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能想到,此前还在苦苦突破1万亿美元市值的英伟达,如今已经把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科技市场“踢”出订单之外,依然一骑绝尘,市值干到了5.1万亿美元。
黄仁勋说:“中国市场归零也不怕。”

英伟达的市值增长速度,用“坐火箭”来形容都不够。
2025年中旬,市值已经来到4万亿美元。而10月29日,英伟达市值正式定格在5.1万亿美元,成为全球首家突破5万亿的公司。
这个数字有多夸张?对比一下就知道了:苹果4万亿、微软3万亿,整个印度股市的市值也不过堪堪持平。
这家公司不像传统科技企业那样靠卖产品、搞服务一点一点累积价值,它靠的是AI芯片这个“核心军火”,靠的是全球科技企业的集体焦虑。
当AI成了全行业无法回避的趋势,能不能训练出一个大模型,取决于你能不能抢到足够多的GPU。而英伟达,恰好是这个游戏里唯一的大卖家。

OpenAI、Meta、谷歌、微软,甚至一些传统企业,都在拼命囤货。
一块H100芯片标价十几万美元,训练一次GPT-4级别的大模型,动辄就是几亿美元开销。这不是普通的技术升级,这是赤裸裸的军备竞赛。
买1000张芯片,竞争对手就得买1万张;停下来,对手就领先半年。没人想做那个“停下来的人”。
而英伟达,正是这场竞赛中唯一稳赚不赔的角色。市值暴涨,不是因为它每年能赚几千亿美元的净利润,而是因为所有人都在赌,它是AI赛道的“必备通行证”。
黄仁勋在10月的GTC大会上说得很直白:英伟达手上接下来的几个季度订单,已经高达5000亿美元。而且,这还不包括中国市场和亚洲市场。
这句话听起来像是在“炫耀”,但其实暴露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全球AI产业,正处于一种“非理性繁荣”状态。

因为很难说这些订单是“刚需”。OpenAI迄今为止仍在亏损,Meta的AI部门每年烧掉几十亿美元,微软虽然营收增长好看,但自己也承认AI的投资回报周期“说不准”。那为什么大家还在砸钱?
说到底,是怕落后。AI已经成了大公司必须参与的战场,哪怕今天没法挣钱,也得先把位置占住。于是,英伟达成了这场“恐慌性采购”的最大赢家。
芯片越贵,订单越多,资本拼得越狠。
这种“失控”并不健康。5000亿美元是什么概念?它相当于全球芯片市场一整年的总值。英伟达一个公司,短短几个季度的订单就吃下了这么大一块,说明整个行业已经不是在“发展”,而是在“抢占”。
而这种抢占不是建立在盈利能力上,而是建立在“未来一定能赚回来”的信仰之上。问题是,信仰不能当现金流,芯片囤多了也得卖得出去。AI模型再先进,如果没人为应用买单,这场游戏终究要有人下桌。

在GTC大会上,黄仁勋反复强调一点:这些5000亿美元的订单,不包括中国。这句话的分量很重。过去20年,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不可小觑,无论是用于AI训练的高性能计算,还是游戏、数据中心,中国都是重要买家。
美国政府对中国施加了新一轮出口管制,限制英伟达向中国出售A100、H100等高端AI芯片。为应对政策,英伟达推出了“特供版”芯片(如H20),性能阉割明显,中国市场的购买力也因此快速下降。
黄仁勋“主动切割”中国市场的背后,并不是英伟达不想卖,而是政策不让卖。但他对外传递的信息却是:我们不靠中国也能活得很好。这种“强势表态”,更多是给资本市场吃一颗定心丸。
但问题在于,长期来看,中国是全球AI发展最具潜力的市场之一。无论是数据规模、应用场景,还是工程能力,中国都具备打造AI生态的基础。

现在英伟达“缺席”中国市场,不仅是在割裂产业链,也是在失去未来新一轮增长的可能性。
更现实的是,如果英伟达继续过度依赖欧美大厂的订单,一旦这些企业因为盈利问题放缓投资,英伟达的“超级增长”也存在失速风险。5000亿美元的订单今天看起来巨大,明天就可能需要有人“砍单”。
英伟达赚的是谁的钱?看起来是OpenAI、Meta和微软这些巨头掏腰包,实际上,他们的钱也不是自己“印”的。
大公司买芯片靠的是两部分资金:一是自己的利润和现金储备,二是投资人投的钱。而这些钱,最终都要从“用户”身上赚回来。
AI应用并不是做慈善。你用的AI助手、推荐算法、智能对话系统,是要收费的。现在ChatGPT Plus订阅价一个月20美元,看起来并不贵,但模型训练一次就要烧掉几亿美元。

如果用户规模不够大、订阅不够持续,这笔投入根本回不来。
企业也一样。很多公司搞AI不是因为它带来了直接收益,而是因为“不搞就没法融资”“不搞就被说落后”。
这是一种被动的、防御式的技术投入。而最终企业怎么把账补回来?涨价、卖广告、收数据,甚至取消免费服务。
所以说5000亿美元的账单,英伟达收得很爽,但买单的不是科技公司,而是你我这样的普通消费者。AI不会免费,也不可能免费。
背后的商业逻辑决定了,它必须“榨干”用户价值,才能把这场军备竞赛坚持下去。

而当我们在享受“智能体验”的同时,也正在无声地承担着这场资本战役的成本。
当所有人都在为AI下注时,英伟达成了最大的受益者,但它也站在了风口的正中心。一旦AI变现能力跟不上投资节奏,AI泡沫破裂的第一响炮,不一定是OpenAI,而可能是这个“卖铲子的人”。
5万亿的市值不会自动兑现未来的增长,5000亿的订单也不是永远的护身符。
参考资料:
英伟达市值破5万亿美元,携“财富风暴”助美国领跑6G
2025-10-30 14:43·财经杂志
更新时间:2025-11-0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