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特朗普在“真实社交”上宣布:他已与越南领导人苏林达成贸易协议,越南将对美国商品实施零关税开放市场,而美国将对越南商品征收20%关税,对经越南转运的第三国商品更是课以40%的重税。当河内的官员们签下这份协议时,他们清楚知道——越南正在亲手斩断与中国转口贸易的“臂膀”,在太平洋两岸的角力场中,作出了自己的选择。
三个月前,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政策如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越南头顶。若7月9日前未达成协议,46%的关税将砸向占越南国内生产总值30%的对美出口。这个数字背后是触目惊心的现实:2024年越南对美贸易顺差1230亿美元,全国三分之一的出口商品最终流向美国超市和商场。当5月越南制造业PMI跌破荣枯线、出口暴跌18.3%时,河内决策层明白:与美国硬碰硬,无异于将经济推下悬崖。所谓“自断一臂”,直指协议中那条引发震动的条款:对转运货物征收40%关税。这绝非技术性调整,而是美国精准打击中国商品借道越南的贸易路径。
越南对美出口中有三分之一为中国制造“洗产地”的产物。越南的妥协看似突然,实则早有预兆。2025年4月,越南突然对美国LNG、汽车等商品实施大幅降税,其中汽车关税从45%-64%骤降至32%。颇具讽刺的是,被削减关税的美国LNG此前在越南进口量为零——这场“无本买卖”实为向特朗普递出的投名状。当美国商务部顾问在研讨会上疾呼越南企业必须“强化原产地证明”时,河内转向的意图已昭然若揭。
零关税的美国商品涌入越南市场,首当其冲的是本土企业。2025年第一季度,越南汽车进口量暴增25%,美国产品市占率飙升8个百分点,本土车企在福特、通用的冲击下节节败退。更深远的影响在于供应链重组:协议签署后,越南电子厂里那些来自深圳的电路板、浙江的纺织面料,因40%关税而成本剧增。工厂主们面临两难——要么改用本土或韩国材料,要么将生产线迁往柬埔寨、泰国,无论哪种选择,都意味着多年构建的中越供应链网络面临瓦解。然而同样的,越南选择“单臂生存”也暗藏巨大风险。
中国不仅是其最大贸易伙伴,更是关键原材料来源:越南80%的芯片、70%的纺织原料依赖中国供应。2024年中越贸易逆差高达154亿美元,这种深度捆绑绝非一纸协议可以切断。当越南总理范明政在4月部署对美谈判时强调“不使问题复杂化”,其潜台词正是担忧中国的反弹——毕竟中国随时可收紧农产品进口或提高工业原料关税,让越南付出比1230亿美元顺差更惨痛的代价。
特朗普在宣布协议时得意地宣称这是“两国伟大的合作”,但对越南而言,这更像一场牺牲仪式。河内以“自断一臂”的代价换取留在美国市场的基本资格,同时赌上重构产业链的机遇窗口——从胡志明市的鞋厂到岘港自贸区,越南正加速建设半导体园区和数字化枢纽,试图将“断臂”之痛转化为产业升级的契机。当协议墨迹未干,越南盾汇率已开始波动,外资板块应声下跌。
而类似于越南这样的处境的国家其实都面临同样的抉择,而这也正是特朗普政府的最终目的,逼迫他们吞下高额关税,或者排除中国供应链。对此,中国商务部早在本周早些时候就已经对外表示:坚决反对任何一方以牺牲中方利益为代价换取关税减免。如出现这种情况,必遭强硬回击。
更新时间:2025-07-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