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家印只是冰山一角,3个不祥之兆令人担忧美国金融战全面升级

许家印,这名字几年前还是中国房地产界的一块金字招牌,恒大集团的掌门人,曾经的中国首富。可如今,他却成了新闻里的负面典型,欠下天文数字的债务,还因为涉嫌违法犯罪被抓了。这事儿闹得沸沸扬扬,大家都在问:许家印到底是怎么垮的?恒大这艘巨轮沉没对中国经济意味着啥?更关键的是,这背后是不是还有更大的隐患,比如美国对中国的金融战在暗中推波助澜?

要说许家印和恒大,得先从他们的辉煌讲起。恒大集团是中国房地产的龙头老大,巅峰时期销售额轻松破几千亿,项目遍布全国,连普通老百姓都知道恒大的楼盘。那时候,许家印意气风发,2017年还登上过中国首富的宝座。可谁能想到,短短几年,这位大佬就从云端跌到了泥里。

恒大的麻烦是从2021年开始暴露出来的。当时,市场上就传出恒大还不上债的消息,紧接着,各种负面新闻接踵而至:供应商上门讨债、购房者维权、银行催款……到2021年底,恒大的债务规模被曝出高达2.4万亿元人民币,这数字大到让人头晕。2023年,许家印本人更是因涉嫌违法犯罪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恒大这艘船算是彻底翻了。

恒大为啥会走到这一步?有人说许家印太贪,扩张太猛,借了太多钱;也有人说是政策收紧,房地产市场降温,把恒大逼上了绝路。但我觉得,事情没这么简单。恒大的垮台,其实是中国房地产市场问题的一个缩影。这些年,房地产行业发展太快,靠着高杠杆、高周转活得好好的开发商不在少数。可一旦风向变了,资金链断了,就像恒大这样,立马就玩不转了。

这事儿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可不小。首先,恒大欠下的2.4万亿债务不是小数目,涉及银行、信托、供应商等一大堆机构,要是处理不好,可能拖垮更多企业。其次,很多买了恒大期房的业主现在房子没着落,钱也拿不回来,老百姓的血汗钱打了水漂,社会影响恶劣。最后,许家印被抓还让外界对中国营商环境捏了把汗,外资会不会因此跑路,都是个问题。

但许家印这事儿,真就只是他一个人的问题吗?我看未必。它更像是一个信号,提醒我们背后可能有更大的麻烦。而这个麻烦,跟美国金融战的影子脱不了干系。

说到美国金融战,咱们得先搞清楚这到底是个啥。简单来说,美国金融战就是美国利用自己在全球金融体系里的霸主地位,通过各种手段打压对手。美元是国际货币,美国控制着全球支付系统SWIFT,还能随便印钞票调整利率,这种优势让它在金融领域几乎无敌。

这些年,中美关系越来越紧张,从贸易战打到科技战,美国对中国的围堵是一波接一波。金融战作为一种隐形但杀伤力极强的武器,自然也被美国拿来对付中国。那美国都用了哪些招呢?

第一招,限制中国企业在美国资本市场融资。比如,美国证监会这些年一直在收紧对中国公司的监管,要求在美国上市的中企必须公开更多财务信息,还得接受美国审计。要是做不到,就得退市。这招看着简单,实际上挺狠,很多中国企业靠美国资本市场融到便宜的钱,现在这路被堵了,日子不好过。

第二招,动用SWIFT系统搞制裁。SWIFT是全球银行间的支付系统,美国要是把哪家中国企业踢出去,那这家企业的国际贸易基本就瘫了。前几年,美国就拿这招对付过伊朗,现在对中国企业用这招的可能性也在上升。

第三招,玩汇率和利率的游戏。美国加息、美元升值,资本就会从中国流出去,人民币承压,中国的债务负担加重。这招不用直接动手,就能让中国经济吃哑巴亏。

美国金融战对中国的影响有多大?说白了,它就是要掐住中国经济的命脉。金融体系要是被孤立,中国企业融资难、成本高,经济发展就得放慢脚步。更麻烦的是,这种打压还能动摇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的信心,让中国在全球的地位受损。

许家印事件跟美国金融战有啥关系?表面上看,好像没啥直接联系。但你想想,恒大债务危机爆发的时候,正好是中美博弈最激烈的时候。恒大的垮台暴露了中国经济的软肋,而美国很可能趁机加码金融战,把这软肋捏得更疼。所以,许家印这事儿,可能只是个开头,后面还有更让人担忧的苗头。

接下来,咱们重点聊聊那三个不祥之兆。这三个迹象,跟美国金融战的升级息息相关,每一个都让人心里有点发毛。

第一个不祥之兆,就是中美金融脱钩越来越明显。啥叫金融脱钩?就是两国在金融领域的联系越来越少,甚至彻底掐断。美国这些年一直在推这个事儿,手段还挺多。

比如,美国证监会2021年通过了《外国公司问责法》,要求在美国上市的外国公司必须让美国监管机构审查账目,不然就得退市。这招明显是冲着中国来的,因为中国法律不允许把企业账目直接交给外国审计机构。这就逼着在美国上市的中企二选一:要么退市,要么跟中国法律对着干。结果呢?像滴滴这样的大公司2022年就从纽交所退市了,其他中小型中企也陆陆续续撤了。

