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砖灰瓦间,潮流品牌与老字号美食比邻而居,着在曲艺作品中口口相传的老胡同默默地陪伴着新兴的剧场以及数字艺术展,隆福寺的蜕变诠释着北京城的新旧交融。这个秋天,随着隆福寺二期的正式开业,拥有近600年历史的老城地标,正以既复古又时尚的面貌重新回到北京市民的生活中。
现场:这里的商家有儿时的记忆
走出东四地铁站,迎面便是焕然一新的隆福寺街区。青灰色的建筑群既延续着老北京青砖灰瓦的传统风貌,又融入了露台、连廊等现代设计元素。而被这片建筑包裹的则是各具风格的新商家。
在北京已经是网红店的“红星前进”在这里开了一家新店——“红星前进鲜奶蛋糕商店”。“这是我们主推蛋糕的新业态。”红星前进品牌营销中心郭歌对北京青年报记者表示,与目前现有的牛奶面包公司业态不同,这家门店主要的产品是各种现制的鲜奶蛋糕,以及奶茶、咖啡类饮品。门店整体,不论是与东四西大街相邻的一面还是朝向隆福寺街区的一面,都采取了鲜奶滴下的造型。顾客身处其中,就像被滴落的牛奶所包裹。
“我们很看好隆福寺商圈,这条街是北京最受关注的区域之一。另外,我们品牌的创始人从小就在这片儿长大,对东四很有感情。”在被问及为何将新店选址隆福寺时郭歌表示。
事实上,想要将自己的商业故事书写在隆福寺这一北京人带有情怀和回忆的青年企业家或创业者们,不止红星前进一家。
Seed station中古玩具店在北投已经有了一家颇具口碑的门店,而把二店选择在隆福寺,也是因为这是老板“怪怪”成长的地方。这里不论是玩具还是原版杂志、电影海报、黑胶唱片,似乎每一个背后都充满了故事。正如“怪怪”所说,因为喜欢所以收集,因为收集得多了就变成了生意。更是因为这里充满回忆,才选择在有更多共同回忆的隆福寺开店。
而在隆福寺地区已经颇具口碑的Frienday骑行主题店,其主理人沈毅是在景山长大的创业者。他亲眼见证了隆福寺从记忆中的繁华到沉寂,再至今日的复兴。他期待让健康生活与文旅消费在此碰撞出火花。
不仅是这里的新商家,很多消费者也是为了再度回味旧时记忆,选择不管多远都要再来一趟隆福寺。
“我小时候最开心的就是我妈和我姨带我去隆福寺,当时也是人挤人。她们给我买一份两个粉色、一黑一白的四个球冰淇淋,自己来一份豆面丸子汤、一份炸灌肠。就是我对儿时美食最深的印象。”80后市民赵先生总是把这份儿时回忆挂在嘴边。如今远在通州居住的他,还是选在国庆假期来隆福寺寻找儿时的回忆。而这种情怀,也正是“隆福寺”三个字对北京人的吸引力。
“诸市之冠”的再复兴
“南有夫子庙,北有隆福寺”,有着近600年历史的隆福寺商圈,见证着北京商业的从古到今。
早在明清两代隆福寺就以庙会在京城闻名。作为明代京城唯一番(喇嘛)、禅(和尚)同驻的寺院,隆福寺在清代彻底变为喇嘛庙,并被划为雍和宫的下院,成为北京城里的“顶流”寺庙之一。庙会文化也由此兴起,据《大清一统志》记载,隆福寺“逢每月之九、十有庙市,百货骈阗,古玩字画,风味小吃,花鸟鱼虫,为诸市之冠”。
不过,1901年,一场大火,将隆福寺的天王殿、钟鼓楼等建筑化为灰烬,但庙会的繁荣却延续了下来。
新中国成立后,隆福寺迎来了它的第一次转型。1952年,政府将各种摊贩集中在庙前的大棚内,固定摊位,独立经营,名为“东四人民市场”。后来,这里改为国营百货商场。
隆福寺的年代记忆传承不息,对许多人而言,这份记忆总与“热闹”相关。
事实上,很多80后对于隆福寺本身的记忆大多来自“隆福大厦”。上世纪80年代,前面只有一层的营业大棚被拆掉,取而代之的是一座高八层、设备先进的商业大厦,更名为“隆福大厦”。
但是,由于1993年隆福大厦遭遇火灾,这个曾经盛极一时的商业地标也逐渐沉寂。直到2019年,隆福寺一期才开始运营,标志着这个古老街区开启了全新的篇章。
