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回来,这几年半导体行业闹得沸沸扬扬,尤其是中美之间的芯片争端,搞得全球供应链都跟着紧张。
荷兰一家咨询公司叫Insinger Gilissen的分析师Jos Versteeg,前阵子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放话说,中国要想在DUV光刻机上追上ASML,至少得花五年工夫。
这话一出,立马在圈子里炸锅了,因为ASML是光刻机领域的霸主,中国芯片产业正卡在脖子上,这五年时间听起来不长不短,但实际操作起来,难度可不是闹着玩的。
Jos Versteeg是光刻领域的资深玩家,他的话不是随便编的,基于ASML的技术专利堆积和全球供应链的现实情况。2024年,美国那边加强出口管制,先是EUV光刻机禁了,然后1月份又把部分浸没式DUV拉进黑名单,这直接让中国企业采购高端设备变得棘手。
ASML的财报显示,那年对中国大陆的营收占比高达49%,日本相关企业对华出口也占了50%以上,这数据明摆着,中国市场对这些外资巨头来说是块大肥肉,但管制一来,大家都得掂量掂量。
Jos Versteeg的分析点到要害,ASML手里攥着海量专利,光DUV这块就够中国企业喝一壶的。就算资金和人才砸进去,短时间内也难翻盘。他提到ASML对中国光刻动向特别敏感,焦虑得不行,因为一旦中国自主化成功,市场份额就得重新洗牌。
想想看,ASML和德国蔡司合作搞光学系统,蔡司那边专利超过1500项,从镜组到整套光学模块,全是他们把控。蔡司起步于显微镜制造,一步步深耕光学领域,现在成了行业老大。中国这边有舜宇光学这样的企业,也做显微镜和镜头,但半导体级的光学精度要求高得多,2024年时差距还挺明显。
Jos Versteeg的五年预估不是拍脑袋的,根据行业观察,DUV涉及光源、镜头对准、软件算法等多重技术壁垒,中国从干式DUV起步,浸没式还得一步步来。2024年下半年,中国工信部公布了国产干式光刻机,但浸没式DUV的官宣拖到年底,研发过程磕磕绊绊,主要是光学和精密机械的精度追不上。
ASML前老板彼得·温宁克在2024年7月上荷兰电台BNR时,直言美国对华芯片限制是意识形态作祟,不是事实依据。他拿80年代美日芯片战举例,那时候日本企业像索尼,靠存储芯片低价产品如随身听和收音机抢市场,美国厂商吃不消。
1986年,美日签半导体协定,日本那边技术自信爆棚,官员石原慎太郎和索尼创始人盛田昭夫1989年出书《日本可以说不》,书里吹日本芯片牛逼,美国得靠日本材料。这书惹恼美国,搞反倾销调查和关税,日本扛不住压力,调整出口策略。
彼得·温宁克说,美国对中国的招数不一样,没市场倾销的实锤,就是想在发展阶段掐死中国芯片,防赶超。2024年美国扩展管制清单,加了计算和软件限制,把更多中国工厂列进去,这让ASML对华业务凉了半截,虽说部分DUV还能卖,但2025年营收占比预计滑到20%。
中国企业没闲着,2025年初就开始加速本土DUV测试。上海微电子设备公司1月份交出首批28nm级光刻机,内部验证良率和产量。舜宇奥来作为舜宇光学的子公司,7月份签协议,跟多家半导体企业和国资联手,专注集成电路光学协作,技术、资金、场景三管齐下,形成从芯片设计到光学制造的闭环。
临港项目设备迁入,量产脚步加快。SMIC9月份试跑Yuliangsheng的国产DUV系统,针对28nm工艺调参数,光源稳定和镜头对准反复优化。华为那边也掺和进来,早年试EUV组件,但DUV是当下重点。这些动作听起来有板有眼,但实际推进中,专利绕行和供应链整合耗时费力。
ASML2025年一季度在北京开维修中心,帮维护老设备,新货出口受限。中国政府加码研发资金,SiCarrier和Yuliangsheng这些公司拿到支持,开发浸没式DUV瞄准28nm以下。
话说ASML的财报挺亮眼,2025年销售增长15%,全年320亿欧元左右,中国占比降到三分之一,但整体不亏。公司跟台积电、三星合作推高NA EUV,全球领先地位稳。中国芯片产业自给率在抬升,本土设备帮中芯国际维持生产,但进口依赖短期内甩不掉。
专家们分析,2025年中国光学专利申请猛增,但从纸面到产品转化得几年。荷兰政府夹在美国压力和企业利益间,允许部分服务继续。
整个链条暴露全球供应链脆性,中芯国际10月份报告,本土DUV测试初步过关,大规模用得上2026年后。Jos Versteeg的预言到2025年还站得住脚,中国虽有突破,但商用水平跟ASML比,差距没那么快抹平。彼得·温宁克退休后还在媒体上发声,强调决策得看数据,不是意识形态。
再深挖点,DUV光刻机核心在波长和分辨率,ASML的NXT:2000i系列支持7nm工艺,中国本土从90nm起步,逐步到28nm,花了几年。2024年采购高峰,中国企业囤ASML设备,应付管制,但库存总有用完那天。
观察者网研究员指出,2024年前ASML对华出口金额走高,显示需求强劲,但管制后下滑明显。日本企业情况类似,对华营收过半,现在也得调整。蔡司官网新闻说,他们和ASML联手打造EUV和浸没式DUV光学,专利壁垒高筑。
中国舜宇光学在消费镜头强,但在半导体级还需积累。证券时报报道,舜宇奥来合作协议签后,项目推进快,2025年下半年临港基地开始小批量产。
行业内看法分歧,有人觉得五年太保守,中国人才储备和资金雄厚,能加速;但Jos Versteeg基于专利和技术门槛,坚持五年是底线。
2025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回暖,ASML订单满负荷,中国本土供应商如上海微电子出货增加,但精度和稳定性追赶需时。美方管制持续,2025年9月又加码,限制旧款DUV维修部件出口,荷兰企业叫苦。
中国芯片企业转向多重曝光技术,用DUV模拟EUV效果,但效率低,成本高。整体看,这场追赶赛跑,中国在跑步,ASML在前头领跑,五年时间点卡得准。
总的,Jos Versteeg的话提醒大家,技术不是一蹴而就,得一步步来。中国企业从干式到浸没式,过程吃力,但进展实打实。
更新时间:2025-10-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