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不止于皮囊,更在于一颗重新被点亮的心。
采访、撰文 | 东云
十点人物志原创
不到两毫米粗细的眉笔在手臂上画出根根分明的眉毛。从描绘到填充,颜色浓淡到毛流走向,每一笔下去都得心里有数。
在化妆台前,翻翻这一坐就是两个小时。假人模特、手臂、纸,只要能画眉的地方,都排列着各种不同的眉形。
这大概是10月旺季到来前最后的“练手”机会了。
她当化妆师不到两年,离“学精”还有距离,画眉毛就是她一直啃不下来的难关,“每个人脸型不一样,适合的眉形也不同,每个阶段流行的眉形也一直在变。”
翻翻在练习画眉
如果早些年跟翻翻说,她会成为一名把人变美的化妆师。头一个不相信的,一定是她自己,“我手很笨,怎么可能学会。从小家里条件也不好,一直以来就没人跟我说什么是美。”
像她一样的女性,在县城并不少见。他们一度被困在生活的琐碎里,也曾在没有一技之长的窘境里迷茫,更无暇去想“美”究竟意味着什么。
而在过去十数年里,“美”的力量被更多人看见,它不再被束之精致的橱窗,也不再只由专业人士所定义。它的种子飘到中国县城与乡村,落地生长发芽,也为一群女性撑起了生活里有所仰赖的角落。当这些女性以“美”为事业,拿起化妆刷,着彩描摹,她们开始重新认识自己与世界,为自己的人生重新上色。
我们采访了四位在县城以“美”为业的女性,翻翻就是其中一位。在她们的讲述中,“美”不只关乎妆容、穿搭,更是关于希望、自信和重塑的故事。
没人告诉我什么是“美”
翻翻对“美”的感知,先天迟缓。
她出生在陕西榆林市佳县的一个小山村,是家里最小的女儿,上面还有两个哥哥。父母的文化程度都不高,有着传统重男轻女的观念——她是家里不被看见的女孩。
翻翻的童年没有漂亮裙子、花哨小辫儿。衣服不是自家缝的,就是永远没那么合身的“百家衣”,就连逢年过节也穿不上一件新衣。记事起,她的手头就有干不完的家务活。起初她还会争辩反抗,“后来慢慢就变得不爱说话了,让干啥就干啥。”
十二三岁的时候,她才模模糊糊有了“美”的知觉:像学校里的女同学那样穿得干干净净,头发直溜溜的就是“美”。
翻翻的编发作品
“从小就没人告诉我什么是美,但爱漂亮就是女孩的天性,”翻翻说。她用攒了好久的20块钱买了人生中第一支口红。这也是她在镜子里第一次看到化了妆的自己,“其实我也可以变美。”
“美”到底是什么?对翻翻来说,是一个变美的念头,而对阿娉来说,“美”首先是一门生计,一种技术。
阿娉曾在广州一家互联网公司干了很多年。尽管读书时学美术,专业念的服装设计,她的“审美”总被同事和领导吐槽“太老土了”。
阿娉之前的工作经常加班
“美”这门技术,当时的阿娉学艺不精。
她的老家在江门市,是广府极具代表性的工商业城市,“在我父母的观念里,读书都不如赚钱紧要。‘美’就是不切实际的。”从小她穿不用费心搭配的套装,头发常年是学生头,“早上用梳子蘸水梳头就算打扮。”
跟着父母到广州、深圳探亲时,“美”才真正闯进她视线,大波浪、烈焰红唇、衣裙飘飘。她难得在夜市买了一条裙子,挂在衣柜许久都舍不得穿。读大学时,她也不太会打扮,直到毕业也没能给自己画个像样的全妆。
2023年春节刚过,阿娉成了“大龄失业女青年”。
正当她感到迷茫时,社区失业群发布了欧莱雅“美丽事业,美好人生”项目招生海报,社区工作者问她愿不愿意学化妆。阿娉起初对学费、课程安排都有疑虑。跟社工沟通后,她了解到欧莱雅美妆班是免费公益项目,为的就是让女性实实在在学技术。
去年8月,阿娉走进了美妆班课堂。她专门带了一顶帽子,“之前工作把头熬秃了,得遮一遮。”
尽管有美术功底,也得从零学起,“在平面上画画,可以一层层叠,哪里画得不好看,就要把颜料晕开遮盖一下,”阿娉解释,“但人脸很小,有结构,落笔要更精准,画得不好不能遮,不然妆就很脏。”
阿娉的化妆用具
她不得不学着用另一种视角打量身边每个人,“以前我总会关注不好的地方,想着要遮丑避短。慢慢地,就学会把重点放在好的美的地方,真正去扬长。”
同时,她也更关注自己的形象和情绪,“妆容不在浓淡,有精气神就好;也懂得了人活在世,自己开心最重要。”欧莱雅美妆班结业那天,就算只穿了寻常衣服,阿娉也自信走上台摆了pose。“让自己开始喜欢上自己,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她说。
翻翻也在欧莱雅美妆班学着化出一个更美的自己。
翻翻正在练妆
初二那年辍学后,她只身到榆林市打零工。也很快结婚,勉力维持的婚姻在两三年后以离婚收场。
