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日捧美、犯罪入狱!多年后再看高晓松,近况曝出,一点都不意外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星闻爆料局

编辑|星闻爆料局

前言

"人生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这句曾刷爆朋友圈的金句,让高晓松在2010年代初期成为知识分子的代名词。

从清华世家走出的音乐才子,到手握顶级资源的流量明星。

但谁也没想到,这位坐拥千万粉丝的才子,会在2020年后遭遇全网讨伐。

高晓松究竟经历了什么,导致高晓松近况曝光后,网友纷纷表示一点都不令人意外。

01

高晓松作为国内知名的公众人物,他的言行举止向来备受关注。

然而,他却因为一次参拜日本靖国神社的行为,让自己陷入了舆论的风暴。

此行为立即激起网友的强烈愤懑,高晓松的公众形象也严重受损。

高晓松的这次参拜,不仅让他背上了“亲日”的骂名,更让他的粉丝和路人对他产生了深深的失望。

然而,高晓松做出的令人大跌眼镜之事远不止一件。

高晓松除了参拜靖国神社。

他还多次在公开场合说过崇美贬中的话。

甚至还对印度赞不绝口。

除此之外他也曾表示美国的教育制度如何先进,中国的教育如何落后。

这些言论不仅引起了网友的强烈反感,也让人们开始质疑高晓松的价值观和立场。

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高晓松的行为很过分。

然而,这仅仅是高晓松行为的冰山一角。

除了政治立场的问题外,他曾在节目中声称明朝是“三无朝代”,即“无明君、无名将、无名士。

这一言论立刻引起了学者的批评和民众的反对。

明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有着许多杰出的君主、将领和文人,高晓松的这种说法无疑是对历史的歪曲。

高晓松的乱讲历史,不仅让他失去了学者的尊重,也让民众对其产生了更多的质疑。

随后,高晓松的《晓松说》节目亦惨遭下架。

这一系列的事情在了解了高晓松的出身和经历之后,大众却很难与他本身联想到一起。

02

高晓松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家族中不少文化名人。

最著名的就是高晓松的爷爷,他曾经担任过清华大学校长。

这样的家庭氛围下,从小就让高晓松展现出了过人的才华和学习能力,并成功考入了清华大学。

然而,大学期间,出于对音乐的热爱,他毅然退学,全身心地投身于音乐创作。

这个决定虽然让他在音乐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为之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从清华学霸到知名音乐人,高晓松的这个决定看似非常成功,实则充满了风险。

以至于他为此后的一言一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除了退学事件外,高晓松还曾因醉驾入狱。

多年前,高晓松曾在北京喝酒之后开车上路,从而引发了一场交通事故,导致四车追尾。

经酒精检测,高晓松确属醉驾无疑。

最终,高晓松被判有期徒刑六个月,罚款四千元,同时吊销驾驶证。

这件事情既让他失去了自由,又使他的公众形象一落千丈。

从知名音乐人到阶下囚,高晓松的这次转变让人惋惜。

除此之外多年后高晓松被爆出来的事情更是将他推上了风口浪尖。

有外界传闻称,高晓松持还有美国绿卡。

这个消息一传出,迅速引起了网友的关注。

虽然高晓松后来对此进行了澄清和解释。

但这一事件仍然对他的公众形象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高晓松作为公众人物一言一行都备受关注,但高晓松桩桩件件做出来的事却令人咂舌。

而这一系列争议事件,似乎并没有随着高晓松的澄清和解释而平息。

反之,网友对高晓松的生活状况愈发关注。

03

近年来,高晓松的近况不断被曝光。

他暴瘦脱相,甚至自爆患有抑郁症的消息。

与此同时,他也开始在一些公开场合对自己的过去进行反思和道歉。

然而,这些举动并没有完全挽回他的公众形象,舆论仍然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

有人觉得,高晓松已经认识到自身的过错,并且正在积极地改正。

也有人觉得,他的道歉不过是为了挽救形象罢了,毫无诚意可言。

高晓松的暴瘦和道歉,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他。

就当舆论逐渐平息的时候,近日高晓松发布的一条微博再次将他冲上热搜。

高晓松发文并配图和曾轶可的合照。

这一行为立即引发大众哗然。

这张合影使得网友们对二人的关系议论纷纷。

而高晓松和曾轶可的关系也确实不简单。

2009年曾轶可参加《快乐女声》,并以全国第九名的成绩出道。

虽然曾轶可的音乐路从一开始就伴随着争议。

但这并未阻碍她的创作热情,反而在高晓松的护航下,曾轶可发布首张专辑的销量就突破了几万张。

然而这位护航者如今却再次被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从清华学霸到音乐明星,高晓松一手好牌被自己打的稀烂。

高晓松的做法就是木桩上的一根顶,虽然最后把钉子拔出来了,但是木桩上的洞不会消失。

互联网是有记忆的,更何况高晓松做出来的事是有关国家立场的事情。

以至于在高晓松的近况曝光后,大多数人并不对此买账。

高晓松沦落到现在的地步完全是自作自受。

所以高晓松现在的境况,让人一点也不意外。

结语

有人认为不应该给他机会,因为他挑战的是民族底线。

也有人呼吁“给人改过机会”,反思舆论是否过于残酷。

曾经“诗和远方”的造梦者,成了“失格者”的典型教材。

这场全民审判,何尝不是一面照妖镜?

作为公众人物更应该约束自己,以身作则,为全民树立优秀的榜样。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2

标签:近况   明朝   公众形象   木桩   风口浪尖   清华   大众   舆论   多年   意外   网友   音乐   高晓松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