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早前阿根廷政府宣布暂时取消大豆出口预扣税,随后路透社报道称中国买家连续2天采购阿根廷大豆,共计订购20船约130万吨。
本来美国大豆当前正处在收获期,美国豆农和特朗普政府都希望中国能够采购,结果中国买家转而采购阿根廷大豆,无疑是对美国上下的一次晴天霹雳,北达科他州共和党众议员朱莉·费多查克就心酸地说,“这对北达科他州的大豆种植者来说是一颗难以下咽的苦果”。
然而几天后,更加滑稽的事情发生了,《阿根廷民族报》披露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出席第80届联合国大会期间,被捕捉到收到一条私人短信,内容与中国和阿根廷的大豆交易有关。岸同胞的唾弃和历史的清算。
9月30日观察者网转述《阿根廷民族报》的相关报道,贝森特收到的短信内容大致为“情况非常不幸,昨天我们救助了阿根廷,结果阿根廷取消了谷物出口税,以更低的价格卖给中国,而这本应是我们的销售窗口,因此美国大豆价格持续下跌,而这会让中国对我们拥有更大的筹码”。
要把这事说透,得先从联合国大会那会场的细节拎出来——当时贝森特坐在会场后排,西装挺括得没一丝褶皱,手里攥着的手机屏幕突然亮了,他先是下意识把手机往桌下藏了藏,指尖划开短信的时候,嘴角那点维持体面的笑意瞬间垮了,眉头皱得能夹碎烟头。
周围记者的镜头还对着前方发言台,没人注意到这位美国财长盯着屏幕的眼神,像被泼了盆冷水似的,又僵又沉。那条短信里的字,每一个都像巴掌,抽在他脸上,更抽在美国那点“霸权算计”上。
这事的根儿,得先扒阿根廷的处境。米莱政府上台后就没松过气,外汇储备见底的警报响了快半年,今年初为了稳住比索汇率,三天就抛售了11亿美元外汇,到了年中更是急得把国家石油公司的股份拿出来抵押——阿根廷经济的命门在哪?就在大豆上。
这个国家70%的农产品出口靠大豆,每年光靠卖大豆能赚近300亿美元外汇,相当于全国外汇收入的三分之一。
之前阿根廷对大豆出口收着26%的预扣税,看着是创收,可今年大豆丰收了,仓库堆得满当当,要是卖不出去,农民拿不到美元,政府更别想填外汇窟窿。
米莱政府之前喊着“跟美国站一起”,可真到了要饿死的份上,哪还顾得上什么“阵营”?取消预扣税那一天,阿根廷农业部长在记者会上说得直白:“这不是选择题,是活命题。”关税一免,每吨大豆的成本直接降了123.7美元,比美国大豆的到岸价还低80多美元——这哪是降价,简直是明摆着抢市场。
再看美国这边,特朗普政府的算盘打得有多响?从去年底就开始跟阿根廷勾连,又是承诺给50亿美元本币互换额度,又是说要帮阿根廷接入美元清算系统,表面上喊着“支持阿根廷经济稳定”,实际上心里打的全是大豆的主意。
今年美国大豆产量创了近五年新高,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大豆库存比去年多了15%,北达科他州、艾奥瓦州的豆农们从春天播种就盼着中国订单——要知道,中国每年进口大豆近1亿吨,之前美国能占其中的30%,今年特朗普还在竞选集会上拍着胸脯说“要让中国买更多美国大豆,让豆农的钱包鼓起来”。
为了让阿根廷“听话”,美国甚至在援助协议里暗戳戳加了条款,说“希望阿根廷在农产品出口上与美国协同”,说白了就是想让阿根廷把大豆市场让出来,好让美国把自家的豆子塞给中国。
可美国忘了,米莱政府要的是真金白银的美元,不是画饼充饥的“协同承诺”;中国买家要的是性价比,不是看谁的政治口号喊得响。
所以中国买家的动作才这么干脆。连续两天的采购,20船、130万吨大豆,这可不是小单子——相当于中国半个月的大豆进口量,涉及的贸易公司包括中粮、中储粮这些龙头企业,签合同的时候连犹豫都没犹豫。
为什么这么快?因为算得清账:阿根廷大豆免了关税后,到中国港口的每吨价格比美国大豆低82美元,130万吨就能省下来1.066亿美元;而且阿根廷大豆的蛋白含量比美国大豆高1.2个百分点,对国内饲料企业来说,能少加不少添加剂,成本又降了一截。
更重要的是,中国跟阿根廷早有合作基础,之前就签了人民币结算大豆的协议,不用换美元,直接用人民币付款,对阿根廷来说能攒下美元储备,对中国来说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双赢的事,凭什么要等着买美国的高价豆?
