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打中国钢企牌,全球贸易将震荡

文︱陆弃

打不过中国钢铁企业,欧盟选择了老掉牙的伎俩:征收高达25%至50%的关税。口号喊得响亮——“保护欧洲产业”,但掀开的实际上是赤裸裸的保护主义。所谓自由贸易?笑话!在全球市场上,中国钢铁凭借高质量、低成本成为焦点,欧盟选择的不再是竞争,而是用关税堵路。

欧盟计划在未来几周,对中国钢铁及相关产品征收高额关税,同时在公共合同中优先采购欧洲钢材,把铁路、地铁等大工程“锁死”在欧洲市场。德国方面嘴上还念着“自由贸易”,但拉尔斯·克林拜尔立刻补刀:“不应天真”,意思很明确——中国钢铁再便宜,欧洲也要想办法卡住。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则直接提议50%的关税,配额、熔炼、浇注规则齐上阵,目标就是遏制中国钢铁。

欧洲钢铁制造商面临双重压力:一边是特朗普的50%关税,一边是来自中国的低成本钢材冲击。蒂森克虏伯宣布裁员1.1万人,钢厂减产,整个欧洲钢铁行业处于痛苦的重组期。欧盟高层装作“无奈”,实则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利润下降,投资脱碳受阻,产业政策还得对付全球竞争。

影响与利害不只是钢铁本身。中欧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钢铁出口创历史新高,预计达1.15亿吨至1.2亿吨。欧盟一旦硬性征关,不仅会扰乱全球供应链,也会抬高欧洲下游产业成本——汽车制造、电力设备、轨道交通……每一条产业链都可能受波及。而对中国而言,这不过是政策性的阻力,不会改变企业全球竞争力。

关键变量在于两点:一是国际贸易规则的约束。欧盟目前采取的措施,无论是配额还是高额关税,都需要在WTO规则下小心操作,否则容易引发诉讼或报复。二是市场自我调节能力。中国钢铁出口体量大、技术成熟,欧洲保护主义可能带来短期阻力,但长期看,无法彻底封堵中国钢铁进入全球市场的路径。

这场钢铁之战,背后是欧洲对产业落后的恐慌,是保护主义的报复心态。面对中国的成本优势和规模效应,欧盟选择“耍赖”,拿关税挡路,却忽略了全球化的大趋势。保护主义只会让欧洲自身企业成本上升,投资环境受损,最终吃亏的还是消费者和产业创新能力。

说到底,贸易的本质不是征关税、搞保护主义,而是竞争与合作。中国钢铁走向全球,是市场选择,不是对欧盟的挑衅。欧洲选择封锁和保护,只能说明自身产业结构问题和产业升级滞后。打不过,就耍赖,用关税堵路,这种策略只能换来短期喘息,却换不来长期优势。

中国外交部早已表态:中国的发展和开放给欧洲带来的是机遇,不是风险。保护主义解决不了问题,只会保护落后,失去未来。中欧贸易,应靠对话和协商解决问题,而不是高举关税大棒。世界经济是开放的舞台,不是某些国家的钢铁保护主义剧场。

在未来几周,欧盟的关税计划是否落地,能否真正“保护欧洲钢铁”,值得全球市场密切关注。但有一点可以确定:面对中国钢铁的竞争力,关税只是暂时的障碍,而非制胜法宝。欧洲想保护产业,最好先解决自身效率和能源成本问题,而不是靠高额关税耍赖。全球贸易的规则和市场的力量,远比保护主义更现实,也更残酷。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6

标签:财经   中国   欧盟   贸易   全球   欧洲   关税   保护主义   中国钢铁   市场   钢铁   中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