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什么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咱们平时买东西,买得多总得给个批发价吧?可中国买铁矿石这事,憋屈了整整二十年,每年买走全球70%的海运铁矿,却连讨价还价的资格都没有,还得乖乖用美元结账,光汇率波动每年就白扔上千亿。
直到今年9月底,这局面终于被打破了,面对必和必拓“涨价15%还敢威胁断供” 的霸道要求,中国干脆利落按下 “暂停键”,谁都没料到这场对峙只持续了 9 天,就让对面“低头”了。
鞍钢的老工人王师傅最近翻年报时直叹气,2024年全国炼了近10亿吨粗钢,够建200座跨海大桥,可全行业利润才30多亿美元,他所在的车间人均年利润还不到2000美元。
但地球那头的澳大利亚矿老板笑得合不拢嘴,光卖铁矿石就赚走200亿美元,必和必拓更狠,每吨矿成本19美元,卖给中国时敢喊到130美元,溢价10倍都不止。
这种“流血养别人”的日子,中国钢企熬了二十年,2003年加入WTO后,城市化要钢材、基建要钢材,粗钢产量从2.7亿吨飙到5.1亿吨,可铁矿石价格跟着疯涨3.5倍,五年多花了7000亿元“冤枉钱”。
2009年那次集体谈判最窝火,中钢协好不容易攒起500多家钢企想压价,结果力拓高管胡士泰靠贿赂偷了谈判底牌,导致全盘溃败,最终他被判十年,但行业每年白白多掏的钱根本算不清。
为啥这么被动?三大矿商攥着全球80%的海运铁矿,中国86%的需求得靠进口,偏偏国内钢企还“散装采购”,你抬价我抢货,矿商坐收渔利。
更坑的是必须用美元结账,这十年光汇率波动就亏了上千亿美元汇兑成本,等于给美国交了巨额“手续费。
9月2日必和必拓又来拿捏中国,全球矿价跌了19%,他们反倒要求新合约涨价15%,还隐晦放话“不签就断供”。
这次中国没惯着,9月30日中矿集团直接下死命令,所有美元计价的必和必拓铁矿一律停购,海上飘着的12艘货轮、港口堆着的矿石全拒收。
必和必拓一开始嘴硬:“我们的货早卖光了”。可三天后就露了怯,澳大利亚黑德兰港的铁矿库存涨了15%,港口堆得像小山,股价单日暴跌4.8%,市值蒸发几十亿美元。
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急得公开喊话“要保持供应畅通”,要知道澳洲20% 的出口额靠铁矿,80%都卖到中国,西澳州45%的税收全靠这生意,12.5万矿业从业者的饭碗都系在上面。
10月3日必和必拓亚太区总裁带着代表团连夜飞北京,连国庆假期都不敢歇,10月9日协议签了:第四季度30%现货改用人民币结算,价格必须锚定中国港口现货价。
滞港的货轮当天就开始卸货,这场9天博弈,中国赢得干脆利落,必和必拓服软,根本不是怕“停购”这一招,而是被中国藏了二十年的四张王牌打懵了。
2022年成立的中矿集团是关键,把宝武、鞍钢这些巨头的进口权全收了,手握全国40%的铁矿需求。
以前矿商能挑着哄抬价格,现在得跟一个“大买家”谈判,第一次有了“买得多就该便宜”的底气,彻底结束了钢企内耗的老毛病。
中铝早就成了力拓最大股东,2019年就逼着对方签了首单人民币结算合同,澳洲第三大矿企FMG更实在,2024年拿了中国142亿人民币贷款,白纸黑字写着“用铁矿石还债”,等于把自己的钱袋子绑上了人民币战车。
几内亚西芒杜铁矿这个“王炸 比预想中来得更快,10月中旬力拓已经开始装首批矿石,比原计划提前了一个月。
这矿藏着290亿吨高品位铁矿,65.5%的含铁量比澳洲矿高4个百分点,年产能1.2亿吨刚好是必和必拓对华出口的一半。
更妙的是670公里铁路和港口全是中国建的,几内亚用矿石还贷款,供应稳得没话说,加上俄罗斯铁矿经同江铁路桥直运,巴西淡水河谷签了3000亿人民币长单,澳洲矿的市场占比已经降了12个百分点。
大连期货所2018年就开放铁矿期货给老外玩,2024年北铁指数上线,全靠青岛、曹妃甸的真实成交数据定价,比普氏指数“电话询价”的猫腻靠谱多了。
海南的CIPS清算系统还用了区块链,交易效率提70%,鞍钢今年光汇兑成本就省下了不少。
必和必拓的妥协像推倒了多米诺骨牌,签完协议第二天他们就用人民币在上海买了2亿元矿山机械,一算账省了2%的汇兑成本,立马追加了3亿元订单。
力拓紧跟着把人民币结算比例提至20%,FMG干脆来谈全品类人民币定价,连印度、越南的钢企都组团来打听“怎么用人民币买矿”。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2023年铁矿人民币结算才5%,2025年10月直接冲到28%,全球大宗商品人民币结算比例达18%,金属贸易更是从2020年的2.1%飙到9.2%。
现在原油、铜、锂这些关键资源都在抄作业,中国石化用人民币买了沙特原油,赣锋锂业和智利矿企签了人民币长单,连巴西的大豆贸易都开始用人民币结算。
我们不是要掀翻桌子,而是换张公平的桌子,谁是最大买家,谁就该有定价权,谁做的生意多,谁的货币就该被认可。
从2003年被动挨宰到2025年定规矩,这二十年的路走得太沉,有胡士泰案的锥心之痛,有钢企连年微利的煎熬,更有海外布局的默默坚守。
必和必拓低头的这9天不是偶然的胜利,是一个国家二十年卧薪尝胆的必然结果,当我们能抱团、有备胎、懂金融,自然能把“卡脖子”的手推开,把定价权攥回自己手里,而这场变革才刚开始。
更新时间:2025-10-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