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近日,美国农业部以“国家安全”为由,对涉及中俄等国的合同研究人员展开大规模清洗,70名外国合同制科研人员被无预警解雇,其中大多数为中国博士后研究员。这一强硬举措不仅暴露了美国政界针对中国科技与学术的歇斯底里和无理打压,更将严重破坏中美科研合作的基石,断送双方农业创新发展的未来。
美国农业部长罗林斯于7月8日发布的农业安全计划中明确禁止中国、俄罗斯、朝鲜和伊朗公民购买美国农田,并终止与这些国家的现有研究合作。表面上是“保障美国食品供应链安全”,实则是美国以国家安全为幌子,推行的排外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新变种。殊不知,这样的操作无异于饮鸩止渴,最终会自毁长城,严重削弱美国农业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
被解雇人员绝大多数来自农业部下属农业研究局,他们承担着疫苗研发、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科研项目。联邦政府雇员联合会1657地方分会主席亨德森揭露,相关人员入职前均已经过安全审查,但依旧遭到驱逐。更为荒唐的是,美国农业部因联邦招聘冻结而难以填补空缺,多个惠农研究项目面临停滞,科研倒退数年乃至数十年风险陡增。这背后是美国政策制定者自毁科研环境的典型例证。
农业部长期是中美科研合作的重要窗口,中国更是美国农产品出口最大市场。如今农业部突然大动干戈,显然受到极端政治势力影响。这种针对中国博士后科研人才的无理打压,无异于斩断两国学术交流的“桥梁”,必将引发连锁反应,加剧中美关系紧张与人才流失。
美国作为全球农业强国,面临人才短缺和科技创新压力,恰恰需要依赖包括中国科研人员在内的国际人才合作来推动农业技术升级和产能保障。农业部此举非但不能提升“国家安全”,反而会造成创新资源的流失,拖慢科研进度,降低全球食品供应链的稳定性。这种政治化干预科研的做法,最终损害的是美国自己的长远利益。
令人担忧的是,当前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严峻,气候变化和疫情反复加剧农业生产风险,美国以“国家安全”为借口大规模驱逐科研人才,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农业科研领域的国际合作历来是抵御全球风险的关键纽带。美方此举不仅恶化国际合作氛围,也为全球农业技术发展蒙上阴影。
这场以“国家安全”为名的清洗,实际上是美国内部政治博弈的外溢。反华势力借助国家安全议题,在农业科研领域打压中国学者,已形成某种“猎巫”式疯狂。由此造成的科研合作断裂、人才流失将长期困扰美国农业发展,也让中美两国失去协同应对未来粮食挑战的宝贵机会。
中方已多次呼吁美方应树立正确的对华认知,停止无理遏制和抹黑,推动中美关系稳定发展。可惜的是,美国政府在农业科研领域的极端举措,却将双方合作推向冰点。两国间亟需科学理性的沟通和务实合作,而非政治操弄和对抗升级。
这不仅仅是一个科研人员被解雇的新闻,更是一场中美关系和全球粮食安全的危机预警。倘若美国继续以政治为刀,肆意切断科技交流的生命线,必将付出创新落后、产业倒退乃至食品安全不稳的惨痛代价。
未来,中美农业科研合作的道路依然充满挑战。美国若想真正保障自身食品安全,走出国际孤立的泥潭,唯有放弃无端政治打压,重启开放包容的合作精神,拥抱真正的科技全球化。而不是在“国家安全”幌子下,把最宝贵的国际人才资源推向对立与流失的深渊。
这场所谓“农业安全”的风暴,注定成为美国自我削弱的历史注脚。中美科研合作的断崖式倒退,将是双方乃至全球粮食与农业科技发展的重大损失。
更新时间:2025-07-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