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您更好的阅读互动体验,为了您及时看到更多内容,点个“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更新精彩故事。

编辑 |拾花不拾遗
影石刚发布的三季报看得人一头雾水。
营收接近30亿,比去年多了快一倍,这数据放在硬科技圈足够亮眼。
可净利润才2.7亿出头,反而比去年少了,就连毛利率都降了不少。
更巧的是,这份财报刚出来,行业就。
影石不好好做全景相机,非要跨界去搞无人机。

没想到隔壁大疆也不含糊,直接推出首款全景相机,还一下子降了一千多块,价格战打得明明白白。
这两家都在深圳南山,直线距离才13公里,现在算是正式撕破脸了。
一开始我还以为影石利润下滑是被大疆逼的。
后来仔细看了财报才发现,事儿没那么简单。
真正拖垮利润的,是影石自己砸出去的真金白银。
影石这季度在研发上花了5.2亿,比去年多了一倍还不止。
放在消费电子行业,研发费用占营收的比例能到17%以上,已经算是相当激进了。

公司说这些钱都用在定制芯片、AI算法这些关键领域,还解释要是把这些“战略性投入”去掉,利润其实比去年好。
但资本市场哪管这些“如果”,财报上写着利润下滑,投资者就用脚投票。
除了研发,销售费用也没少花,5亿的投入比去年涨了150%。
抖音、B站的广告要投,线下体验店要开,全球的渠道要铺,创作者合作也不能断。
本来以为影石是靠促销堆出来的营收,后来发现人家是真在“砸钱换赛道”。

这种模式说好听点是为未来铺路,说难听点就是在赌。
高投入确实能加快技术积累,为无人机、AI影像这些新业务打基础,但短期来看,利润肯定要受影响,现金压力也会变大。
硬件公司搞扩张都容易陷入这个困境。
之前GoPro扩品类的时候,也经历过好几个季度的利润下滑。
影石现在就是典型的“强行长大”,增速是好看,但每一分增长背后的成本,都比去年高多了。
外界总把影石的困境归罪于大疆,但其实大疆只是把问题提前暴露了而已。

影石在全景相机领域本来快垄断了,全球份额一度超过80%,可大疆一入局,中国市场份额直接腰斩,变成两家平分秋色。
但这真不能怪大疆太狠。
全景相机本身就是个小众市场,全球一年的规模还不到百亿,用户大多是Vlogger、户外玩家这些小众群体。
想靠这一个品类撑起长期增长,天花板太明显了。
影石自己也知道这个风险,所以才急着扩品类搞无人机、做定制芯片。

可扩品类哪有那么容易。
研发要花钱,供应链要重新搭建,渠道管理也更复杂,这些成本最后都反映在财报上。
更麻烦的是,除了大疆,OPPO、vivo这些手机厂商也在抢市场,它们把AI影像技术用到便携设备上,供应链和渠道优势都是影石比不了的。
如此看来,影石最大的问题不是竞争对手太强,而是自己的“体质”跟不上。

它过去的技术优势,比如全景拼接算法、镜头设计这些,随着AI原生算法和移动端影像技术的发展,已经越来越不明显了。
而大疆和苹果的厉害之处,在于它们有完整的生态。
大疆的DJIMimoapp,既能剪辑又能建创作者社区,用户用惯了就很难换;苹果VisionPro直接把影像融入系统生态,靠AI和空间影像形成降维打击。
影石呢,只靠硬件产品打天下,没有自己的操作系统,也没有内容闭环,用户今天买它的产品,明天可能就换成大疆或者苹果的了。

我觉得影石现在的处境,就像手里拿着一把好牌,却没学会怎么组合。
它的产品确实能打,但没有生态托底,终究只能停留在“卖硬件”的层面。
现在运动影像行业的竞争,早就从单品比拼变成生态大战了,硬件只是入口,AI和系统才是未来的核心。
影石这季度加大芯片和AI影像的研发投入,算是找对了方向,但还远远不够。
它得想清楚,能不能做出自己的影像操作系统,能不能搭建起让用户留下来的生态闭环。

要是回答不了这个问题,再高的营收增速,也只是短期的爆发,成不了长期的优势。
这场用利润换未来的豪赌,影石已经没有回头路了。
大疆在专业影像生态上碾压,苹果在系统生态上收割,留给影石的时间不多了。
它要么能在生态上实现突破,从“单品类冠军”变成“平台型企业”;要么就可能在巨头的夹击下,慢慢失去市场份额。
对于影石来说,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很关键。

毕竟在硬科技行业,光靠砸钱换增长走不长远,只有真正建立起别人拆不掉的护城河,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至于这场豪赌最后能不能赢,只能交给时间来验证了。
更新时间:2025-11-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