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日本战犯,曾在中国犯下重罪,为何穿周总理送的中山装入殓?

山西夏县的刺刀寒光未散,河南邓县村庄的焦土尚温,一名日本中将师团长在笔供中冷酷书写:“为使兵习惯于战场,杀人是最快的方法……刺杀比枪杀有效果!”

然而三十五年后,九十一岁的他躺在日本的病榻上,却以微弱而坚定的声音嘱咐家人:务必让他穿着那套来自中国的、周恩来总理亲赠的中山装入殓。

从沾满鲜血的侵华战犯,到中日友好的坚定推动者,藤田茂的生命轨迹划出了一道惊心动魄的弧线。是什么力量,让这个曾视杀戮为“战果”的军人,最终将一套中国衣衫视为生命终结时最庄严的礼服?


恶魔的轨迹:铁蹄下的血色罪证

藤田茂,1889年生于日本广岛一个藩士家庭,祖父是帝国大学教授,父亲研习汉学。1911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38年,他踏上中国山西的土地,从此揭开其军旅生涯中最血腥的篇章。史料中清晰记载着他累累的罪行,其冷酷与高效令人发指:

“1939年4月,在山西运城夏县,藤田茂让手下士兵刺杀俘虏9名;8月,在山西泽州,刺杀俘虏17名;1944年5月,在河南许昌,刺杀俘虏4名……”

他更将屠杀制度化,明确要求:“俘虏尽量在战场刺杀,算入‘战果’。”1945年6月,他竟下令将济南俘虏收容所超过600名俘虏用于残酷的“教育刺杀”。中国平民亦未能幸免。1944年5月河南洛阳,他部属击毙百姓12名,其中包含无辜妇女;同年10月在河南太康,拷问杀害百姓11名;12月在归德,又有11名百姓遇害。1945年3月,河南邓县一个约50户的村庄被彻底屠戮,妇孺老幼无一幸免;5月,在山东沂水石桥村,藤田茂部放火烧村,屠杀平民,甚至强迫十几位中国百姓以血肉之躯在前“趟地雷”以排除障碍。此外,他还曾多次下令使用瓦斯弹、散布霍乱菌。每一笔记录,都是无法抹去的血债。

冰封的心:从苏联苦役到旅顺高墙

1945年日本战败,时任侵华日军第59师团中将师团长的藤田茂在朝鲜咸兴向苏军投降,开始了五年在苏联的苦役生涯。然而严寒与劳役并未击碎他根深蒂固的军国主义思想。1950年,他被引渡至中国,关押于抚顺(后转至旅顺)战犯管理所。初入管理所,藤田茂与其他顽固战犯无异,态度桀骜,高呼“天皇陛下万岁”,并强硬宣称:“你们是共产主义,我是日本军人,没什么好谈的!”

面对这些双手沾满同胞鲜血且拒不认罪的战犯,中国政府展现出超越仇恨的人道主义精神。管理所给予他们符合健康标准的饮食和医疗保障。当藤田茂生病时,管理所特意安排厨师为他制作日本口味的病号饭。这种以德报怨的对待,是藤田茂漫长转变过程的起点,虽然最初的坚冰尚未融化。

融化的坚冰:影像、家书与剃掉的人丹胡

在管理所内,藤田茂常去图书室消磨时光。一次,他无意间观看了两部日本电影《混血儿》和《战争中的妇女》。影片展现了战后日本的真实惨状:美军占领下日本妇女被蹂躏的屈辱,她们所生的混血儿在学校遭受的无情讥笑。这些画面如重锤般敲击着藤田茂的心灵,长久以来被军国主义蒙蔽的良知开始刺痛,泪水第一次为战争的苦难而流。

