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台叫“Rotax 914”的发动机,曾让全球无人机行业俯首称臣。它输出150马力、仅重78公斤,在“捕食者”上飞出了15000米的高度。
它也曾是我们高空无人机的动力选择,在多年里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但现在,不再需要了,我们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无人机中国心”。
我国自主研制的600公斤推力级涡扇发动机成功点火启动,具备高空能力1.5万米、巡航速度0.8马赫、作战可靠性全面提升。
2024年12月27日,传来一个好消息:我国首款完全自主研发、用于高端无人机的600公斤推力级涡扇发动机正式完成点火启动测试。
在中国西南某高原试验基地,气温零下9度、风速达每秒5米,试车台上引擎启动时,仅用2.3秒就达到了设计的最大转速。
这款发动机适用于1.5至4吨级无人机平台,计划于2025年6月完成首飞,2026年定型入列。
目前配装方案已锁定未来彩虹系列的重型新型平台,具备全天候长航时打击能力。业内专家认为,它的稳定性、海拔适应性、推力响应时间,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过去,这一领域始终被“Rotax 914”把持。我国曾长期依赖进口配置,以至于连彩虹3这样的明星机型,也得挂着一颗奥地利的“心”。
Rotax 914的最大功率150马力,但只能持续5分钟,之后回落至100马力。这种短促爆发虽适合快速起飞,但在执行多任务无人机平台上,推重比偏低、可靠性欠佳。
如今,这台600公斤级涡扇的“心脏”属于中国自己,全面覆盖了Rotax在高空能力、持续推力输出、平台适配性上的短板。
该机油耗较同类产品降低9.7%,推力维持稳定时间提高至72分钟以上。采用钛合金涡轮叶片和等离子陶瓷喷涂技术,可确保其在极端高寒和高原环境下稳定运行超过800小时周期。
此外,此机型可实现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诊断管理,搭载国产系统完成自检、自调、自控的三级维护循环,这意味着其可在高强度战场部署中实现快速复用。
这一台600公斤的“硬气”发动机,标志着中国高端无人机终于有了能飞更高、打更远、守更稳的中国动力核心。
但这还不是最早的突破。更早的国产化心脏,已在彩虹-4上率先跳动起来。
2022年,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将一台名为“DB416云雀”重油航空发动机装进了彩虹-4。这不是普通的升级,这是一次彻底换心。
这款重油发动机由安徽航瑞航空动力装备有限公司自主研制,具备100%自主开发、100%自主知识产权、100%国产化生产的三重认证。
测试地点选在云南高原,平均海拔在2300米以上。在这片复杂地形中,换装“云雀”后的彩虹-4完成了满载爬升、极限升限、持续巡航等12个科目,每一个数据都刷新了国产无人机的性能天花板。
数据显示,该款彩虹-4最大续航时间提升至50小时,任务载重从345公斤提升至400公斤以上,实用升限达到9000米。起飞滑跑距离缩短了41%,可在高原、丘陵、沙漠等非标准跑道起飞,实现高频调度作战。
而这台“芜湖造”的心脏到底凭什么如此硬核?“云雀”采用对置四缸、四冲程设计,集成电控高压共轨喷油系统、多级涡轮增压模块,优化燃烧效率同时压缩燃油消耗率。
发动机壳体由高强度复合材料制成,整机重量控制在58公斤以内,确保飞机整体载重能力不被牺牲。
重要的是,这款发动机的生产成本控制在同类进口产品的三分之二以下,并实现模块化生产,可用于不同吨位的察打一体平台。
此次重油发动机的成功换装,使彩虹-4不仅更适用于海岛、沙漠、山区等复杂环境,也进一步提升了远程通信、中继保障、长航观测的作战能力。试验完成后,该款无人机已获得中东、非洲地区多国订单,国际认可度显著提升。
而在早些年,搭载Rotax发动机的彩虹无人机在某些高原地带常因动力不足造成起飞延误、低温启动困难、油料适配问题频发。今天,“芜湖造”的心脏完全解决了这些困扰。
这一台重油动力系统,不仅解决了飞得起、飞得远的问题,更证明了中国航空工业在自主技术路线上的彻底清晰化和工程化。
2015年3月,TD0样机在天津首次点火成功。4月29日,挂载该机的“彩虹3”无人机完成首飞,任务持续时间超过28小时。这是中国首次实现真正自主的轻型航空发动机上天。
这台TD0使用电控喷油系统、空气冷却四冲程平台、单级涡轮增压,动力范围覆盖50到150千瓦,兼容多型中型无人机平台。
经济效益方面,TD0实现量产后单机售价不到30万元,远低于进口价。该项目在工信部推动下,迅速进入技术转化流程,如今已成为多家国产无人机企业的标配动力选择。
2024年8月22日,陕西地区首飞成功的“SA750U”大型无人运输机,使用的是国产900千瓦级“AEP100-A”涡桨发动机。
该机型为我国首架可载重超过3吨的大型无人运输平台,试飞时长40分钟,飞行状态平稳,燃油利用率、舱压控制、自动稳向全部达到设定标准。
AEP100-A发动机的核心指标包括:900千瓦持续功率输出,配装2至6吨级通用飞机,工作寿命超2400小时,具备高原起降、高温冷启动、快速维护等综合性能。
2025年6月5日,AES100涡轴发动机正式获得生产许可证,并与“镧影R6000”倾转旋翼无人运输平台完成对接,计划于2026年交付。
该发动机设计功率1000千瓦,适配3至4吨级单发直升机或5至6吨级双发平台,在应急救援、低空物流等领域展开批量化试验。
它们标志着中国无人机在平台开发的同时,已形成稳定、清晰的动力供应矩阵。
高端无人机的强劲“心脏”!我国首台600公斤级涡扇发动机成功点火.央视新闻.2024-12-28
为什么国际顶尖无人机机型 更青睐涡轮轴发动机.光明网.2019-01-25
更新时间:2025-06-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