她没了家。父母觉得离婚的女儿丢人,随便替她找了份零工,“就把我从家里打发了出去。”一个人居无定所,没有稳定收入,在长达三四个月的时间里,她就在出租屋里“熬”着自愈。
无意间,有朋友告诉她欧莱雅美妆班招学员的事。翻翻一开始有些怵,“我这么笨的人不可能学会那么精细的活。”在朋友鼓励下,她到榆林市工作社区实地参观了一趟,发现是完全免费的公益课程,老师也毫不含糊,几乎都是手把手教。她决定报名参加。
美妆班里的同学们大多跟她一般年纪,“没有太高的门槛,让很多女性都有学技术的机会。”对自卑刻在骨子里的翻翻来说,给别人化妆要克服不小的心理压力。
第一次给搭档化妆时,她的手抖得厉害。让她感动的是,整个班级就是个“夸夸群”:搭档会鼓励她放心化,老师也会在一边耐心指导。
大家的鼓励也让她越来越相信自己化妆的能力,确信自己能把别人变漂亮,更能让自己变美。现在她没事也会给自己化一个妆,“不管别人看没看见,我就想让自己看见美美的自己。”
学会化妆后,翻翻变得自信了
对翻翻来说,“美”有一种魔力,让人变得自信,更重要的是,“能让像我一样的女性找到内心更持久的力量和自我的价值。”
什么是“美”,或许从不是一个被告知的答案,而是需要自己去寻找的过程。
重新以“我”而活
学会化妆,也让阿娉从I变E了,“以前我都不敢跟人打招呼的,女性朋友间的聊打扮美妆这些,我也插不上嘴。”
打开化妆箱,更大的世界也被一并开启。
现在她成了朋友们出游的御用服化道指导,可以帮大家化妆拍照,“她们都喜欢跟我一起出去玩。”有了一技之长后,她的状态也更好了,跟父母的关系也有所改善。有一年过年,她给妈妈化了个妆,“我妈说原来自己还可以这么好看。”
从欧莱雅美妆班结业后,阿娉也开始以美妆为业,开了一家自己的工作室。“以前上班时候,我的班味就很重,总是等着别人给我安排任务。现在找到自己愿意自动自觉去做的事,就会更主动。”她也更愿意学着跟人相处。
阿娉工作照
有一次她跟妆一场婚礼。新娘的妈妈不在了,又在孕激素影响下情绪波动较大,婚礼上时不时会哭。阿娉时时刻刻守着新娘,补妆、递纸巾。婚礼结束时,新娘对她说,“只要我一回头,就一直能看到你站在我身边,你好像我的妈妈。”
阿娉说,如果是以前的自己,恐怕很难理解对方的心情和状态,但做化妆师后,她会更理解每个人的内心感受,“之前跟人的链接不会那么深,现在会跟人有更深的共情。”“美”就是他们之间的纽带。
对婷婷来说,“美妆”让她在妻子、妈妈的身份之外,重新找回了“自己”。
她曾是某化妆品品牌的大区经理。2018年,她有了孩子,只得暂时放下事业。
婷婷
带孩子远不是想象中的温馨。她没时间捯饬自己,身材发福;有干不完的家庭琐事;没有收入,过“手心朝上”的日子;更关键的是,做宝妈难免跟社会脱节,反应会迟钝,对新事物的接受也更慢,“整个人会被巨大的失落感和束缚感包围。”
孩子两三岁时,她决定找回自己,重回职场。
就在这时,她在朋友圈看到欧莱雅美妆班的信息。此前,她也参加了烹饪班、插花班,“化妆更实用、贴近生活,也更能发展为职业。”
跟她一起上课的,很大一部分都是宝妈。于是美妆班的课堂也有了这样的场景:教室里会停着婴儿车,妈妈带着孩子来上课;老师领着孩子们玩;孩子们也成了儿童妆模特,“看到自己的妈妈在努力学习,孩子们也会更乖更听话。”
婷婷在美妆班与同学对练中
婷婷是土生土长的河北正定人。这是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汉服妆造拍摄随旅游行业的发展迅速在当地壮大,短短两三年里,正定古城内的汉服馆就从十来家增加到数百家。汉服街上的汉服化妆师里,起码有三四十个都是从欧莱雅美妆班学成走出去的。
美妆班结业后,婷婷也琢磨着加入这股行业热潮。去年7月,她和美妆班学员们共建了自己的汉服馆——一个50多平的工作室,三四个驻馆化妆师。虽然规模上不算正定古城最大的,却是引领潮流的那个。
婷婷汉服馆的一角
在她的手机里,有一个专门的相册,收藏着在社交媒体、影视剧里看到的妆容、服装参考图,比起做流水线妆容,她会根据流行趋势打造新妆容,“可以说。汉服街好看的妆造有不少都是从我家店里出去的。”
逢旅游旺季,店里每天收入能有四五千,“有了收入和事业后,家人会更尊重我,跟丈夫的关系也更势均力敌,儿子也为我骄傲。”以美为业后,她重新看见了自己,“我是宝妈,更是我自己。”
婷婷为顾客出的妆造
欧莱雅美妆班小温也有同样的经历。小温是泉州人,今年33岁的她有一个三岁宝宝。为了照顾孩子,她辞掉了幼师工作。孩子逐渐长大,家庭经济压力骤增,想找工作的她却频频碰壁。
