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然开始抢夺,准备强行接管?
荷兰政府近期冻结了年营收达 147 亿的中企资产。
这家半导体巨头,瞬间陷入运营停滞危机。
更具戏剧性的是,外籍高管暂停了中企CEO的职务。
9 月 30 日下达的行政命令,10 月 7 日落地的法院裁决,短短八天时间,年营收 147 亿的安世半导体就从中国企业控股的全球半导体巨头,变成了由外籍独立董事掌控决策权的 “特殊主体”。
更让人费解的是,荷兰政府口中的 “资产冻结” 并非查封账户,三位外籍高管的联手发难恰好卡在政策落地的节点,这场看似突然的权力更迭,藏着太多值得深挖的细节。
安世半导体可不是普通公司,它的根能追溯到飞利浦半导体的标准产品事业部,算下来有 60 多年的半导体研发制造经验。
现在总部在荷兰奈梅亨,晶圆工厂设在德国汉堡和英国曼彻斯特,封装测试基地分布在中国东莞、菲律宾卡布尧和马来西亚芙蓉,全球布局相当完善。
手里握着 1.5 万多种产品,每年还能新增 800 多种,全部达到车规级标准,服务的客户超过 2.5 万个,像博世、大陆集团这些汽车零部件巨头都是它的长期合作伙伴。
2019 年闻泰科技花了超过 340 亿元,分阶段完成全资收购,当时这宗交易被视作中资出海并购的成功典范。
这场权力风暴的导火索,是荷兰政府援引的 “物资供应法”。
这个法律原本是用来在非常时期保障关键物资供应的,平时很少动用,这次荷兰政府给出的理由是 “担心企业存在治理缺陷,紧急情况下关键技术能力无法调用”。
按照这个法律下达的命令,安世全球 30 多个主体都要受约束,但允许常规生产继续。
简单说,就是工厂能开工、订单能交付,但要不要扩产、研发往哪个方向走、知识产权能不能授权,这些重大决策全都被卡住了,相当于给企业装了个 “红色急停按钮”,荷兰政府随时能按下。
几乎在政府下令的同时,企业内部就出了状况。
安世半导体的首席法务官、首席财务官和首席运营官三位外籍高管,一起把公司告到了荷兰企业法庭。
他们的诉求很明确,要求暂停闻泰科技委派的 CEO 张学政的职务,并且要求转让股权。
让人意外的是,从开庭到出结果只用了七天,10 月 7 日法庭就公布了紧急措施,速度快得不像常规司法程序。
裁决内容彻底重构了安世的权力结构。
张学政的执行董事和非执行董事职务被全面暂停,这位代表中资的核心管理者瞬间失去所有权力。
更关键的是,法庭任命了一位完全独立的外籍非执行董事,还特意赋予 “决定性投票权”,也就是说,公司大大小小的决策最终都得听这位新董事的。
中资通过裕成控股持有的股份被强制托管,最后只留下一股作为象征,名义上还算是股东,实际上已经失去了控制权。
法庭只说这些措施持续到 “调查结束”,但没提调查要多久,这场控制权之争显然没那么快落幕。
而荷兰对一家生产基础半导体元器件的企业之所以如此紧张,还得从安世的行业地位说起。
安世虽然不做最先进的制程工艺,但主攻的功率半导体和分立器件,是汽车电子、工业控制领域的核心部件。
现在新能源汽车、智能工厂越来越多,这些基础元器件的需求量直线上升,而且缺一不可。
一辆新能源汽车里的功率半导体价值超过 1000 美元,比传统燃油车高出好几倍,安世在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的份额接近 10%,年出货量超过 1000 亿颗,这样的产能规模在欧洲产业链里几乎找不到替代者。
荷兰作为光刻机巨头 ASML 的老家,在半导体领域的战略意识一直很强。
之前主要盯着先进制程的出口管制,这次把目光投向成熟制程的安世,其实是把 “技术保护” 扩展到了 “供应链安全”。
欧盟正在推进《芯片法案》,目标是 2030 年实现 20% 的全球芯片产能占比,安世的产能和技术正好是荷兰乃至欧盟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筹码。
从这个角度看,这次干预更像是欧洲在半导体领域强化本土控制的一个明确信号,和之前英美对中资半导体企业的审查思路一脉相承。
对产业链来说,短期影响不算致命。
荷兰政府特意允许常规生产继续,就是为了避免引发市场恐慌。
安世的客户大多是长期合作的欧洲主机厂和 Tier 1 供应商,只要产能不断,订单交付不受影响,产业链就能维持稳定。
但长期来看,麻烦不小。
决策链条变长了,原本母公司一句话能定的研发投入、产能扩建,现在要经过独立董事审批,效率肯定会下降。
有行业人士分析,安世接下来的研发开支可能会变得保守,一些需要快速落地的技术升级计划或许会被搁置。
资本市场已经给出了反应。
闻泰科技公告说 10 月 13 日股票和可转债复牌,这个时间点选在事件发酵的关键期,显然是想尽快稳定市场预期。
公司反复强调 “经济收益权不受影响”,意思是该分的利润还能分,但投资者更关心的是控制权旁落带来的风险。
有券商研报指出,跨境资产的控制权折价可能会体现在股价上,要是新管理层对股利分配持保守态度,闻泰能拿到的现金流也会受影响。
闻泰科技这边已经开始行动,公开表示正在联合国际律师事务所准备法律救济。
能走的路其实很清晰,一方面可以对政府的行政命令提异议,争取把 “禁止调整” 的范围和触发条件明确下来,避免后续被无限扩大解释。
另一方面得回应法庭提到的 “治理缺陷”,比如补强荷兰本地的合规团队,提高投资决策的透明度,慢慢赢回监管信任。
更实际的是稳住经营基本盘,主动向核心客户披露库存情况,用数据证明供货不会出问题,毕竟只要供应链没断,就还有谈判的底气。
现在安世那仅剩的一股中资股权,就像个象征,提醒着这场还在进行的博弈。
荷兰政府握着 “急停按钮”,闻泰科技在法律和经营两条线上突围,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格局,或许就在这样一次次的冲突中被悄悄改写。
而最终的答案,可能要等上一两年才能揭晓。
文/编辑:Alone
更新时间:2025-10-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