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死了,我对不起老百姓!”

在八百里秦川的黄土之下

长眠着无数铮铮铁骨

他们或生于斯长于斯

或将热血洒在这片烽火大地——

刘志丹、谢子长、赵寿山……

这些名字如同秦岭苍松

在历史的穹顶下傲然挺立

当我们站在今日和平的阳光下

或许已难以想象

脚下的这片土地

曾经怎样被战火灼烧、被热血浸染

那是一代人的青春与抉择

是一个民族的悲怆与觉醒

这不是一段遥远的故事

这是我们的来路

是我们不能忘却的根脉

此刻

让我们穿越时空

触摸那些依然滚烫的灵魂

刘志丹:群众领袖 民族英雄

在陕西省志丹县

他的名字就是这片土地的荣光

刘志丹

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

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

1903年生于陕西保安县(今志丹县)

青年时期投身革命

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

他扎根西北黄土高原

带领群众“闹红”

创建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

这块在国民党重重围剿中

唯一保存完整的根据地

成为了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

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

毛泽东称其为“群众领袖,民族英雄”

1936年4月

刘志丹率部东征抗日

在山西中阳县三交镇战斗中

英勇牺牲,年仅33岁

为了纪念他

党中央决定

将他的家乡保安县改名为志丹县

谢子长:陕北红星 浩气长存

在陕北

他与刘志丹齐名

百姓中流传着

“陕北红星,谢子长、刘志丹”的民谣

1897年生于陕西安定县(今子长县)

早年投身革命

是西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

他一生驰骋疆场

英勇善战,身先士卒

在战斗中多次负伤

1934年他在清涧河口战斗中身负重伤

但坚持指挥战斗

因当时医疗条件极差

他的伤势不断恶化

于1935年2月21日不幸逝世

年仅38岁

临终前

他心中仍念着革命

留下遗言:

“就这样死了,我对不起老百姓!”

“我给他们做的事太少了!”

为了纪念这位深受爱戴的领袖

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决定

将安定县改名为子长县

如今

子长烈士陵园内松柏苍翠

他的雕像凝视着

这片他为之奋斗终生的土地

杨虎城:兵谏救国 肝胆昆仑

1893年生于

陕西蒲城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少年时

便目睹清廷腐败

民生凋敝

18岁投身辛亥革命

在蒲城组织“中秋会”抗暴除恶

以“打富济贫”为宗旨

展现其早期的革命意识

1936年12月12日

面对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

杨虎城与张学良以惊天兵谏

在临潼华清池扣留蒋介石

这一壮举直接促成了

第二次国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堪称中国抗战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事变和平解决后

杨虎城被迫“出国考察”

实则遭到软禁

在长达12年的囚禁生涯中

他先后被关押于

南昌、长沙、益阳、息烽等多地监狱

1949年9月6日

在重庆解放前夕

时年56岁的杨虎城

与次子杨拯中、幼女杨拯贵一同

被特务杀害于戴公祠

周恩来总理曾动情地说:

“杨虎城将军是千古功臣

他的牺牲是中国人民的重大损失。”

赵寿山:中条浴血 铁臂擎天

1894年

生于陕西户县定舟村的一个书香门第

少年时即立志“救国图存”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投身西北军

成为杨虎城麾下得力战将

1965 年 6 月 20 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抗战全面爆发后

赵寿山率17师开赴前线

在保定战役中与日军血战九昼夜

娘子关战役中

他亲临前线指挥

全师伤亡超过三分之二

娘子关战役半景画

1938年升任38军军长后

他创造性地提出“坑道战”战术

在中条山构筑绵延数百里的地下长城

最惨烈的是1939年的“六六战役”

赵寿山指挥部队与10万日军血战12天

在平陆县沙口滩背水一战

最终以伤亡8000余人的代价

粉碎日军扫荡

当地百姓含泪传颂:

“赵军长带着陕西楞娃

用血肉筑起了中条山的铁长城!”

在驻守中条山的三年间

他秘密学习《论持久战》

解放战争中

他任西北野战军副司令员

为解放大西北立下赫赫战功

毛泽东曾深情评价:

"赵寿山同志

是从旧军人转变为共产主义战士的典范

是共产党人最忠诚的朋友。"

包森:抗日奇侠 冀东血刃

原名赵宝森

陕西蒲城人,1911年生

1932年入党

是抗战时期冀东抗日根据地

的杰出指挥员

他智勇双全

被誉为“中国的夏伯阳”(苏联内战英雄)

他在冀东导演了无数经典战斗

1940年,他指挥白草洼伏击战

全歼日军精锐武岛骑兵中队

开创了冀东整连全歼日军的战绩先例

包森骑着白草洼战斗中缴获的日年战马

电影《平原游击队》中智勇双全的李向阳

《剑吼长城东》中的鲍真

其原型都有包森的影子

1942年2月17日

包森在遵化野瓠山战斗中与日军遭遇

不幸胸部中弹牺牲

年仅31岁

叶剑英称其为“中国的夏伯阳”

他的牺牲是“冀东人民的一大损失”

包森故居

孙蔚如:中流砥柱 河防铁壁

陕西西安人,1896年生

西北军杨虎城部核心将领

西安事变主要参与实施者之一

全面抗战爆发后

他率领由陕西子弟兵组成的第31军团

东渡黄河,杀奔前线。

他麾下的陕西部队

先后在永济血战、中条山游击战

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

以惨烈代价死死守住西北门户

确保了陕西和整个大西北的安全

被誉为“中条山铁柱子”

他本人因战功卓著升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

1945年日本投降后

他作为第六战区受降主官

在武汉接受了侵华日军第六方面军的投降

从创建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刘志丹、谢子长

到策动西安事变的杨虎城、孙蔚如

从鏖战中条山的赵寿山

到扬威冀东的包森……

三秦大地

从不缺挺身而出的志士

更不少甘洒热血的英雄

八十年光阴流转

烽火岁月已沉淀为历史的厚重篇章

但英雄的热血从未冷却

他们的信念化作秦岭的脊梁

他们的呐喊融入黄河的奔涌

他们的选择铸就了今日中国的模样

当我们行走在繁华街市

当我们看见校园里飘扬的旗帜

当宁静的黎明再次降临这片他们深爱的土地——

我们走过的每一个当下

都是他们为之奋战的未来

纪念

不是为了沉溺于过去

而是为了照亮前路

他们的精神

早已跨越时空

成为三秦儿女血脉中

不曾褪色的赤诚与勇毅

愿我辈不忘来路

不负英魂

以今日之奋斗

接续那未曾落幕的壮歌

——这盛世,如您所愿

◆ 来源 | 微信公众号“三秦青年”原创,部分图片来自@渭南宣传、@南梁革命纪念馆、@子长融媒、@人民出版社读书会,视频号@极目新闻等

◆编辑 | 梧桐灯

◆校审 | 从心、深海

◆审核 | 小草

猜你

    
      
     
        
        点亮“”和“ ”
分享给更多小伙伴!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4

标签:历史   老百姓   陕西   子长   日军   蒲城   陕北   革命根据地   志丹县   西安事变   秦岭   中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