再比如,美国还禁止本国投资者买某些中国企业的股票。2021年,美国财政部就把几十家中国公司列入投资黑名单,说是跟中国军方有关。这不仅断了这些企业的融资路,还给其他国家一个信号:跟中国做生意有风险。

这对中国的冲击有多大?首先,很多企业失去了美国资本市场这个大金库,融资只能靠国内,可国内的钱贵不说,还不一定够用。其次,中企的国际形象受损,别的国家一看美国这么搞,可能也跟着疏远中国企业。最要命的是,这可能是金融脱钩的第一步,未来美国要是再加码,比如彻底禁止中国金融机构进入美国市场,那中国就真要被孤立起来了。

第二个不祥之兆,是人民币国际化遇到了拦路虎。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政府的大战略,目标是让人民币跟美元一样,成为全球通用的货币。这事儿要是成了,中国就能少受美元的摆布,还能在国际金融体系里多几分话语权。

这些年,人民币国际化确实有点起色。比如,2016年人民币被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SDR)篮子,地位提升了不少。到2023年,全球有80多个国家跟中国签了货币互换协议,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里的比例也在慢慢涨。

但美国显然不乐意看到这一幕。它使了不少绊子,想把人民币国际化这事儿给搅黄。比如,SWIFT系统是国际支付的命脉,可这玩意儿被美国捏得死死的。中国要想让人民币国际化,就得建自己的支付系统,比如CIPS(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可CIPS现在规模还小,影响力跟SWIFT差远了,推广起来费劲得很。

还有,美国通过舆论战打压人民币的信誉。每次中国经济有点风吹草动,美国媒体就大肆渲染,说中国经济要崩了,人民币不靠谱。这种宣传让不少国家对人民币望而却步。

人民币国际化要是受阻,后果挺严重。首先,中国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会更依赖美元,汇率风险甩不掉。其次,中国在全球金融体系里的地位上不去,跟美国的差距越拉越大。最关键的是,美国金融战的压力会更大,中国还手的机会更少。

第三个不祥之兆,是全球供应链的重构。过去几十年,中国靠着制造业的优势,成了“世界工厂”,全球供应链都离不开中国。可现在,美国在使劲推“去中国化”,想把中国踢出这个链条。

美国咋干的呢?一是给企业补贴,鼓励它们把生产线搬走。比如,2022年美国通过《芯片和科学法案》,拿出几百亿美元支持半导体企业回流美国或者去越南、印度这些地方建厂。二是搞区域经济同盟,比如印太经济框架(IPEF),把中国排除在外,拉拢其他国家一起玩。

这事儿已经有点苗头了。2023年,苹果公司就把一部分iPhone生产线从中国挪到了印度,三星也在越南扩建工厂。全球供应链要是真这么重构下去,中国制造业的日子可不好过。

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有多大?首先,订单少了,企业利润薄了,甚至可能倒闭,失业率一涨,社会稳定都成问题。其次,出口要是掉下去,外汇储备受影响,经济增速肯定得放缓。最麻烦的是,这会让中国在全球经济里的地位下滑,美国的遏制目的就达到了。

许家印事件也好,美国金融战的升级也罢,都说明中国现在面对的挑战不小。恒大的倒台只是个引子,背后中美博弈的暗流才是真让人头疼的。那中国该咋办呢?我觉得有几条路得走好。

第一,得把金融风险管住。许家印这事儿暴露了房地产和金融体系的漏洞,政府得赶紧把这些窟窿补上。比如,加强对房地产企业的债务监管,别让高杠杆再搞出第二个恒大;还有影子银行、地方债这些隐患,也得好好清理,别等炸雷了再后悔。

第二,得让金融体系更强。光守不行,还得攻。人民币国际化不能停,得加快推CIPS,争取更多国家用人民币结算。同时,国内资本市场得更开放透明,吸引外资进来,给企业多条融资路。

第三,得抱团取暖。面对美国的金融战,中国不能单打独斗。跟欧盟、东盟这些伙伴多合作,建更多的贸易圈、金融圈,分散风险。美国想孤立中国,咱就得把朋友圈做大。

许家印的倒台,看似是个人的失败,实际上是中国经济压力的一个缩影。美国金融战的步步紧逼,更是让这压力翻了好几倍。三个不祥之兆——金融脱钩、人民币受阻、供应链重构,每一个都像冰山下的暗流,看不见摸不着,可真撞上了,后果不堪设想。

中国现在就像在走钢丝,一边得稳住国内经济,一边得应付外面的风浪。许家印这事儿提醒咱们,问题已经摆在眼前了,躲是躲不下的。未来几年,可能还有更大的考验等着中国。但话说回来,中国这些年不也这么过来的吗?只要找准路子,沉住气,未必不能化险为夷。你说呢?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8

标签:三星   不祥之兆   美国   金融   中国企业   中国经济   冰山   债务   中国   人民币   财经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