转型后的隆福寺定位为文化艺术园区,项目设计团队以“保留历史轴线、延续建筑记忆”为核心,对隆福寺地区进行“绣花式”风貌保护和城市更新。区域内完整留存了不同时期的建筑风貌。
今年9月17日,隆福寺二期开业季正式启动。总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的隆福寺东院、隆福寺南坊和Funfly环游天地,为这个古老街区注入了全新活力。
开心麻花等知名演艺IP入驻;全时空间VR影院、中鼎XR艺术空间、索尼探梦等全新视觉体验;老字号创新品牌阵容亮眼,稻香村零号店寻宝店、同仁堂知嘛健康、梅潭村、紫光园、姚记炒肝等入驻;香氛品牌Melt season、独立书店“做書”、源氏木语、艺术珠宝伟童珠宝Leigh’s Jewellery等品质生活品牌也纷纷落位。
7mesh中国首店、Outopia北京首店以及山水户外等户外运动品牌瞄准垂直客群;TopToy、Seed station复古玩具、莱派黑胶唱片等潮流品牌,精准捕捉年轻群体喜好;墨佬MORROW空中花园墨西哥餐吧、禄台意大利餐厅、红星前进鲜奶蛋糕商店等特色餐饮品牌,打造“逛吃一体”的惬意场景。
此外,户外Haglofs X Gore-tex Rematch Store、文津阁艺术中心、终南雅社首店等特色店铺也将陆续亮相。
出圈最快的新晋“网红打卡地”
转型后的隆福寺定位为文化艺术园区,项目设计团队以“保留历史轴线、延续建筑记忆”为核心,对隆福寺地区进行“绣花式”风貌保护和城市更新。区域内完整留存了不同时期的建筑风貌。
如今作为中轴线上崛起最快的新晋“网红打卡地”——隆福大厦的屋顶。由于有活动才会开放,导致网友对打卡此处的兴趣更为高涨。
根据介绍,增加的两面完整红墙定义了屋顶的东西边界,高低区建筑形制与色彩的对比强化了仿古建筑的飘浮感。在红墙之内的古建筑布局,更强调了两组院落空间,通过调整空调系统和主机位置等一系列技术设计,将原屋面布置的大量设备进行移位,形成完整集中的可利用院落空间。
而在这片超过30米高的屋顶上有着老城中难得的高视点,西边是以西山为远景,北海白塔,故宫景山、美术馆为前景的传统城市画卷,东边则是高楼林立的CBD现代城市风貌。
正如这片屋顶景观营造出的那样,在隆福寺的转型中,新与旧的融合成为关键。
无论是隆福大厦顶层,还是街区内的北里、南院、东坊,仿古建筑群落与现代城市景观相映成趣,青砖灰瓦的传统元素与玻璃幕墙的现代设计碰撞出独特美感,老字号店铺的木质牌匾与潮流门店的霓虹灯光和谐共存。
二期开业季期间,整个街区化身为开放的艺术展台和表演舞台。户外空间被打造为国际青年艺术街区,展出多位青年艺术家的摄影、插画、装置、雕塑作品。
不仅是建筑和商圈的整体范围,就连商品都带着艺术感。在北京稻香村零号寻宝店里,“龙首酥”“墨虾图”及中轴特色古建造型系列等创意糕点吸引着年轻顾客;精灵艺术门店里,分不出来哪些是艺术展示,哪些是销售的商品;蓬松店内的香氛摆在那里就仿佛是艺术装饰;更不用提自己就拥有露台的禄台意大利餐厅,这里就仿佛是花艺的海洋……
如今,随着风貌保护和城市更新脚步加快,隆福寺街区作为老城复兴、文化消费的“金名片”迅速崛起。
依托“故宫—王府井—隆福寺”金三角的合力,其独特的文化魅力与巨大的商业价值越发凸显。
曾经承载着老北京记忆的隆福寺,如今正以一种更鲜活的方式,将历史与现代、传统与潮流、文化与商业紧密相连。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鑫
编辑/北京青年报记者 温婧 实习生 海璎肜
更新时间:2025-10-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