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圈圈
编辑丨圈圈
差距显著!
你敢信吗,同样是1亿多人,日本上半年新生儿才不到34万,反观咱们广东,不光连续7年出生人口全国第一,还硬是做到了连续40年出生人口超百万。
那么广东的新生儿数量多少呢?又为什么差距这么大呢?
日本今年上半年新生儿就33.928万人,甚至连34万人都不够,而且同比还降了3.1%,更让人揪心的是,日本65岁以上的老人占比都快30%了,也就是说每3个人里就有1个老人。
在日本街头,你能看到便利店里满头银发的收银员,驾驶着出租车的白发司机,餐厅里步履蹒跚的服务员,但这并非“老有所为”的浪漫叙事,而是一出现实版的“养老金困局”。
当国家的养老金已不足以维持基本生计,领取年龄不断上调,甚至可以选择延迟到75岁再领时,老年人被迫重返劳动市场。
这对年轻人而言,是一种无声的警示:一个连老人都无法安享晚年的社会,你要如何去构想自己安稳的未来?
更何况,他们自己的处境也岌岌可危,从1995年到2020年,日本家庭的年收入中位数已经从659万日元悄然滑落至564万日元,这份不断缩水的账单,让年轻人连维持自身生活都感到吃力,更不用说赡养老人和抚育后代了。
日本政府也曾试图用金钱刺激生育,一次性生育补助从42万日元提高到了50万日元,然而,这笔钱很快就被平均47.3万日元的生产费用基本抵消,剩下的寥寥无几,对于高昂的育儿总成本而言,无异于杯水车薪,因为它无法解决家庭收入持续下降的根本性经济焦虑。
渐渐地,日本年轻人就算有生育的念头也得打退堂鼓了,种种原因加在一起,这也导致了日本新生儿出生率连年下降,甚至一直在不断的刷新最低记录。
再看广东,那真是另一番热闹景象,跟日本比起来,简直就是两个样。
2024年广东出生人口113万,连续7年全国第一,更牛的是,广东已经连续40年出生人口超百万。
广东提供的确定性并非什么高福利承诺,而是一种更朴素的信念:“只要肯干,就有饭吃”,去年高达14.16万亿的地区生产总值,意味着这里有庞大的就业市场和无数的机会。
在这里,一个家庭月收入达到一万五六是很常见的情况,这为抚养孩子提供了最基本的经济底气,这种底气,比任何口头上的鼓励都来得实在。
广东真正的“补贴”,其实是那些看不见的机遇,以前好多家长愁3岁前的娃没人带,自己上班根本分身乏术,现在这问题在广东解决得越来越利索了。
街上的托育机构越来越多,小区里、公司附近常有 “嵌入式” 的托育点,哪怕是工作日,把娃送过去有人管,下班再接回家,一点不耽误事。
而广州、珠海这些地方做得更到位,成了全国的托育示范城市,它像一个巨大的经济引擎,吸引着全国各地的年轻人。
广东能一直保持高出生人口,还有个关键原因,这里的年轻人太多了,作为经济第一大省,广州、深圳、东莞这些城市吸引了全国的年轻人,他们大多二十几岁、三十出头,正好是结婚生娃的年纪。
这些 “新市民” 在广东找到稳定工作,扎下根来,自然就会考虑生孩子,满大街都是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这种年轻化的人口结构,本身就为高出生人口打下了基础。
而且广东还不排外,不管是哪里来的人,只要肯努力都能站稳脚跟,在这里组建家庭、生儿育女,一点都不觉得自己会是“外来”的。
去年新增的74万常住人口中,超过六成来自外省,这些年轻人愿意在这里扎根,将个人奋斗的成果,转化为一个家庭实实在在的未来。
更有意思的是,年轻人多的地方氛围也开放,没人会因为“生得多”说闲话,反而会真心恭喜 “人丁兴旺”,这种包容的环境,让大家生娃不用有心理负担,顺其自然就愿意多要几个。
生育,从来不只是一个家庭的私事,当一个孩子出生,社会是选择袖手旁观,还是伸出手来,共同搭建一个摇篮?这直接决定了生育这件事,究竟是“负担”还是“幸福”。
在日本,许多母亲正身处一座“孤岛”,传统的育儿分工观念,将抚养孩子的责任几乎完全压在了女性身上。
日本政府虽然鼓励父亲休育儿假,但真实世界里,休假率低得可怜,不足14%,在那种僵化的职场文化中,一个男性选择休假照顾孩子,往往被视为不务正业,这最终导致女性被迫在事业和家庭之间做出残酷的二选一,这种困境,本身就是对生育意愿的最大劝退。
日本的人口结构,就是一个典型的“倒金字塔”,65岁以上的人口占比已接近30%,这意味着整个社会大量的资源都要向养老倾斜,社会的创新活力和消费动力都在减弱。这种沉重的人口结构,本身就抑制了社会的新陈代谢,让年轻人感到压抑,看不到未来的前景。
当年轻人越来越少,老年人越来越多,整个社会就会陷入“不敢生→人口恶化→社会压力更大→年轻人更不敢生”的恶性循环,这就像一个慢慢停转的陀螺,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广东则恰好相反,它是一个巨大的“青春磁场”,这里常住人口高达1.28亿,实际服务人口约1.5亿,其中16至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比高达66.38%,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如此庞大的年轻人口本身,就是最大的生育“红利”,年轻人聚集的地方,自然而然就会形成婚育的高峰。
政策的温度同样关键,婚姻登记实现跨省通办,方便了五湖四海的情侣,深圳下大力气新增数十万个公办学位,缓解了最令人头疼的教育焦虑。
东莞长安镇更是直接拿出真金白银,对二胎、三胎家庭提供数万元的现金奖励和月度补贴,这些举措都在传递一个明确的信号:社会正在努力为你分忧。
这个良性循环,成功地将巨大的人口优势,转化为了持续不断的发展动力,广东为年轻人提供的,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相对确定的未来和向上的希望。
信息源:
《点题人才战略:经济大省如何出招》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9-15
《中国生育第一大省,定了 广东蝉联七年人口冠军》澎湃新闻2025-02-20
《日本今年上半年新生儿数量创新低》广州日报2025-08-30
《日媒:日本少子化进程加速》新华网2025-08-30
《日本2024年总和生育率达新低 出生人口不足70万》中国经济网2025-06-05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更新时间:2025-09-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