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大桥建设工程纪实】1000天的艰苦奋斗 泗阳人3年的期盼!

近日,“我的泗阳”小编又一次站在运河水面之上,由中铁大桥局承建的京杭运河泗阳桃源大桥桥面的沥青已经铺设,和去年年底合龙时的模样又大不相同了。主塔因蓝白涂色,在天空的映衬下更显挺拔耀眼。运河两岸的树木早已是新绿缀枝头,俨然一派争春景色。而这座有着“千里运河第一跨”之名的大桥又是如何建设而成的呢?

穿石破岩架长虹

桃源大桥桥址所在处的水下环境复杂,河床面以下20米内主要分布为粉土、粉砂层及软土层,20至50米为硬塑状黏土层及密实状中砂层,50米之下为中砂半成岩状,基岩为强、中风化绿泥石云母片岩。大桥主墩基础采用直径2.8米嵌岩桩,最大钻孔深度116米,而钻孔桩入岩深度达50米,面对坚硬岩层,会出现成孔率及成孔质量不好把控的情况。


项目部依据实际情况,优化采用接力钻方案,先是使用XR580D旋挖钻采用捞渣钻钻进,至岩面处停钻并转移至下一桩位开钻,再采用XR600E旋挖钻按照逐级扩孔的工艺成孔,更便于“打开”工作面,提高效率。在后续钻孔桩施工阶段,项目领导班子成员带头于现场盯控,有时一次浇筑要达到6个多小时,常常能见到日月交替的场景,但每个现场人员都绷紧心中弦,做好手中事。“细节决定成败,不能在我这个环节出差错。”一位项目“打灰人”如是说。


当前,桃源大桥施工已经进入尾声,主塔造型跃然桥面,斜拉索如竖琴弦般点缀于主塔两侧。项目副总工程师黄德利指着办公室墙面上的大桥施工图说道:“其实你看,这个桥梁主塔两侧的斜拉索并不是完全对称的。”黄德利解释道:“桃源大桥是跨越运河并穿城而过的,在桥梁的北岸两侧,都分布着大量的居民住宅区。”为了避免主塔两侧斜拉索过长而影响到居民生活,主桥边跨进行特殊设计,适当减小跨度。


我观察到,黄德利办公室墙面上的大桥设计图有彩色水笔的涂抹痕迹,不仔细看还以为图纸原本就是彩色的。“这是我自己涂画的,每完成一节、一段、一片,我都会在桥梁相应位置涂上颜色,看上去就比较清晰明了。”但实际上这份涂色任务并未完成。“后来忙起来,有时候就忘了涂了。”他笑了笑,又看向那未完成的涂色图。

节节攀升立主塔

桃源大桥的主塔造型为中心镂空的水滴型,契合当地的运河及水韵文化。目前已经能够看到涂装后的蓝白水滴主塔,更显灵动柔美。然而,正因大桥主塔的特殊造型与一般“直上直下”型主塔不同,施工建设难度就会随之增加。首先是线形控制难。对于异形主塔而言,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木模板转换调整不如钢模板灵活。但如果完全按照主塔造型进行钢模板定制,所耗的钢材量将是巨大的。既要保证外观质量,又要注重施工安全,不断夯实建设品质,可如何做出圆弧形的造型?


项目部决定采用“以直代曲”的浇筑方式。“我们按6米的标准段长度设计爬模模板,根据塔柱构造合理划分施工节段,从而控制主塔外侧面圆弧段以直代曲施工弦高误差在2厘米内,严格控制曲率。”同时,在爬模的过程中,项目部使用液压爬模顶升智能同步位移传感系统。黄德利介绍:“使用该系统,每个机位的油顶同步性可以控制在2毫米以内,超过设置上限的油顶会立即停止工作,低于限位的油顶将继续顶升。”这使得爬模过程中的安全性有了极大保证。安全性有了保证,但转换次数又增加了。


由于主塔中间为水滴型的镂空造型,下塔柱为下窄上宽,上塔柱为下宽上窄,由下而上爬模的过程中,模板就会出现多次转换。尤其是在施工进行到水滴圆弧段时,爬模系统会重新调整转换,变为左右各一榀,而后到达合拢段时再次转换调整模板状态。一次又一次,一节又一节,每次调整过程项目部都高度重视,设置多重检查,以保证安全和质量。