就在今年,欧莱雅美妆班也在她的老家开班了,也让小温看到了机会:自己可以不必远离孩子,也能实现自我价值。她要一点点找回“妈妈”身份之外的人生。
美之所以有力量,或许不只是它会让人找到自己的力量,更重要的是会让人不再是孤立的个体,链接她们与世界,找到新的生活重心。
小温
成为彼此的同行人
练习画眉毛遇上问题,翻翻就会联系美妆班的琴琴老师。至今,她仍和欧莱雅美妆班认识的同学、老师保持密切联系。对她来说,与其说培训班是一个技术学习班,她更愿意把它看做一个“有爱的家庭”。
在翻翻、阿娉和婷婷的讲述中,不难发现欧莱雅美妆班有着“传帮带”的传统。阿娉说,“这是女性帮助女性。”
到欧莱雅美妆班学习的女性大多没有行业资源,想入行几乎都是靠老师们带。翻翻实践的机会就是这么来的。结业后的实践跟上课练手不同,化不好免不了挨说。第一次给客人化妆,翻翻又紧张得手抖,琴琴老师会时刻关注她,在一旁耐心指导。
翻翻挑战给自己化老年仿妆
美妆班老师也帮阿娉规划了职业路线。
了解到阿娉想继续以化妆为业后,老师建议她先从助理做起,先干自己擅长的项目,了解行业和行规,也要抓住机会力争做主化妆师……
在上海欧莱雅总部,师姐帮阿娉拍的照片
即便是隔了好几届的学员也乐意彼此帮助。
阿娉记得有一回欧莱雅组织大家到上海参加活动,她因此认识了比自己早十年参加美妆班的师姐。后来她常常会向对方请教职业道路上碰到的问题。
女性们成了彼此的家人,更是同路人。
阿娉现在也成了欧莱雅培训班的讲师。她很享受教更多人化妆,“当一个迷茫的人开始懂得爱自己,那就有了自己的新世界。欧莱雅美妆班给了很多没手艺、觉得空虚的女孩新起点。能在起点送她们再次出发,是很有意义的。”
阿聘作为讲师给学员讲解的色彩知识
这也是欧莱雅“美丽事业,美好人生”项目的初衷。从2009年起,欧莱雅就在全球发起了这个项目,为困境中的女性提供免费的专业技能培训,让她们获得一技之长,拓宽职业发展道路。
2014年,在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的大背景下,欧莱雅携手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将这个项目引入中国,让面临失学、失业、低收入等问题的中国女性看到更多人生的可能性,找到她们自己的力量。过去11年间,这个项目已经在中国21个省市及自治区设立了300余个合作培训点,帮助超过1.3万名女性在美的领域就业或创业,开创崭新美好人生。
在落地中国的过程中,欧莱雅也摸索出了一套更在地化的创新公益模式,课程安排不仅涵盖化妆的基本技术和原理,也尽可能与当地风土习俗做结合,让女性可以有更多在家人身边实现自我的选择。
刚刚结束的欧莱雅“美丽事业,美好人生”泉州项目就把免费美妆技能培训与泉州非遗簪花文化、现代美业融合,探索了一条“美业赋能+文化推广+经济助力”的可持续公益新路径。既然女性可以在家门口就业、创业,也让她们更了解传统文化,懂得自己的来路。
“美丽事业,美好人生”泉州美妆培训班结业仪式合影
小温的娘家就在泉州蟳埔,是当下炙手可热的旅游目的地,而簪花围更是游客必打卡项目。在美妆班里,小温就跟着老师学了簪花围的技术和匹配妆容,她想着以后就能靠自己的手艺让游客有更好的体验,也为自己挣得美好生活。
“美丽事业,美好人生”泉州班级簪花毕业大秀
阿娉觉得,“美”的力量某种程度上来说是选择的权利和能力。她曾经是不喜欢选择的人,等着被安排、被规定,而在参加美妆班、有一技之长后,她意识到。“选择是一件多好的事。”她可以自由选择自己要以何种方式生活。在她参加的培训班里,有人选择美业创业;也有人找了份跟化妆无关的工作,每天给自己化妆上班就是理想状态;也有人致力于当公益化妆师……“我们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更有勇气去选择自己想要的。”
对于这些县城里的女性而言,欧莱雅“美丽事业、美好人生”项目,就像一束照进生命的光。它不仅提供了一份谋生技能,更是点燃了她们心中对“美”的渴望,也赋予了她们对抗平淡生活的勇气。
当她们为自己和他人化妆时,她们所改变的,并不只是容貌,更是自己的人生。美丽,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是她们脚踏实地、用双手创造的真实未来,她们也成为了自己人生的主角。
更新时间:2025-09-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