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三星、美光、SK海力士为保利润而收缩产能时,长江存储、长鑫存储的机器正加速运转,一场关于数据存取的战略卡位赛已经鸣枪。
2024年,全球存储芯片市场画出了一道深V曲线。今年4月,闪迪率先调价,打破持续近两年的行业冰封期;9月,闪迪再次提价超10%,美光紧随其后,大幅跟进20%-30%。
订单回暖,价格反弹,业内人士频频提及“黄金窗口期”。这一次,周期的齿轮为何似乎正向中国厂商倾斜?


要理解当下的“黄金窗口”,必须首先读懂存储芯片独特的大宗商品属性。与依赖架构创新的CPU和借势AI红利的GPU不同,存储芯片的命运,更多地被最朴素的供需关系所主宰。
过去二十年,这个行业几乎在重复同一个循环:需求爆发——厂商扩产——产能过剩——价格暴跌——减产去库存——再次回暖。
上一轮高点在2021年。疫情催生的远程办公、在线教育引爆全球电子消费,存储厂商纷纷开启疯狂扩产模式。
然而,拐点在2022年猝不及防地到来。全球消费电子需求骤冷,高位积累的产能瞬间反噬,存储芯片价格一度暴跌六成,行业跌入深寒。
“存储行业的周期率就像一场宿命,但寒冬不会永远持续。”一位业内资深分析师指出,“当价格跌破成本线,减产就成为唯一的求生法则。”

周期规律之所以强大,在于它总能从绝望中孕育新生。2024年,多个关键信号表明,存储市场的坚冰正在碎裂。
首先是库存拐点明确显现。 早在2022年四季度,三星、SK海力士等国际大厂就展现了惊人的战略定力,果断执行 “减产保价” 策略。
这种主动收缩产能的行为,为整个市场注入了强心剂。经过一年多的痛苦去化,全球主要存储厂商的库存水位已逐渐回落至健康区间。
真正的复苏体现在价格上。2024年上半年,NAND Flash和DRAM合约价季度涨幅分别达到13% 和20%,市场迎来了期待已久的强势反弹。
更深刻的变革来自需求端的重构与爆发。 如果说此前的需求主力是PC和手机,那么新一轮周期的需求引擎则来自AI服务器、智能汽车和边缘计算。
以AI服务器为例,其对内存的需求是传统服务器的4-8倍。这种指数级的增长,正在重新定义存储容量的天花板。

“AI不仅改变了算力格局,也重构了存储生态。”行业专家强调,“当海力士的HBM(高带宽内存)供不应求时,我们看到了新需求对传统周期的颠覆性影响。”

周期反转是行业共有的机遇,但为何此次“黄金窗口”对中国厂商意义非凡?
答案在于时机的高度契合——当国际大厂为稳定利润而主动收缩产能时,中国存储领军企业正处在技术突破与产能爬坡的关键阶段。
长江存储凭借自主研发的Xtacking架构,在堆叠层数上不断突破,其固态硬盘产品在性能和可靠性上已具备国际竞争力,正加速向SSD和数据中心市场渗透。
长鑫存储则在车规级存储和AI内存领域持续攻关,其LPDDR5等产品逐步打入高端市场,填补国内空白。
“这就像一场赛车,别人在弯道减速时,正是我们加速超车的最佳时机。”一位产业观察家如此形容。
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存储芯片自给率已提升至约15%,较2020年的不足5%实现了显著进步。虽然距离安全水平仍有差距,但上升通道已经打开。
政策红利同步释放。从“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到大基金二期向芯片设备国产化倾斜,一套覆盖材料、设备、设计、制造的全产业链生态正在形成。
“存储芯片的国产替代已经走出了简单的‘替代’逻辑,进入了与国内应用生态深度融合的新阶段。”分析人士指出。


窗口期不等于胜利期。面对历史的机遇,国产存储厂商仍需攻克多项难关。
良率与成本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存储芯片是规模经济,只有将良率持续稳定在高位,才能具备真正的市场竞争力。
人才储备是另一大挑战。存储芯片集材料学、物理、化学、电子工程等多学科于一体,高端人才的培养和留存是长期课题。
更深层的是生态配套挑战。从芯片设计工具到测试设备,从封装材料到应用验证,每个环节的成熟度都影响着国产存储的进程。
然而,趋势的力量已经显现。全球科技格局的重构、AI引发的算力存力再平衡、中国数字化进程的深入,共同为国产存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舞台。
“半导体行业没有捷径,但有快车道。”一位产业投资人表示,“现在,国产存储正站在这条快车道的入口。”

根据摩根士丹利预测,未来五年全球AI数据中心投资规模将达3万亿美元。这些庞然大物不仅是算力的黑洞,也是存储的饕餮客。存储芯片,这个曾经隐于幕后的大宗商品,正在AI时代走向舞台中央。
在合肥长鑫的工厂外,新一批光刻机刚刚抵达。在上海长江存储的研发中心,工程师们正在测试200层以上的3D NAND样品。市场的指针已经回摆,周期的力量开始显效。
#芯片##行业##财经##财经头条#
更新时间:2025-10-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