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A.lmm
3岁识千字文,6岁在央视诗词大会“过关斩将”一举夺冠!
山东神童王恒屹横空出世,引爆全网,获封“中华小诗库”。
然而,却也难逃成名后的舆论“围剿”。
“伤仲永”的质疑声如潮水般涌来,将他卷入争议的漩涡中心。
8年时光转瞬即逝,当年那个被推上舆论风口、备受瞩目的孩子。
究竟是如流星般陨落,泯然于众人之中。
还是冲破重重迷雾,走出独属于自己的璀璨成长路?
王恒屹的“神童”之路始于2017年。
在江苏卫视《了不起的孩子》节目现场,年仅3岁的他,迈着稚嫩的步伐站在舞台中央。
面对主持人孟非的询问。
他用奶声奶气却又清晰无比的声音说道“我能认3000多个字,背100多首古诗。”
此言一出,现场观众无比惊叹,一颗“神童”新星就此升起。
然而,真正让王恒屹“一战封神”的,是2020年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
节目中,“唐诗九宫格”“飞花令”等环节难度极高,对选手的诗词储备和临场反应能力都是巨大考验。
但王恒屹却表现得游刃有余,甚至展现出了远超同龄人的深厚知识底蕴与敏捷反应能力。
在“姓氏飞花令”挑战环节,面对百人团经验丰富的成年选手,王恒屹毫不怯场。
当主持人念出“赵”姓时,他迅速应答“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当“李”姓出现,他又脱口而出“李白斗酒诗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仿佛将人们带入了那个诗意盎然的时代。
在激烈的“飞花令”对决中,他更是妙语连珠。
“春风又绿江南岸”“春江潮水连海平”等经典诗句信手拈来。
甚至他还能详细解释诗句背后的历史典故。
最终,王恒屹以144分的总成绩力压其他选手,成功夺冠,成为节目史上最年轻的冠军。
就连评委康震都忍不住感叹“他的诗词储备量堪比大学教授!”
然而,“神童”的光环并非只有荣耀。
在夺冠之后,质疑的声音如同潮水般涌来。
有人嘲讽他“只会背诗”,断言他会像方仲永一样“泯然众人矣”。
更有心怀鬼策之人指责其家人“借娃炒作”。
面对铺天盖地的舆论风暴,王恒屹的家人没有过多的辩解,而是选择用行动回应舆论。
他们果断减少孩子的商业活动,让王恒屹回归校园,回归正常生活。
王恒屹的奶奶何霞坦白道“参加节目只是想让他开阔眼界,名利从来不是我们的追求。”
王恒屹在诗词领域的天赋觉醒,离不开奶奶何霞的悉心引导。
而这一切最初不过是源于何霞的“无心之举”。
何霞是一名退休教师,对诗词有着深厚的热爱。
当孙子王恒屹还在牙牙学语时,她便独具匠心地将《三字经》改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
时常哼唱给小恒屹听。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
在王恒屹1岁半时,奶奶朗诵诗词的最后一个字刚出口,他竟能很自然地衔接上。
这一发现让何霞惊喜不已,她敏锐地察觉到孙子在诗词方面的天赋。
此后,何霞将客厅精心改造成“诗词乐园”。
墙壁上贴满了色彩斑斓的汉字卡片,书架上摆满了各类国学经典书籍。
就连餐桌旁都悬挂着《将进酒》图文并茂的注解。
在何霞独特的教育理念中,“去功利化”是核心。
对于诗词,她从不要求孙子死记硬背,而是巧妙地将其融入生活场景。
买菜时,何霞会教王恒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看到落日余晖,何霞会讲“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为了避免孩子学习枯燥,增添学习的趣味性,何霞还设计了许多诗词游戏。
像“诗词接龙”“字卡寻宝”等。
甚至她会用积木给孙子生动演示“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观景象。
有一次,王恒屹出现厌学情绪,但何霞没有丝毫责备。
反而用“幼不学,老何为”耐心引导,让他自己思考。
最终王恒屹自己主动拾起课本,继续学习。
除此之外,何霞深知“环境浸润”的重要性。
她严格控制孙子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每天仅允许王恒屹看半个小时教育节目。
而在其余的时间里,何霞则会带着孙子逛图书馆、博物馆。
用实物激发王恒屹对历史的浓厚兴趣。
在奶奶这样潜移默化的引导下,他3岁时就开始主动要求学习。
若家人忘记读书,他还会“抗议”。
尽管,王恒屹的父母因工作常年在外。
但在对孩子的教育上,父母与奶奶何霞始终保持高度一致。
在王恒屹成名后,不少广告商开出高价邀请他代言,不出意外都其被父母果断拒绝。
他们坚定地表示“诗词只是孩子的兴趣,绝非谋生工具”。
在7岁夺冠之后,王恒屹逐渐淡出荧幕,回归普通学生的身份。
在平凡中继续追逐诗词梦想。
2025年,11岁的王恒屹已然褪去“神童”光环,成为一名普通的五年级学生。
他社交账号的最新动态,是一副临摹《兰亭序》的书法作品。
并配文“在传统文化中自信前行。”
笔墨间尽显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在校园里,王恒屹低调谦和,与同学们相处融洽。
只有在历史课上,他眼中闪烁着与众不同的光芒。
这个自幼浸润在传统文化中的孩子,立志成为一名历史老师。
学业上,王恒屹始终保持着全科优秀的成绩。
但更令人瞩目的是他的“跨界成长”。
在书法上,他已顺利通过十级考试,笔锋愈发老练。
在编程学习中,他已掌握L1课程,甚至能用Python编写出古诗词生成器。
面对外界“伤仲永”的质疑,他用1400首诗词的深厚储备和全面发展的成绩单有力回击。
王恒屹的成长,离不开家人的细心呵护。
母亲拒绝所有商业合作,只愿分享他练字、踢球的日常。
父亲则带他参观考古现场,帮助他将诗词与历史紧密联系,扩宽视野。
8年时光流转,王恒屹的故事早已突破“神童”的单一标签。
天赋如同火种,而家庭给予的爱与兴趣,恰似氧气与柴薪,让这火种燃烧得愈发旺盛。
当众人还在为“神童该不该平凡”争论不休时。
11岁的王恒屹已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
真正的天才,不在于外界的赞誉与标签,而在于内心的热爱与坚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王恒屹
央视新闻——《2022中国诗词大会》8岁孩子挑战百人姓氏飞花令
新民网——《了不起的孩子2》强势抢占儿童综艺市场
更新时间:2025-05-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