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小长假,顺德陈村都会因为一场盛会,成为社交平台热搜词。
刚过去的十一长假,在陈村花卉世界,举办了粤港澳大湾区(顺德)美食文化周,这个开在“花园中的美食节”,为市民游客带来以“美食+花卉+旅游+产业”为内核的盛宴。
今年是陈村第三次举办粤港澳大湾区(顺德)美食文化周。有个细节,在公布招商信息后,摊位瞬间被报满,还有不少未抢到名额的商家主动致电,希望补位。摊位抢手,就是市场认可,印证了美食文化周在集聚人流、激活区域消费上的成效。
但一个新问题,第三年举办活动,陈村要如何摆脱同质化困局?以人文经济为引领,“美食+花卉”的本土基因,如何能助力顺德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如何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提供支撑?更关键的是,以文旅切入,又如何突破文旅活动“一时网红”的周期局限?
有个细节,在公布招商信息后,摊位瞬间被报满。
从单点到全域,让文化赋能消费
文旅融合的核心,在于打破业态边界,让“静态资源”变成“动态体验”。
这一次,从单点到全域,陈村创新串联起了多个IP和资源,构建起“可吃、可看、可玩、可购”的沉浸式消费场景。
一是美食有新意,芳华大道沿线,超200个美食展位划分出五大特色区域,与去年相比,近半商家都是今年新入驻,种类也从以往的顺德非遗美食区到如今新增中山乳鸽、港式碗仔翅等大湾区美食,再到无国界美食区的东南亚咖喱,每一个摊位都是地域文化的缩影。
芳华大道沿线,超200个美食展位划分出五大特色区域。
二是融合有新意。美食文化周不是第一次在花卉世界内举行,但今年花场被充分利用,与美食节融合,使这里成为独一无二的“花园中的美食节”。
三是体验有新意。除了传统花场,今年一批年轻的新业态花场被引入,如东信园林、至岸新园林,分别打造出古风、地中海风拍摄基地,让游客享受美食的同时赏花,体验各种互动游戏。陈村以“破墙透绿”打造“文旅+生态”新场景,将“庭院经济”转化为可参与、可消费的“沉浸式文旅细胞”。
当前,顺德提出要深入践行新时代人文经济学,通过文化赋能经济发展,实现文化与经济互动增长,其中就要弘扬传承好美食、粤曲、武术、龙舟、香云纱等文化IP。
“花”和“美食”是陈村两大IP,再加上串联整天的岭南醒狮、咏春功夫等非遗表演,这次美食文化周,文化的“根”与“魂”,被巧妙地融入活动肌理,形成“吃、游、玩”深度融合的体验。
当游客为醒狮表演鼓掌时,也会更愿意尝试旁边的顺德烧鹅;当孩子感受武术魅力时,家长也会更倾向于消费。这种“文化赋能消费”的模式,让经济活动有了文化的“附加值”。
更难得的是,此次活动,兼顾了不同群体的需求。
对老年人,非遗美食、传统园艺景观唤醒他们的记忆;对年轻人,动漫展、潮玩市集、主题音乐会精准击中兴趣点,经典二次元舞曲、特摄变身接力、动漫周边市集,梁山山、白鲸乐队等歌手的现场演出,有望吸引大批大湾区年轻人,让陈村成为“湾区青年社交场”;对家庭游客,自然研学、互动游戏则提升了亲子体验。
这种“全龄友好”的设计,正是人文经济学“以人为本”的核心体现,以人民为中心,而是满足不同人的需求,最终实现共享。
从“网红”到“长红”,塑造湾区旅游目的地
一时的文旅活动易成“网红”,但难成“长红”。
能连续举办美食文化周,且场场吸引百万人次客流,陈村的优势在于区位,紧邻广州,三条轨道穿城而过,是大湾区一小时跨城消费目的地,此前花市、美食周“造节引流”,早已证明其“流量潜力”。
而今年美食文化周,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跳出“一次性狂欢”的思维,以“文城互济”为抓手,将“流量”转化为“留量”,将“游客”转化为“人才”,让陈村从“短期打卡地”变为“长期生活地”。
过去,陈村花卉世界虽有名气,但多以专业市场或单一景点存在,游客“买花即走”,难以形成消费闭环;周边村居的文旅资源也相对零散,未能形成合力。此次美食文化周的“破圈”之处,在于打破了“景点壁垒”与“城乡界限”,将花卉世界、周边花场、村居市集、展馆空间串联成“全域文旅网络”。
例如,至物Zanlab沉浸式自然体验空间,以地中海岩石花园为设计语言,古老油榄林、杉林水景与旱生植物群落构成的生态景观,不仅是游客打卡的“网红地”,更承载着“生态+美学+商业”的多元功能:在这里,年轻人可喝咖啡、参与跨界策展,家庭游客能体验自然研学,商户可举办主题活动。
至物Zanlab沉浸式自然体验空间,不仅是游客打卡的“网红地”,更承载着“生态+美学+商业”的多元功能。
将传统花卉产业与餐饮、文化、潮玩业态深度绑定,向高附加值现代产业集群迈进,为“百千万工程”提供产业支撑,也让文旅消费从“一次性打卡”转向“重复性体验”,也让陈村的文旅资源突破“季节性限制”,走向常态化运营。
另一方面,美食文化周上的动漫、潮玩、园艺都是陈村产业年轻化发展的一个呈现。
近年来,陈村引入高达模型冠军工作室、F1汽车模型展厅,布局潮玩产业,计划打造“AI创享平台”,试图推动潮玩与科技融合,为镇域产业注入“年轻基因”,吸引年轻人才的到来。
还有网红街区潭洲村,这个用怀旧青砖屋、供销社粮油布票共同营造出的复古街区,处处流淌着8090年代岁月的浪漫与怀念,既是陈村“百千万工程”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也成为湾区青年最新的打卡点。加上谋划中的NCC公园片区、花卉世界片区、新栏路片区改造,以及村居微文旅项目,陈村正通过打造“30分钟可达”的湾区旅游目的地,让其从“广州周边的周末选项”,变成“常态化的生活消费空间”。
从网红到长红,陈村用文城互济书写着镇域文旅的可持续答卷。
单点到全域,陈村用美食周串联起顺德打造世界级旅游文化目的地的旅程;从网红到长红,陈村用文城互济书写着镇域文旅的可持续答卷。
这场美食文化周,或许早已超越“节庆”本身,成为陈村践行“百千万工程”、发展人文经济的“缩影”,找准“融”的切口,便能在大湾区文旅版图中,走出一条“小而特、特而强”的长红之路。
采写:南方+记者 蓝志凌
图片均由陈村宣办提供
扫码进入读者群。
【作者】 蓝志凌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更新时间:2025-10-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