1954年,一封来自日本的家书抵达藤田茂手中。妻子在信中告知,他姐姐全家在广岛原子弹爆炸中丧生。亲人的惨死成为又一记沉重的思想重击。藤田茂开始痛苦地反思:是谁将日本拖入战争的深渊?是谁造成了广岛的悲剧和无数中国村庄的毁灭?答案直指那曾被他奉为圭臬的军国主义。眼中的傲慢渐渐褪去,那象征着旧日本军人身份的、标志性的人丹胡,也被他悄悄剃掉——这是一个象征性的决裂姿态。

中将的忏悔:法庭上的痛哭与“中归联”的诞生

思想的彻底转变,促使藤田茂主动递交了言辞恳切的悔过书。作为当时管理所内职位最高的日本战犯(中将师团长),他的认罪产生了强大的示范效应。原本顽固的日本战犯群体开始动摇,纷纷递交认罪书。1956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军事法庭在沈阳开庭审判日本战犯。站在被告席上,藤田茂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他痛哭流涕地陈述:“若论我的罪,判几个死刑,也不能赎罪于万一……”

法庭最终判处藤田茂有期徒刑18年(刑期自1945年被俘算起)。鉴于其真诚悔罪的表现和年事已高(时年68岁),中国政府于1957年决定对其提前释放。归国时,他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回到日本的藤田茂并未沉寂。怀着深深的赎罪之心,他与有着相似经历的归国战犯们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归还者联络会”(简称“中归联”),并担任首任会长。该组织以“反对战争、贡献和平、促进日中友好”为宗旨,成为战后日本一股独特的和平力量。

总理的赠礼:两度访华与那套中山装

1959年,藤田茂与另一位前战犯古海忠之,试图向积极推动修改《日美安保条约》、政治立场右倾的首相岸信介递交《警告信》,揭露战争真相、呼吁和平,却在首相官邸吃了闭门羹。藤田茂愤而将信件公之于众,引发日本社会广泛关注。他甚至走上街头演讲,大声疾呼要将曾逃脱东京审判的甲级战犯嫌疑人岸信介拉下马。

藤田茂的和平行动引起了中国方面的关注。1965年9月,他随“中归联”代表团访华,受到中方热情接待。时值中国国庆,藤田茂被特别邀请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观礼。更令他终生难忘的是,周恩来总理在茶话会上亲切接见了他并与之握手交谈。周恩来的鼓励,使藤田茂归国后投身中日友好事业的决心更加坚定。

1972年,中日关系迎来破冰的关键时刻。时年83岁高龄的藤田茂,再次收到周恩来总理的访华邀请。他不顾年迈体衰,毅然踏上旅途。这次会面中,周恩来总理高度赞扬了藤田茂及“中归联”为促进中日友好所作的不懈努力。临别之际,周总理赠予藤田茂一套崭新的中山装。这份礼物,被藤田茂视为无上珍宝,平日悉心珍藏,不舍得穿着。

1980年,91岁的藤田茂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弥留之际,他留下遗言:务必穿上那套周恩来总理赠送的中山装。家人遵其嘱托,让这位历经了从战争恶魔到和平使者巨大转变的老人,身着象征中国情谊的服装,告别了这个世界。他最终选择以这种方式,表达对给予他重生机会的土地最深沉的感念。

藤田茂的转变,是特定历史环境下人性救赎的极端案例。其早年罪行铁证如山,无可辩驳;其晚年的忏悔与和平努力,亦清晰可见。一套临终的中山装,凝固了一个战犯复杂的生命历程——它无法洗刷血海深仇,却成为历史伤口上一道无法忽视的奇异印记,无声诉说着战争对人性的扭曲,以及人性在废墟中艰难复苏的可能。

【参考资料】
《日本战犯笔供》(中国国家档案馆编)
《抚顺战犯管理所纪实》(抚顺战犯管理所旧址陈列馆资料)
《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中央文献出版社)
《中国归还者联络会史》(日本“中归联”编撰资料)
《改造日本战犯纪实》(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研丛书》(中共党史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3

标签:历史   中山装   重罪   战犯   日本   中国   管理所   俘虏   广岛   师团   抚顺   山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