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掀桌!又一中企逃离印度,外企快跑完了,世界工厂梦要泡汤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文/慧心引力佳

编辑/慧心引力佳

5月29日,保变电气宣布退出印度市场,经过十二年他们终于逃离了印度市场,虽然损失非常大,但对比继续在印度耗下去,这简直就是最明智的及时止损。

教会了徒弟,师傅却没了饭碗

2007年,保变电气带着中国最好的技术和满腔热血杀入印度市场,哈里亚纳邦的合资公司,拿到了印度政府能给的一切:税收减免、采购优先、贷款扶持,连核心设备进口都是零关税。

为了让印度工厂尽快上手,保变花了1.2亿,把一批批印度工程师请到中国总部,手把手地教,核心工艺流程倾囊相授。

本以为这是一场各取所需、互利共赢的跨国合作,谁能想到,这竟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请君入瓮”。

这个公司在印度十年后,黯然离场,而接盘的正是它当年亲手扶持起来的印度供应商阿特兰塔公司,十年心血,换来1.37亿人民币的“残值价”,连最初的投资本都回不来。

离场前,这家印度子公司已经连亏五年,年营收一度暴跌到区区3万元,净资产从2个亿缩水到7000万,最后连一套完整的生产线,都原封不动地送给了对手。

更扎心的是,当年那些被保变悉心栽培的印度技术骨干,转眼就成了竞争对手的核心力量,在招标会上反过来跟你抢订单。

中国企业在印度几乎只有吃亏的份

保变电气的故事,只是冰山一角,在印度很多中国企业还在上演着这样的剧情,比如说比亚迪,2007年它就来了。

他们本想投10亿美元建电动车厂,一句“安全问题和现有规则不允许”,直接给你拒了,拒绝就算了,扭头就送你一张“涉嫌少缴税”的巨额罚单。

还有上汽集团的名爵品牌,在印度建好了生产基地,卖得风生水起,没想到立刻陷入了控制权争夺战,印方想让你靠边站。

中钢集团帮塔塔集团建高炉,项目刚完工,人家转头就把你的核心技术团队整个挖走,拿着你的技术去东南亚打价格战。

最憋屈的要数上海电气,2008年接了个13亿美元的大单,兢兢业业干到2015年,项目交付质量优良,而印方尾款一拖就是近十年,至今还在无休止的仲裁和反诉里扯皮。

莫迪政府的三板斧

这么多外资企业集体折戟,这当然不止是运气不好,这背后是莫迪政府一套清晰得令人心寒的固定套路:“市场换技术,技术到手就赶人”。

这套“三板斧”玩得炉火纯青,第一步,先用各种优惠政策把你“请”进来,让你心甘情愿地投资建厂,转移技术。

第二步,等工厂建好,开始跟你谈“本地化率”,逼着你把供应链和核心技术都交出来,扶持本土企业。

第三步,等本土企业翅膀硬了,就关门打狗,审批一卡就是18个月,让你完美错过风口,政府采购订单只给本土企业,帮你“清场”。

最后本土企业靠着政府补贴和低人力成本,用价格战把你活活挤死,2020年后,这套玩法更是被摆上了台面。

莫迪政府的改革方案,潜台词就一句话:技术、采购、股权,通通都要“印度化”,他们开始提高上游产品关税,强制外资必须合资,强化技术转让条款。

每一个步骤都像一把枷锁,让外资的运营成本和风险陡增,今年春节后,中资手机供应链更是遭遇“签证寒冬”,大批员工无法返印复工。

印度税务部门的“追溯性征税”更是狠辣,一笔罚单的金额,甚至能达到你投资额的十倍,许多企业只能无奈关闭印度产能,将订单转回国内。

印度制造业不升反将

而莫迪政府这样的操作真的管用吗?2024年,印度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不升反降,从15.4%滑到了14.3%。

被寄予厚望的“生产挂钩激励计划”,多数企业都完不成目标,政府只好又匆忙推出新计划。

苹果把iPhone产能向印度转移,听起来很美,可实际上呢?印度工厂干的还是技术含量最低的组装活,就像开了一家豪华餐厅,结果只让你在后厨洗盘子。

高附加值的核心零部件,一个都不少,还得从中国进口,这样的“印度制造”,不过是产业链的末端组装工,看似热闹,实则空心。

资本是最聪明的,外国直接投资(FDI)的数据,敲响了警钟,过去一年多,印度的FDI净流入从高点暴跌了97%,只剩下不到4亿美元。

而与此同时,隔壁的越南和印尼却在逆势增长,钱不是没有了,只是聪明地绕开了印度。

金融资本跑得更快,2024年第三季度,印度资本市场净流出高达15万亿卢比,是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四倍,这可不是小感冒,这是系统性休克。

曾经高喊“印度是下一个中国”的基金,如今纷纷清仓离场,连印度财政部的首席顾问都公开承认:“我们可能要倒退二十年。”

谁还敢在印度发展?

外资企业并非看不上印度的潜力,只是终于看清了现实,15亿人口的市场听起来很诱人,但真正能买得起高端电子产品的,可能两千万都不到。

绝大部分所谓的“消费潜力”,都建立在分期付款和运营商补贴的脆弱基础上。

在一个没有成熟配套、核心技术全靠引进、法治环境又不确定的地方,再多的优惠政策,也留不住真正想扎根的资本。

连苹果都开始玩起了财技,通过高昂的“专利费”,把利润从印度转移回美国,把亏损和风险留在印度,这哪里是看好你,这分明是想跑又一时跑不掉的无奈。

全球企业已经开始重新布局,DHL的报告提出了全新的供应链模型:制造分散化、供应商多元化、运输路线备用化,翻译过来就是一句话:别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全球化工巨头在美国、中东、亚太建立三大区域供应链基地,服装品牌从11个国家70家供应商进货,核心面料必须有两家以上互为备份。

莫迪的第三个任期已经拉开序幕,印度官员们还在不遗余力地宣传新的产业激励计划,憧憬着下一个千亿产值和百亿投资。

可是,如果那套利用殆尽后便将外企一脚踢开的把戏不改,“世界工厂”终究只是南柯一梦,最后被困在这场梦里的,只有印度自己。

参考资料

金融界:2025-05-30:保变电气股价下跌2.22% 拟1.37亿元转让印度子公司股权

观察者网:2024-06-03:外媒:莫迪连任印度总理后将出台系列改革,“与中国制造业一较高下”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1

标签:财经   印度   外企   工厂   世界   政府   技术   企业   中国   核心   电气   本土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