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神舟二十号乘组在繁忙的科学实验间隙,完成了一项关键任务——空间站物资信息智能管理系统再次升级。这套被航天员亲切称为“智能管家”的系统,正实时追踪记录着各类物资的消耗情况和位置变化,为在轨物资管理装上了智慧大脑。
而在这套系统的核心位置,融合AI与RFID相控阵技术的吊顶门禁系统正默默发挥着关键作用。它能精准识别多个物资标签的运动轨迹和方向,在浩瀚太空中编织起一张看不见的智能物资管理网。
在距地球400公里的中国空间站内,大到精密仪器,小到一包食品,数万件核心舱物资构成了航天员的生命支持和工作保障基础。这些物资种类繁多、技术条件复杂、质量要求极高,管理难度远超地面仓储。
传统物资管理方式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面临巨大挑战:物品漂浮不定,人工记录效率低下,位置追踪困难,库存状态更新滞后。一次小小的物资找寻任务,就可能耗费航天员宝贵的在轨时间。
空间站物资管理分系统团队曾坦言,在地面广受热捧的RFID自动识别技术要应用到空间站“麻烦不少”。在空间有限、能耗珍贵、抗干扰要求极高的太空环境中,技术创新如同“戴着镣铐跳舞”。
面对太空物资管理困境,融合AI的RFID相控阵技术提供了完美解决方案。上周升级的物资信息智能管理系统,标志着这项技术在中国航天领域的成熟应用。
在空间站的各个舱段关键位置,AI+RFID吊顶门禁系统如同全天候值守的“智能哨兵”。它利用相控阵天线技术和深度学习算法,能同时捕捉多个物资标签的运动轨迹,精准判断其进出方向,实现无感式实时监控。
“系统如同可以实时记录各类物资消耗情况和位置变化情况的‘智能管家’,助力航天员高效完成在轨物资管理。”上周的工作日志如此描述升级后的系统优势。这套系统大幅减轻了航天员的工作负担,让他们能更专注于科学实验任务。
支撑太空物资管理系统升级的核心硬件——RFID+AI相控阵吊顶门禁,代表着物联网感知技术的尖端水平。博纬智能自主研发的这款智能顶装式门禁系统中,多项创新技术实现突破:
相控阵天线组与方向识别算法:通过特殊设计的天线阵列和卷积滤波算法,系统能精确判断标签移动方向,区分进出行为,解决了传统门禁区易误读漏读的行业难题。
多标签并行处理能力:在航天员集中取用物资的高峰时段,系统可同时识别数十个移动标签,定位精度达到厘米级,满足空间站对物资管理的极致要求。
自适应功耗管理:针对空间站能源宝贵的特殊环境,设备采用触发式工作模式。当人员进入射频场时才激活读卡功能,最大限度降低能耗。
抗干扰强化设计:面对空间站复杂的电磁环境,设备通过优化频段选择(920MHz~925MHz)和信号处理算法,确保在强干扰下仍保持稳定性能。
这些技术突破让吊顶门禁系统在有限空间、有限能耗条件下,实现了100%行进方向识别准确率和99.9%以上的标签识别率,为空间站物资管理提供了可靠保障。
太空验证的技术正快速向地面应用场景溢出。在空间站大放异彩的RFID+AI相控阵门禁系统,在地面同样掀起了一场物资管理革命。
在高端制造领域,相控阵技术解决了精密零部件管理难题。汽车生产线上的上万种零件、飞机制造中的数十万颗铆钉,现在都能实现全生命周期追踪。
在医疗行业,智能物资管理系统管理着手术器械、高值耗材和药品。北京协和医院物资管理负责人表示:“应用RFID技术后,我们的高值耗材盘点效率提升90%,差错率降至万分之一以下。”
在零售场景,智能吊顶门禁系统通过AI视觉与RFID融合技术,实现客流统计、商品防盗、智能库存管理等多项功能。顾客无感通过的同时,系统已完成所有商品的识别与核验。
如今,从空间站的物资管理到地面高端零售门店,RFID+AI相控阵门禁技术正重新定义资产管理标准。当我们仰望星空,那闪烁的中国空间站里,一套看不见的智能系统正守护着航天员的日常。下一次天舟飞船升空时,更多融合尖端技术的物资管理设备将踏上问天之旅。
来源:博纬智能官网
更新时间:2025-08-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