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锐观经纬
编辑 | 锐观经纬
谁能想到,曾经占据中国能量饮料市场90%份额的红牛,如今会被一款3.5元的饮料拉下神坛?
2024年数据显示,东鹏特饮以34.9%的销售额占比、47.9%的销售量占比,连续四年成为中国销量最高的能量饮料,彻底改写了行业格局。
这个曾经不起眼的红牛模仿者,如今每6个中国人里就有1个喝过它的产品,还同样是提神饮料,一边是6元一罐的国际大牌,一边是3.5元一瓶的本土选手,东鹏特饮凭什么实现逆袭?

东鹏特饮的破局关键,藏在对消费者需求的精准拿捏里,2009年,林木勤带领转型后的东鹏饮料,推出了一款看似简单却直击痛点的产品——250ml PET塑料瓶装东鹏特饮。
彼时红牛主打6元罐装,开盖后必须尽快喝完,对需要长时间工作的人群来说并不方便,东鹏特饮则针对性地设计了防尘盖,喝不完可以随手揣进兜里,卫生又便捷,后来还被长途货车司机们创造性地用作烟灰缸,成为实用小发明。

更关键的是,这款产品的配料与红牛高度一致,牛磺酸、氨基酸、B族维生素等提神成分一个不少,却把价格压到了红牛的一半左右,这种“同等功效+更低价格+更优设计”的组合,让东鹏特饮在性价比赛道上站稳了脚跟,也为它后来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真正让东鹏特饮站稳脚跟的,是它对“沉默大多数”消费需求的深耕,2009年,东鹏选择东莞作为样板市场,这个被誉为“世界工厂”的城市,恰好聚集了最需要提神饮品的核心人群。

根据东莞市劳动局2007年的抽样调查,当地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需求旺盛,每年新增约10万岗位,电子制造业工人多采用计价薪酬模式,每天工作时长约12小时,每月休息仅2天。
与此同时,往返于港深的货车司机群体也面临着高强度工作,最新调查显示,超七成货车司机每天工作8小时以上,近三分之一每月休息时间不超过1天,超过三分之一的司机每天工作时长在12小时以上。
这些人群体力消耗大,对提神饮品有刚性需求,但对价格又格外敏感,6元的红牛对他们来说属于“奢侈消费”,而3.5元的东鹏特饮恰好契合了这种“刚需低价”的需求。

凭借这一定位,东鹏特饮在东莞迅速打开市场,2012年当地销量首次突破亿元,2013年饮用人次就突破9亿,成为珠三角蓝领群体的标配。
有经常接触一线工人的网友观察到,红牛在工人群体中更像“硬通货”,多用于人情往来,而工人们自己喝得最多的还是东鹏特饮,便利店也乐意成箱进货。
随着市场拓展,东鹏特饮的消费群体不断扩容,从最初的蓝领、货车司机,逐渐覆盖到白领、外卖骑手、考学人群等。

东鹏特饮的逆袭,还离不开行业风口的助推,而这个风口恰恰来自竞争对手红牛的内斗,红牛源于泰国,1995年泰国天丝与中国华彬成立合资公司,授权华彬经营中国红牛。
凭借高举高打的营销,比如花费1.3亿赞助春晚,红牛迅速成为行业霸主,2011年市占率高达90%,但2016年,双方合作突发裂痕,就红牛商标授权使用年限爆发激烈争议,天丝主张授权期限为20年,华彬则坚持是50年独家经营权,这场纠纷陷入长期拉锯。

直到2024年末,天丝仍在通过“正本清源”系列材料控诉华彬,华彬也发文反击,指责天丝“摘果子”,商标权之争让华彬对红牛的资源投入陷入停滞,原本被垄断的能量饮料市场出现空白,以东鹏特饮为首的本土品牌顺势抓住了这一红利。
在风口之下,东鹏特饮的营销布局更是精准且密集,2013年,红牛放弃“困了累了喝红牛”的经典广告语,改为“你的能量,超乎你想象”。

东鹏特饮迅速反应,将这句广告语微调为“累了困了喝东鹏特饮”,邀请谢霆锋代言推向全国,顺利承接了消费者对提神场景的认知联想。
不同于红牛热衷于赞助F1赛事、翼装飞行等高端极限运动,东鹏特饮的营销更接地气,2016年,东鹏特饮在爱优腾等视频平台首创“创可贴广告”,在电视剧情节中插入贴合剧情的弹幕广告,比如《老九门》中人物说“累了”,屏幕就会弹出“累了喝东鹏特饮”,这种有趣不反感的形式效果显著。

除此之外,东鹏特饮还精准切入年轻消费群体的娱乐场景,在和平精英游戏中,玩家拾取东鹏特饮即可恢复能量值和健康值。
2025年春节期间,它植入腾讯掼蛋小游戏,附带“请靓仔喝一瓶东鹏特饮,财运爆棚”的互动音效,在传递吉祥话的同时加深品牌记忆,就连导航软件也成了它的宣传阵地,有网友在使用百度地图时,发现导航路面和路旁都出现了东鹏特饮的广告标识。

线下层面,公交车、候车厅、地铁站等人员密集区域,也随处可见东鹏特饮的广告,这种无孔不入的曝光,让“低价提神”的品牌形象深深扎根在消费者心智中。
从濒临破产的地方国企,到市值飙升的行业龙头,东鹏特饮的逆袭绝非偶然,2003年,在国企改革浪潮下,东鹏饮料通过员工集资持股实现国有转民营,主管销售的林木勤成为最大控股股东,这位曾在红牛代工企业工作过的创业者,深谙能量饮料的市场逻辑。

他没有盲目跟风高端路线,而是聚焦大众刚需,用3.5元的定价、贴合场景的产品设计,抓住了最广泛的消费群体,在行业格局变动时,他又迅速把握机会,用灵活的营销和密集的渠道布局,扩大市场份额。
东鹏特饮的故事,本质上是一场“精准定位+顺势而为”的胜利,它证明了高端品牌并非不可撼动,只要找准大众的真实需求,用高性价比的产品、接地气的营销,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围。

如今,能量饮料的消费场景还在不断拓宽,加班、熬夜、运动、电竞等场景都成了新的增长点,东鹏特饮也在推进多品类战略,“东鹏补水啦”已成为十亿级单品,海外市场布局也在逐步展开。
这款3.5元的能量饮料,不仅改变了中国能量饮料的市场格局,更成为了普通打工人奋斗路上的陪伴者,它的逆袭之路,还在继续。
更新时间:2025-11-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