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供28天后,中国宣布恢复安世半导体供货,但设置了一项前提条件

断供28天后,随着中美谈妥了,中国宣布恢复安世半导体供货,但是设置了一项前提条件。

据环球网报道,日前商务部发言人对外表示,荷兰政府的不当干预行为,一手酿成了全球芯片产供链的混乱,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将充分考虑企业实际情况,对符合条件的出口予以豁免,欢迎与中方联系。

这也正式标志着,安世半导体事件引发的芯片危机迎来了转折点,中国在连续断供28天后松绑了,允许东莞工厂向国外供货。

但这并不是说中国就妥协了,而是在顾全大局的同时,维护中企正当权益。

自从9月底荷兰政府强制接管安世半导体以来,全球车规级芯片供应陷入停滞,多国车企被迫停产。

毫无疑问,这是一场美荷勾结抢劫中企海外资产的政治闹剧,核心是为了遏制中国半导体发展。

就在美国发布穿透性出口管制规则的第二天,荷兰打响了第一枪,率先接管中企子公司安世半导体,开了一个恶劣先例。

本质上讲,这就是美国借荷兰之手,将成熟制程芯片纳入对华封锁体系,而安世半导体成为了牺牲品。

不过,中方出口豁免的前提条件,看似温和却暗藏锋芒,绝非无底线让步,而是标志着中荷乃至中美博弈转入水下了。

第一,中国之所以给芯片出口松绑,这完全是因为我们履行“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不希望因为“一刀切”,影响到很多友好国家乃至无关的国家。

短短28天的时间里,不止是欧洲车企一片哀嚎,火势还烧到了巴西,为此巴西政府第一时间与中方接触,希望获得豁免,


中方出台的豁免政策,避免了一刀切反制对全球汽车行业的过度冲击,既保障了相关国家的产业利益,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理解与支持。

第二,中方“符合条件”的表述,也为谈判设定了明确门槛。

就在商务部表态的前一天,中企亮明了底线,将安世半导体恢复中国籍CEO、消除“窃取技术”的不实指控,和拿回对安世半导体的完整控制权,作为重启芯片出口的条件。

而此时出台的豁免政策,实际上与中企的诉求相呼应,也就是说只有当荷方满足这些正当诉求后,才能真正实现芯片供应的全面恢复。

第三,商务部这一决策,也为国内产业链安全筑牢了底线。

就在荷兰接管安世半导体之后,安世中国直接开始独立运营,开启了本土供应链建设,现在实施豁免政策,有助于优先保障国内市场供给,为本土替代产能争取了宝贵时间。

就这么说吧,即便荷兰新政府死鸭子嘴硬,中荷谈判不顺利,只要中企具备维持核心产业链运转的能力,这就让中方拥有了更大的谈判筹码,有实力打持久战。

更不要说,当中企具备独立供货的能力后,还怕找不到客户吗?届时哭的恐怕还是荷兰。

如今,荷兰政府早已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困境,一方面荷兰对华贸易依赖度不低,阿斯麦还仰仗中国市场吃饭呢,再者安世半导体短期内也找不到替代者,还是离不开中国工厂的支持;另一方面,欧洲在批评荷兰,美国则抛弃了它,暂停出口管制穿透性规则一年,荷兰新政府也要权衡利弊,做出最符合自身利益的选择。

荷兰政府若继续执迷不悟,不仅会失去中国市场,还可能面临中企通过国际法律途径提出的索赔,谁想把经济问题政治化,谁就要自食恶果。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3

标签:科技   半导体   中国   天后   荷兰   中方   芯片   商务部   政府   美国   中美   底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