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大爷最近在公园里遛弯时,突然听到几位老伙伴聊起了一件“新鲜事”:据说美国某大学研究发现,“适度喝酒的人比爱运动的人可能活得更久”。
一时间,他有点摸不着头脑。想着多年来控制饮酒、坚持锻炼,难道自己真错过了什么长寿秘诀?正巧体检时,李大爷顺便问了下社区医院的老陈医生,没想到医生的回答让他多少有些意外:“其实,你们都忽略了一些关键细节。”到底适度喝酒是否真的和“长寿”有关?会不会反而带来健康隐患?

这条“适度喝酒可能比运动更长寿”的说法,最早出自2018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UCI)一项覆盖1600多名90岁以上老人的15年随访研究。
研究发现,相比滴酒不沾者,那些“每天饮用适量红酒或啤酒”(每种不超过350毫升/天)的超高龄老人,整体死亡风险降低约18%。更让人惊讶的是,适度喝酒者的寿命似乎比经常锻炼(每周超2小时)的人更长。

这一结果随即引发国际关注,不少人开始思忖,是不是以后运动可以少做一点,喝酒能多一点?但事实真如报道那样“喝酒比健身还有益”?这里其实有不少误读。
美国这项研究反复强调的是“适度饮酒”,绝不是无节制饮用。而对比组中的锻炼人群,部分患者本身存在慢性基础病,或因健康状况不佳导致活动量减少,可能让运动“看上去不那么占优势”,存在一定的“幸存者偏差”。
同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世界卫生组织、英国医学期刊《柳叶刀》等权威机构,近年来也发布多项大型队列研究,始终未找到“适度喝酒能比运动更长寿”的直接证据。

反而在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 少量酒精也会中长期增加心血管疾病、肿瘤及肝病等多项疾病风险,并且没有“安全门槛”。总之,科学界目前主流观点依然支持“运动明确有益健康,酒精无最低安全剂量”。
很多人看到“适度饮酒”与长寿关联的数据后,容易自我放松警惕。有的甚至觉得“只喝点红酒没关系”。但从更全面的流行病学数据看,轻信此言却可能带来三大误区:
酒精摄入与癌症风险的关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19年调研显示,平均每天摄入20-30克酒精(约1两白酒或1瓶啤酒)的人,6年后患消化道癌症风险比不饮酒人群高出1.6倍。即使是被称为“有益心血管”的红葡萄酒,也未被证实能安全“延寿”。

酒精对中老年血压、血糖的影响。江苏省疾控中心队列研究发现,超60岁以上老年人“每日微醉”,高血压发生率比对照组高出11.3%,并对肝肾等脏器慢性受损具有长期隐性作用。
易让人轻忽锻炼带来的综合获益。运动不仅能预防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还对延缓大脑衰老、改善睡眠与心理健康有全面正效应。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3年回顾性研究证实,中老年每周保持150分钟中等有氧运动,死亡风险平均下降16%。由此可见,想“以酒代动”,得不偿失。适量饮酒也不是长寿灵丹,“借题发挥”反而成为健康大忌。
专家提醒,理想的“长寿生活方式”,更在于主动管理生活习惯。针对中老年群体,实操建议总结如下:
优先选择运动: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广场舞、游泳等),或累计75分钟高强度锻炼,并配合每周2次力量训练(如拉伸、哑铃等)。

饮酒要格外谨慎:如需饮酒,应严格控制量,成年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25克,女性≤15克(换算为低度葡萄酒130-200ml以内)。但如果存在高血压、糖尿病、肝病、癌症家族史等人群,更建议完全戒酒。
饮食结构多样合理:日常多以谷物、蔬菜、海产品、坚果、豆制品为主,适量优质蛋白,对血管、免疫与神经保护更有好处。经常补充足量水分与高纤维食物,辅助预防三高。
睡眠、作息规律不可忽视: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减缓器官老化、稳定情绪,间接促进“健康长寿”。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3年08期
《酒精与健康风险:综合流行病学评价》,国家疾控中心报告,2021
更新时间:2025-11-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