺点可能是对i人不太友好。


但无论如何,有言道“树挪死、人挪活”,哪怕我们时常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上看到来自留学生们的抱怨和吐槽,其也少有完全坐以待毙的情况。


大家更多是以略带自嘲的口吻记录下自己的日常生活,作为交流的契机与情绪的出口。


也不仅留学生,饮食背后,本质上都是个人口味与生活方式的选择。但是,作为一个典型的“中国胃”,我始终奉行一条原则:


人生在每一口香馍馍里。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5

标签:玛莎   留学生   烤羊   菜系   咖喱   奶酪   中国   零食   口味   食物   水果   美食   网友   用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