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才是基建狂魔?5天建3万厕所耗资万亿,却仍有6亿人露天排便

2025年初,印度社交媒体上炸开了锅!

官方高调宣布“5天建成3.2万座厕所”,平均每分钟完工4.4个。

有网友甚至拿此对比中国火神山医院,喊出“印度才是真·基建狂魔”的口号。

而厕所这个小小的民生设施,也早已成了印度的社会矛盾。

这场看似轰轰烈烈的建厕运动,为何没能终结印度人露天排便的千年习惯?

印度爱修厕所

就在这阵狂欢背后,瓦拉纳西的田间地头却暴露印度建厕所的真实困境。

凌晨四点,一群裹紧纱丽的女性手持油灯和木棍,在漆黑中结伴前行,只为趁着天亮前完成露天排便,生怕遭遇不测。

印度的厕所难题,首先卡在了“洁与不洁”的认知迷宫里。

在印度教的观念里,排泄物是绝对的“污秽”,绝不能玷污神圣的家园。

北方邦的婆罗门老人辛格就曾对着政府派来的施工队发火:“家里建厕所?那是把脏东西请进门,会触怒神灵的!”

这种认知并非个例,印度教经典《摩奴法典》里“户外排泄净化灵魂”的说法,至今仍被农村地区69%的人奉为圭臬。

更荒诞的是,这种“信仰式洁净”还延伸到了日常行为中。

有记者在火车上曾亲眼见到,印度小伙子热情地递来橘子,却在看到记者拿出垃圾袋时坚决反对,直接抓起橘子皮扔出窗外:“生于自然,化于自然,大自然会消化掉的。

”可窗外铁轨旁,垃圾早已堆成了小山。

寺庙里的场景更具反差感:即便地面满是泥泞,信徒们仍会脱鞋赤足而入,因为“信则洁,不信则脏”,虔诚度远比实际卫生状况重要。

种姓制度则给这份认知加了道更牢的枷锁。

在印度,清扫粪便、处理垃圾这些“不洁工作”,历来是贱民阶层(达利特)的“专属职责”,占人口五分之一的他们,连内部都有严格分工。

高种姓群体普遍带着偏见,有Quora网友甚至直言“80%的野蛮人(低种姓)就喜欢住在脏环境里”,这种割裂让卫生问题成了“别人的事”,而非全民共识。

信仰与制度的枷锁还未打破,利益集团的黑手又伸向了“厕所革命”的拨款。

无人用的厕所

2025年初那波“5天建3万厕”的闹剧,事后被曝光全是“数字游戏”。

政府给每座厕所的预算是1.2万卢比(约1165元人民币),可北方邦的承包商私下透露,40%的钱要用来打点官员,30%落入中间商口袋,真正花在建材上的钱连买防水涂料都不够。

在德里郊区,记者亲眼见过这些“速成厕所”:远远看去是连绵的白色蹲便器,走近了才发现,红砖就那么散落在地上,蹲便器连水泥都没抹,风一吹就晃。

女厕用块破布挡着,男厕干脆露天,地上挖几条深沟当排污渠,别说冲水,连个洗手的池子都没有。

更荒唐的是,中央邦还有验收人员发明了“单面墙摄影法”。

只拍洁白的马桶特写,对没有排污管的真相视而不见,拍完照盖章上报,29亿卢比(约2.4亿元人民币)就这么“消失”了。

这种“造假套路”早已蔓延到其他工程。

2025年4月,比哈尔邦耗资383.1亿卢比的新建大桥,揭幕72小时就出现裂缝,最后只能用“湿婆发怒”来搪塞。

北方邦更离谱,同一个厕所坑的照片被PS到30多个不同地点,扫码溯源时当场翻车。

这些徒有其表的厕所不仅浪费了纳税人的钱,更酿成了一场席卷全民的生存危机。

女性是最直接的受害者,60%的性侵案都发生在她们露天如厕的途中。

为了自保,印度农村女性日均饮水量常常不足0.8升,导致孕妇尿路感染率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3倍,慢性肾病发病率也跟着飙升。

孩子们则在承受更残酷的代价。

全球每三个因水污染死亡的孩童中,就有一个来自印度,每年18.5万名5岁以下儿童死于粪水污染引发的腹泻,还有5.5万人栽在寄生虫手里。

德里的医生见过更绝望的情况:200万儿童因恒河污染患上不可逆的肺损伤,而这条被视为“圣河”的母亲河,如今大肠杆菌超标200倍,岸边堆满垃圾。

甚至滋生出以尸体为食的食人鲶,鱼体内重金属含量超标几十倍。

环境早已不堪重负。

印度3159座城市堆着8亿吨垃圾,德里加济布尔垃圾场高达65米,堪比20层楼,因为太高还被建议加装航标灯防飞行器撞上。

这些垃圾与厕所污水一起渗入地下,让地下水成了“毒水”,可信徒们依旧坚信恒河能“自净”,照样在污水里沐浴、饮水。

面对困境,民间和政府并非毫无行动。

妇女组织早就发起“没有厕所,没有新娘”运动,号召待嫁女性“不见厕所不答应求婚”。

拉贾斯坦邦更有女子因丈夫拒绝装厕所申请离婚,法官首次认定“户外如厕是对女性的虐待”,判离的判决引发全国女性欢呼。

政府也试过“羞辱战役”,电视广告里儿童对着露天排便的成年人发问:“你拿着智能手机,怎么还尿在铁轨上?”

泰米尔纳德邦甚至搞了个新招,把清粪工作外包给私人公司,用户扫码付款,结果一个月内厕所使用率涨了22%。

可这些努力总被无形的墙挡住。

最讽刺的是,印度本土不生产抽水马桶,新建厕所要用的只能从中国进口,可不少网友看到后反而愤怒:“为什么要用中国制造?”

挥拳高喊“印度能零依赖中国”,全然忘了没有基础设备,“厕所革命”就是空谈。

这种认知错位,让本可解决的硬件问题,也成了“民族尊严”的博弈场。

如今再回头看“5天建3万厕所”的闹剧,不难明白:印度缺的从来不是建厕所的钱或技术——毕竟能把探测器送上火星的国家,没理由建不好厕所。

结语

说到底,印度的厕所难题,从来不是“建多少个蹲坑”能破解的。

因为每个国家的文化根系不同,解决问题的路径必然各异。

印度的“厕所革命”或许会走得很慢,但只要真正开始关注那些凌晨持灯前行的女性、那些喝着脏水的孩子,改变就总有希望。

毕竟,让国民用上干净安全的厕所,本就是现代文明最朴素的起点。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8

标签:财经   印度   基建   露天   厕所   德里   女性   种姓   印度教   恒河   垃圾   认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