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加拿大人,跑到中国抗日战场上拼命,最后却惦记着远在万里之外的前妻,这事儿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玄乎?
1939年,白求恩在生命的最后一天,躺在河北唐县一个小村子里,用颤抖的手写下遗书,托付给八路军大将聂荣臻,说要给离婚两度的前妻留点钱。
这不是啥浪漫小说里的桥段,而是真真切切发生在战火中的一幕。白求恩是谁?他为啥这么挂念一个早就分开的人?这笔钱到底有没有送到?
白求恩这名字,咱中国人都耳熟能详,可他本是个地道的加拿大人,1890年出生在安大略省一个叫格雷文赫斯特的小地方。
家里不算穷,爷爷还是多伦多大学医学院的创始人之一,爸爸是个牧师,受过美国传教士的影响,家里那股子正直劲儿从小就熏着他。
他小时候也不是老实的主儿,六岁就敢一个人跑去多伦多晃荡,长大了更是闲不住。1909年,他考进多伦多大学学医,半道儿还干过小学老师和记者,啥都敢试试。
一战爆发后,他没念完书就跑去当兵,在法国战场上扛担架,结果自己还挂了彩。
伤好了,他接着学医,1916年拿了医学博士学位,后来在英国、美国混了几年,专攻胸外科,技术那是真硬。
1923年,他在苏格兰认识了弗朗西斯,一个有钱人家的大小姐,两人一见钟情,第二年就结了婚。
可惜好景不长,1926年他得了肺结核,为了不拖累老婆,自己跑去疗养院治病,弗朗西斯回了老家,1927年俩人就离了。这病没把他打倒,反而让他搞出点名堂。
他在疗养院给自己用了“人工气胸疗法”,愣是治好了,还顺手发明了好几样手术工具,比如后来有名的“白求恩肋骨剪”。
病好了,他又找弗朗西斯复合,1928年在蒙特利尔复了婚。可惜他太拼事业,整天泡在医院,两人感情又淡了,1933年再离。
这回分开后,他俩没彻底断联系,偶尔还写写信,感情虽没了,牵挂却没丢。白求恩不光医术牛,想法也挺超前。
1931年,他写文章骂医疗行业拿病人赚钱,喊着要让穷人也能看病。1935年,他加入加拿大共产党,彻底站到左边去了。
后来西班牙内战打起来,他跑去那儿帮共和军,还弄出世界上第一个移动输血系统。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他听说后坐不住了,觉得中国更需要他,主动请缨过来。
1938年,他带着个小医疗队,从加拿大一路辗转到香港,又去了武汉,最后投奔八路军,跑到了晋察冀边区。
那年他48岁,人生下半场全搭在这儿了。
白求恩到中国不是来旅游的,是真刀真枪干活儿。他1938年3月到延安,跟毛泽东见了面,聊得挺投缘。他管毛主席叫“巨人”,敬佩得不行。
6月,他到了山西五台,见了聂荣臻,开始带着医疗队往前线跑。他不光自己上手做手术,还教当地人怎么救命,写了本小册子教大家建野战医院。
那时候条件差得要命,他却一点不含糊,带着队在枪林弹雨里走,几个月下来跑了750公里,做了几百台手术。
有回连续四天干了150多台手术,累得直接瘫地上。1939年10月,日军搞大扫荡,他本来想回北美筹点钱,但一看仗打得这么凶,硬是留下了。
10月29日,他在涞源县给一个腿炸烂的战士做手术,怕日军追上来,来不及戴手套,直接上手掏碎骨,结果中指划破了。
没几天,又给一个脖子化脓的伤员动刀,手上的伤口沾了细菌,感染一下就重了。
到了11月,他整个人不行了,发高烧,血都中了毒,躺在唐县黄石口村一户老乡家,动弹不得。11月11日,他知道自己熬不过去了,硬撑着写信给聂荣臻。这封遗书不长,但句句掏心。
他先说自己干得挺开心,死也值了,又交代了点私事儿,把皮大衣留给加拿大共产党的朋友,把缴来的日本旗送给队里的护士,还提了提以后买医疗物资的建议。
最让人意外的,是他专门提了弗朗西斯,说她要是过得不好,就给她拨点钱,让她在蒙特利尔别太苦。
这话听着简单,可想想他都快咽气了,还惦记着万里之外的前妻,这份心意不一般。第二天,11月12日,他走了,49岁,一辈子没消停过。
白求恩走了,留下的话可没被忘了。
他死后,八路军给他办了葬礼,埋在当地,消息传到延安,毛泽东亲自写文章纪念,说他是高尚的人,纯粹的人,对人民有用的人。
这话后来成了课本里的经典,白求恩也成了咱心里的英雄。他干的事儿也没白费,流动医疗队接着用,教出来的人救了无数命。
山西五台那间破病房还留着,里头放着他的照片和信,成了个纪念地。后来还有了白求恩医院、白求恩医学院,名字响当当。
可他托付的那笔钱呢?事儿就有点悬了。他在遗书里说得清楚,希望通过国际援华委员会给弗朗西斯弄点生活费。
她那时候在蒙特利尔,日子过得咋样不清楚,但白求恩肯定是怕她落魄。八路军那会儿穷得叮当响,聂荣臻手里也没啥余钱,抗战又正吃紧,这事儿不好办。
有说法是中国这边试着通过国际渠道帮他圆这个愿,可到底给了多少,或者压根没给,史书上没写明白。
弗朗西斯活到1973年,走的时候没提过这笔钱的事儿,可能她自己也不知道白求恩临死前还惦记着她。这笔钱没送到也不奇怪。
那年头战乱,通讯都靠吼,国际联系更费劲,再加上白求恩跟弗朗西斯早就没法律关系了,八路军也没义务非得管这事儿。可他为啥还提这个?
想想他一辈子,救人无数,到死都不为自己打算,这份牵挂不是啥私心,而是他那股子人道劲儿,连前妻都不想让她受苦。
这点跟他来中国拼命一个味儿,都是骨子里的善良。白求恩的影响可不光是这点遗愿。他死后,遗体1949年迁到石家庄,进了烈士陵园,规格老高。
1964年,中国拍了电影《白求恩大夫》,把他的事儿搬上银幕。2009年,网上评十大国际友人,他排第一。2014年,北京还搞了个白求恩精神研究会,专门研究他那股子劲儿咋传承。
弗朗西斯那边呢,慢慢没人提了,她晚年偶尔聊聊白求恩,说他是个热心肠,可具体咋样,外人知道的不多。
这故事听着挺远,可细想不远。白求恩跑来中国,啥回报不要,最后还想着别人。他那封遗书,不光是给前妻留钱的事儿,更是让人瞧见一个人的心有多大。
没了他,抗战医疗差点劲儿;没了他,弗朗西斯兴许连这点念想都没人知道。他用命换来的东西,咱记了几十年,到现在一提起来,还是觉得心里热乎。
这不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告诉咱啥叫真格的国际主义?啥叫医者仁心?下次路过白求恩医院,抬头看看那牌子,想想这人,值。
参考资料
白求恩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白求恩遗书 - 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会
1939年白求恩临终前写遗书向聂荣臻交代 - 网易新闻
更新时间:2025-04-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