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关注随时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聚焦文物事业热点,交流展示成果,深化发展研究,推动荆楚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欢迎投稿!
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坐落于秦岭和大巴山之间的汉江上游,处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原郧县)青曲镇弥陀寺村,是出土了古人类、古动物化石和石制品遗存的重要旧石器时代遗址。
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分别于1989、1990年发现两具距今约百万年的完整直立人头骨化石,即“郧县人”,从而闻名于世。时隔33年,在2022年5月18日这一天,第三枚郧县人头骨化石在该遗址被发现。“郧县人”3号相较前两具而言保存更完好、形态更清晰,被评为2022年度国际十大考古新闻之首。
通常,条状、顶部较平且四周较陡的山被称为“梁子”,而这片梁子上曾建有学校,故被称为“学堂梁子”。但在更久远的年代,在它没有受地表水流切割、地壳运动抬升等影响之前,它并非如今沟壑纵横、山梁起伏的模样。它曾经是连成一片的江边开阔平地,滋养哺育着郧县人与大批的动物。
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
“郧县人”1号与2号头骨化石,总体上呈现出一系列直立人的原始特征,被命名为直立人郧县种,对于人类起源“非洲一元论”发起冲击与挑战。而新出土的“郧县人”3号头骨,是欧亚内陆迄今发现的同时代最为完好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它保留了该阶段人类重要的解剖学特征。
三枚头骨化石
该化石的年代处于古人类近200万年演化历程的中间和关键环节上,为探讨东亚古人类演化模式、东亚直立人来源、东亚直立人与智人演化关系等课题提供了翔实而关键的化石及文化证据,尤其为实证中华大地百万年的人类演化史提供了关键节点的重要依据。
除了引起世界性关注的3枚头骨化石,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还出土了大量的伴生哺乳动物化石,如武陵山大熊猫、东方剑齿象、中国貘、中国犀等。此外还有与古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石器,它们数量众多,主要由郧县人采用当地的河卵石以“锤击法”制成。石器制造技术在这里经过三个阶段的发展演化,充分反映了包括郧县直立人在内的远古人类初步的石器制作能力,并能使今天的我们得以管窥郧县人的生活情态。
湖北旧石器时代文物点分布
“沉睡百万年,一醒惊天下”。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所在的汉水中上游河谷是我国乃至世界重要的人类演化热点区域。2022年12月29日,学堂梁子考古遗址公园获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预计到2030年,建成以“郧县人”为核心,辐射带动周围不到50公里内“梅铺猿人”“黄龙洞人”“白龙洞人”等旧石器时代考古发现,充分结合湖北考古成果,以大遗址向世界讲好东亚人类起源与发展的故事。(来源于湖北文物 ,作者楚小凤)
下期继续#十堰头条##细说十堰##郧阳青曲是人类的发祥地##秦楚刊号##万古郧阳##愚公说事#
更新时间:2025-04-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