这边中国和阿根廷的单子刚签完,美国那边就炸了锅。北达科他州的豆农约翰·威尔逊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手里攥着大豆价格单,声音都在抖:“之前经销商说中国会来买,我把家里的粮仓都腾出来了,现在价格跌了,每蒲式耳比上个月少卖1.2美元,这一季的利润全没了。”
共和党众议员朱莉·费多查克直接在国会农业委员会上拍了桌子,说“这是对美国农业的背叛”,可她没说的是,美国大豆这几年因为转基因争议,在中国市场的口碑早就不如以前,加上美国动不动就搞贸易战,把大豆当政治筹码,中国买家早就不想再看美国的脸色。
芝加哥期货市场的反应更直接,消息出来当天,大豆主力合约价格就跌了1.9%,豆粕价格跌了2.3%,连豆油价格都跟着往下走——市场用脚投票,比任何政治口号都实在。
最讽刺的还是贝森特收到的那条短信。发信人没公开,但从内容看,大概率是美国谷物贸易商圈子里的人,毕竟“救助阿根廷却被截胡”这种话,只有那些跟着美国政府押注的贸易商才会说。
短信里附的本·肖尔的推文更扎心,这位美国谷物贸易协会的前理事,在推文中写了句大实话:“我们忙着给阿根廷送钱,以为能拿到大豆订单,结果中国早就把货拉走了,他们(中国和阿根廷)都觉得我们傻。”
本·肖尔可不是外行,他在谷物贸易圈混了三十年,之前还帮美国农业部制定过对华大豆出口策略,连他都这么说,等于把美国的尴尬摆到了明面上——美国以为援助是控制阿根廷的筹码,却没算到阿根廷要的是活命钱;以为中国离不开美国大豆,却没算到中国早就找好了替代来源;以为自己能操纵市场,却没算到市场规律才是最硬的道理。
更有意思的是阿根廷这边的反应。米莱政府在签完大豆订单后,还特意给美国国务院发了封“感谢函”,说“感谢美国的无私援助,帮助阿根廷渡过难关”,字里行间全是客气,可转头就在国内电视台上宣传“与中国的大豆合作是阿根廷经济的新起点”。
阿根廷反对党领袖在议会质询时问米莱“是不是拿美国援助换中国订单”,米莱的回应也直白:“阿根廷的外交只看国家利益,谁能帮我们赚美元,我们就跟谁合作。”
这话听着刺耳,却是大实话——美国给的援助是要还的,而且还得附带政治条件;中国给的是实实在在的订单,不用欠人情,不用看脸色,换谁都会选。
这事说到底,根本不是“中国和阿根廷耍了美国”,而是美国自己把一手好牌打烂了。这些年美国总想着用政治操弄经贸,把农产品当武器,把援助当枷锁,以为全世界都得围着自己转。
可现在不一样了,中国有足够的市场体量,能在全球找性价比最高的货源;阿根廷有足够的资源,能自主选择合作对象;市场规律也不是美国想改就能改的——你大豆卖得贵,还附带一堆政治条件,凭什么让别人买?
贝森特在联合国会场里盯着短信的那几分钟,大概也想明白了这个道理:霸权那套东西,在真金白银的利益面前,早就不管用了。
信息来源:
观察者网——美财长收到短信:刚救助阿根廷,米莱就卖给中国大豆…
更新时间:2025-10-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