限时挑战强配合

对于项目部的人而言,有想过在风掀巨浪、涛拍石岸的大海上建桥会难,有想过在江水翻滚、流速迅急的长江上建桥会难。但大家不曾想到,此次这条更为“温柔”的京杭运河,也会设难题,出挑战。千里水脉,贯通古今,古时运河意义重大,漕运繁忙,舟楫川流不息,所载货物琳琅,两岸人民生活日渐繁荣。


而现如今,运河仍然在为两岸的交流联结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作为“黄金水道”,每日通航船只数量巨大。“每一次吊装,对于整个现场团队来说就是一次有着倒计时的限时挑战。”黄德利又想起此前的工作。为保证通航船只和现场施工安全,桥梁施工过程中要进行封航。项目安环部门需要依据施工安排,提前向当地水上执法大队申报计划,由此层层审批,完成前置沟通工作。并且,项目安全总监也需要到当地交通管控船舶上开展协助疏导工作。


但因为运河船舶流量大,长时间封航就会出现船只积压情况,影响水路交通。“所以我们一般会控制在2至3小时内,时间长了自己心里都不自觉有压力。”为实现更快、更安全、更高质量的吊装等工作,项目各部门协同联动,安全、机械、现场及技术部门在现场提前进行全面检查,保证架梁吊机行进到位,施工过程中及时查看吊点位置、焊接质量等,最大可能避免突发情况导致的封航时间过长。

安全为基重质量

项目安全员马江楠刚刚结束完一场常规的安全培训,正往办公室走去。穿着一件短袖的他,后背的衣衫上已出现深浅不一的白色汗渍。我问道:“像这种安全培训,日常频率高吗?”小马回道:“其实这已经属于我们的常规工作了,不仅是日常培训,还有定期的安全检查。”


由于该项目横跨京杭运河,并有部分穿过居民区,不远处有一所当地中学,还有博物馆,地理位置特殊,日常人流量大,施工安全要求高。领导班子成员每月带队,组织安环、机械、质量、工程等各业务部门负责人,来到建设现场进行全线的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避免事故发生。除此以外,安环部门每周还会进行小型的安全检查,而这类检查更有侧重点,不定时设置一些专项内容。“


只要是现场发现问题,领导都会直接指出,要求相关班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改,并上报照片。”安全无小事,消防检查记录的更新、栈桥铁板的翘起、灭火器的配备更新都是关注点。除此之外,项目部在施工过程中还强化工序检查,明确各级质量责任,建立岗位责任人质量记录档案,强化源头管控,把牢各个环节。

润物培人累经验

我了解到,项目工程、机械、测量、物资、商务等业务部门负责人均为“90后”,整体呈“年轻态”。这也给2022年刚毕业就来到桃源大桥项目的现场技术员吴世彬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对于第一次来到项目的他而言,面对书本和施工现场的巨大不同,面对即将迎来的众多“人生第一次”,内心难免有些紧张与迷茫。但很快,他就感受到了这个项目的包容与活力。


项目工程部会定期组织部门人员召开周例会。“在这个会议上,无论是现场、后场还是内业工作的所有问题,都是可以提出的。”他笑着说道:“会议就是畅所欲言,目的就是解决问题,为的就是取长补短提高能力。”问题只有摊开、揉碎才能找到痛点,才能连根彻底解决。而项目部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也十分频繁,大家只有一个共同目标——解决问题。直接沟通、自主解决,不使简单问题复杂化。


在一次夜间巡察的过程中,黄德利发现了现场钢筋笼的摆放存在问题,如果不及时调整修正就会出现严重的形变,影响后续施工。而负责这项工作的正是吴世彬和另外一名工程部技术员。“那个时候很紧张,觉得会被批评,不知道后续要怎样开展工作。”可出乎意料的是,黄德利只是以平静的语气询问二人,出现这样的问题要如何解决修正?


我忽然想起上次采访黄德利时他与我谈及的话:“要让他们亮本事,才能增才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项目领导班子极为重视年轻人的培养工作,严格落实双导师带徒工作制,要求各导师、部门负责人更多地以“护航者”的身份去培养青年人才,让他们在多部门沟通中锻炼表达能力,在突发问题处理上提供解决思路,在躬身实践中积累宝贵经验,不断打磨成长。吴世彬说在这里他明白了一个道理:“东西学到了,就是自己的,知识不会骗人。”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9

标签:泗阳   桃源   大桥   艰苦奋斗   运河   纪实   造型   部门   现场   质量   项目   财经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