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公交正在消失!国务院白皮书“城乡公交一体化”,能救活吗?

你有多久没在老家坐公交车了?县城的公交车是要被淘汰了吗?去年年底,02年女生回县城开公交的事火了,众多网友都羡慕女孩月薪虽然只有2000,但精神饱满的状态。

甚至还有人动了回老家开公交的念头,但是现在还能够招司机,还能够开出2000块钱月薪的县城公交公司,已经越来越少了。

再过几年,别说月薪2000的县城公交司机,还有没有县城公交,都要打一个问号。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消失的县城公交。

消失的县城公交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各基层行政单位的发展都有不小的差异,所以每个县城、村镇通公交的时间都不同。但绝大多数县城公交的爆发式发展,都源自于一项持续多年的政策,叫做【村村通】。

老家在农村的朋友都知道,90年代的中国农村大部分都处于基建水平不高的状态,比如没有自来水,没有水泥路,看电视,靠天线打电话去村委。直到1998年,国家提出了村村通政策。

村村通,是涉及几乎所有农村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庞大项目,持续时间也非常长,一直延续到今天。比如现在不少乡镇村子,已经开始铺设天然气管道,取代了传统的蜂窝煤和木材燃料。

村村通项目的成功,使得哪怕再偏僻的村子,基本上都铺了水泥路或者柏油路面。路修好了之后,农村的交通也变得顺畅了。

截止到2015年,我国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了377万公里,开通农村客运线路9.3万条,客运车辆达到了36万辆,平均日发班次118万次。

而仅5年之后的2020年,交通部更加明确地宣布,全国农村道路达到了420万公里的长度,实现了乡镇村子100%铺设硬化路面,100%通客车

翻译一下,就是城里有的基建村里都有,包括公交车和长途大巴车。在那几年,我们总能够看到一些喜报,什么农村客运公交化程度99%,什么票价下调40%。

县城、乡镇公交全覆盖,惠及一个县几百万群众,都成了最基本的标准。数据漂亮绝对是一件好事,也是值得肯定的成绩。但问题恰恰在最高光的时候,悄然出现。

县乡、村镇的公交系统建立之后,很多细节没有做好。比如建制村的分布比较零散,村子和乡镇,乡镇和县城之间,有比较长的通行距离。

但是基层公交系统的主要运营线路,都是以国道和乡镇一两条主要道路为主的,就会导致不在主路附近的老百姓,需要自行前往坐车的地方。

而且由于基建管理等方面的原因,老百姓等公交的位置,只能是约定俗成的路口,或者是路边招手即停。还有就是班次比较少,到了晚上就会停运。

所以相比城市公交,基层公交系统依然有非常多不便利的地方。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边,基层公交,就是县城农村老百姓,最便利也最实惠的交通工具。

各位背井离乡的打工人们,你们看到这个图,是不是就快要说出那句:师傅,前面路口电线杆停一下。

作为无数打工人回老家的最后一站,县城农村的公交车票价涨幅,可以说是远远落后于日常消费品。大家也可以在评论区说一下,你们老家的公交票价是什么水平,有没有上涨?

运营困难

不过,票价便宜归便宜,无法掩盖县城农村公交现在面临的困境。大概是在2023年前后,停运、经营困难成为了基层公交系统的关键词。

去年10月份,有来自辽宁、内蒙古、山西等地的网友,在国务院留言平台上反映,通往村子里面的客车缩减排班,甚至是停运,迫不得已只能够选择打车,导致大家出行看病非常不方便。

面对这些问题,相关单位虽然正面回复,但所有的回复都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未来可期。“多等等,会好的,在改善了。”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大家反映的问题正在变得越来越普遍。据报道,从2020年开始,河南周口郸城县的公交系统,已经连续经历了4次停运,相关的公交司机,欠薪最长时间达到了3个月。

而导致停运和欠薪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政府把补贴停掉了。类似例子还有很多,比如2022年8月份,湖南耒阳的8家公交企业联合声明宣布停运,是因为连公交车充电费都交不起了。

2023年9月份,湖南双峰的县城公交停运,主要原因也是被停掉了补贴。实际上,停运不只仅限于短途公交交通,长途大巴也没有幸免,而且停运的名单也更长。

中国的公共交通系统比较特殊,经历过多次的调整。从最早只有国营,到后来尝试混合所有制,再到后来国营、民营、外资,性质并存,还有叠加的特许经营制度,最终才形成了今天的局面。

