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造船业这些年一直稳坐全球头把交椅,去年完工量占世界55.7%,全球一半以上的新船订单都落在中国船厂手里。相比之下,美国造船成本是中国三倍,工期还长一倍多,去年只造了不到10艘商船,而中国超过1000艘。这种差距让美国政府坐不住了,转而用政策手段干预。
特朗普政府在2025年4月宣布对在中国建造、拥有或运营的船舶征收港口费,从10月14日起生效。针对非中国运营商使用中国建造船舶的,每净吨23美元或每20英尺集装箱154美元,取较高值。中国拥有或运营船舶的,每净吨80美元,每船每年最多5次。费用会逐步上涨,到2028年,中国拥有船舶每净吨升到230美元,其他中国建造船舶每净吨升到50美元。政策目标是保护本土造船业,但直接推高了航运成本,一艘普通货轮靠岸费用从原来的15万到20万美元翻倍。
美国这项举措一出,汽车和能源行业立马反弹。全球一半汽车运输船订单在中国船厂,费用上涨直接传导到进口车价格。液化天然气运输船也多在中国和韩国建造,美国LNG出口依赖这些船,额外收费削弱了竞争力。航运公司利润空间被压缩,部分企业开始考虑绕开美国港口,转向其他国家中转。
中国交通运输部在10月10日发布反制公告,从10月14日起,对美国企业、组织或个人拥有或运营的船舶征收特别港务费。范围覆盖持有25%以上美国股份的船舶、悬挂美国旗的船舶和在美国建造的船舶。每净吨400元人民币,约56美元,一艘10万吨级油轮靠港一次就得多付620万美元。费用适用于同一航次多个港口只在首港收取,每船每年最多5次,到2028年逐步升到每净吨1120元。这项设计精准打击了美国航运利益链条,包括通过境外注册避规制的美资船队。
中方公告强调,这是对美方违背国际贸易原则的正当防卫。交通运输部声明,美方政策破坏中美海运交易,严重损害中国航运业合法权益。反制措施覆盖面广,美国旗下船舶较少,但通过股份比例纳入更多目标,比如CMA-CGM的美国总统轮船公司和以色列的ZIM,可能因美国实体持股超过25%而受影响。
美方在10月13日前调整了政策。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表示,在中国反制生效前,针对外国建造的汽车运输船费用从每吨150美元降到46美元,对长期租赁的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免除额外费用,还扩展豁免到美国旗船舶。这次整改源于国内产业压力和执行难题,原本计划的费用框架被迫松动。
政策执行层面,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要求船运营商自行确定费用适用,通过财政部网站支付,但豁免条件和流程没明确。航运论坛上,业界代表指出征收标准模糊,让船东一头雾水。部分船东干脆绕开美国港口,改道加拿大或墨西哥卸货。中国政策则条款清晰,收费对象、标准、缴费节点都列明,市场预期稳定。
全球航运巨头没转向美国意图。马士基公开表示,不会因港口费用放弃中国船厂。中国建造大型集装箱船只需18个月,美国超过三年。前8个月,中国船厂接获全球53%新船订单,和2023年持平。地中海航运等公司继续在中国下单,核心考量是成本、周期和技术。
美国造船份额只占全球0.1%,中国达53.3%。政策虽想通过收费逆转局势,但市场订单投票显示行不通。船东评估后,只要利润允许,仍选中国建造。Alphaliner报告估算,美方港口费可能让全球前10大承运商明年多付32亿美元,但实际影响有限,一些公司已调整船队部署避开额外收费。
特朗普在10月宣布对华额外100%关税,从下月生效,作为对中国稀土出口限制的回应。稀土包括铒等12种元素,美国90%供应依赖中国。这项关税叠加现有30%,总计130%,进一步加剧贸易摩擦。中国商务部谴责美方黑名单行动为不可接受的经济侵略。
中国还要求某些锂电池及其设备材料出口需许可证,扩展了反制范围。北京称美方港口费会扰乱全球供应链,反噬美国经济和就业。南华早报报道,中国修订国际海运规则,允许对歧视中国船舶的国家采取报复措施。
争端凸显中美实力对比。美国试图重振本土造船,但靠收费干预市场选择效果打折。中国守住市场份额,展示了产业链韧性和政策执行力。全球贸易秩序受冲击,航运成本上升传导到消费者头上。
更新时间:2025-10-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