而我们目前看到的各种公交停运声明,基本上都来自于民营公交公司。因为只有这一类公司才敢停运,国营公交公司再赔钱也得挺着。

同样的,基层公交系统还是以民营为主的。就比如前面提到的郸城县公交,这家公司有149辆新能源公交车,最高的时候可以给司机开到4000块钱的月薪

而那些穿梭在村子与县城之间的公交车,也基本上都是个体户,或者是夫妻兄弟几个家庭搭伙经营,一帮子人伺候,仅有的一辆或者是两辆公交车,相互倒班。

问题是,公共交通带有公益属性,它不仅不能根据供需随时调整价格,还要对特定的群体优惠或者是免费,就导致能赚到利润的方式,就只剩下吃补贴这么一条路。

但比较难受的是,公共运输,在大多数县城里面并不是最核心的公共服务建设需求。比公共运输顺位更高的是教育、医疗以及维持政府运转的行政职能部门。

比如郸城县2021年的教育支出达到15亿人民币,而交通运输的支出只有6200万人民币。这一下子就能看出,谁更重要一些。

各位,假设你是这个县委书记,如果政府财政稍微波动一点的话,你会首先缩减哪部分的支出?当然是“不那么重要的”那部分了。

按理说只要市场足够大,客源足够多,没有补贴也能够勉强糊口。确实是这样的,但偏偏这方面,这两年也不太行。

实质限制

公交不同于水电煤,是一个不太具有垄断性质的公共服务领域,这意味着它的同质化竞争空间很大,而且不具备不可替代性

没有公交,还有网约车,有出租车、电动车、摩托车、黑车,但水电网现在可是国企垄断的。不对,公交其实也有垄断性的,因为他们有各自规定的运营区域,不能够越雷池一步。

你是这个村子的公交,就不能够接隔壁村子的乘客,要不然线路之间就会打架。

公交车,既不能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也难以阻止新的竞争对手出现,只能够靠低价,来吸引乘客。

十几年前,很多村子都是有7座面包车去跑短途的,因为能够直接接送乡亲们。有的黑车司机还可以拐弯抹角地送到家门口,这就抢了很多公交车的生意。

公交司机只能够通过举报黑车超载来反击,但效果不怎么样。这些黑车,抢走了一部分公交车的客源,就算被抓住也是罚个几百块钱。但跟黑车收入相比,他们是能够罚得起的。

但对于基层公交来说,更可怕的不是客源被抢走了,而是新的交通方式出现了。

大城市里面,地铁线路越建越多,合规的网约车也越来越多,坐公交车的人明显变少了。如果你现在去坐一次公交车的话,会发现车里边上年纪的乘客明显变多了。

现在基层公交的一大对手,就是越来越多的私家车。你们应该也能感受到,每年春节回家就会发现,不大的村子里边停满了各种价位的车子。

私家车变多,不只是村里人有钱了,还在于车子降价了。别的不说,仅仅是新能源下乡这一政策,就激活了农村的一部分购车需求。

更致命的地方在于,农村人口外流和空心化。这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在2011年前后就有一些迹象了,而近些年变得更加明显。

在非节假日时段,村里面能看到的面孔,基本上都是中老年人,而他们又有多少使用公共交通的需求呢?

有转机

既然出现了问题,我们就要去尝试解决问题。国家自然也比我们想得更早、更远一些,已经开始着手解决。

2024年年底,国务院发布了《新时代的中国农村公路发展》白皮书,里边明确提到,虽然现在大部分农村的客运实现了村村通,但是运营线路比较单一。将来还需要实现定制化公交专线、多维度客运班线、城乡公交一体化运作。

翻译一下就是城乡公交大融合,统一运营管理,并且更加合理和广泛的安排路线。白皮书还强调,要通过补贴来促进农村客运的多方面发展,争取能够出现新的服务模式。

总之就是国家还是惦记着基层公交的,也是会给补贴的,之后还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比如说建更多的村级公路。

【本文来源@动动枪DongDongGun的视频内容】

#民生##社会百态##农村##公交##县城#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7

标签:县城   郸城县   公交   黑车   国务院   白皮书   村子   客运   城乡   乡镇   基层   公交车   农村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