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微生物数量约为宿主细胞的 10 倍,在肥胖、肠易激综合征(IBS)、炎症性肠病(IBD)及结直肠癌(CRC)等肠道疾病中,其数量会频繁剧烈波动。术后感染是癌症手术的不良指标,虽有多种内外诱因,但肠道菌群失调引发的细菌易位是其主要驱动因素。其中益生菌作为一类有益菌,有助于维持肠道微环境稳态。
《肿瘤靶点(Oncotarget)》杂志报道了一项随机对照试验,评估了围手术期益生菌对局限性结直肠癌(CRC)患者术后的抗感染作用。本研究提供的第一手临床证据表明,该干预方式能为患者带来肠道功能恢复更快、腹泻发生率更低、菌血症风险略降等临床益处。
这一发现为癌症术后感染防控开辟了温和且有效的新路径,不仅为患者术后恢复保驾护航,更让我们看到肠道微生态调节在癌症治疗辅助领域的巨大潜力,将为提升癌症患者生存质量带来更多惊喜!
益生菌助力结直肠癌术后恢复:排气排便显著加快、腹泻率降半、菌血症风险大减
益生菌的抗感染与抗致癌作用主要基于三点:1)结合诱变剂、竞争性抑制及降解;2)增强宿主先天性与适应性免疫;3)刺激有益肠道微生物并改善代谢活动。因此口服益生菌可能对结直肠手术患者有益,但其一维持肠道菌群平衡的术后临床益处仍未充分探索。
而文章开篇报道的这项研究旨在评估围手术期益生菌治疗对局限性结直肠切除术患者的抗感染作用。该研究共纳入 60 例确诊结直肠癌(CRC)患者,随机分为益生菌组(n=30)、安慰剂组(n=30)。
结果显示:益生菌组首次排气天数显著优于安慰剂组,分别为3.27(益生菌组) vs 3.63(安慰剂组)(p=0.0274);首次排便天数也显著优于安慰剂组,分别为3.87(益生菌组)vs 4.53(安慰剂组)(p=0.0268);腹泻发生率(26.67%,8/30)显著低于安慰剂组(53.33%,16/30,p=0.0352);在感染并发症方面,益生菌组菌血症发生率(10%,3/30)略低于安慰剂组(30%,9/30)。
综上,局限性结直肠癌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使用益生菌,可显著促进肠道功能恢复,且对减少菌血症等短期感染性并发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截图源自“PMC”
解锁肠道免疫密码,开启全新抗癌模式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也是与外界接触最广泛的器官之一,约70%的免疫细胞聚集于此。肠道内栖息着百万亿级的微生物群(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它们共同守护宿主健康,堪称隐藏在肠道中的“秘密抗癌武器”。目前可通过饮食调节、补充定制益生菌、粪便微生物移植(FMT)等方式调节肠道菌群。
从定义来看,益生菌是一类“活的、非病原性微生物”,适量摄入可对宿主产生多种有益作用。多项研究已证实,益生菌不仅能提升机体免疫功能,还可通过直接抑制肿瘤生长、辅助癌症治疗、缓解癌症治疗副作用、充当疫苗载体等多种机制,在肝癌、肺癌、肾癌、结直肠癌等多种癌症治疗中展现积极效果。基于这些发现,益生菌有望成为癌症综合治疗策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粪便微生物移植(FMT)则是直接激活肠道“抗癌密钥”的方式:通过采集健康供体的粪便样本,经口服胶囊、结肠镜等途径移植到患者体内,可快速重建功能正常的肠道菌群、恢复微生物多样性,犹如为失衡的肠道生态系统“重启健康程序”(详见下图)。

▲图源“Curr Treat Options Oncol”,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肿瘤患者如何检测肠道菌群?
研究发现,每个人的肠道菌群组成具有独特性,癌症患者与健康人群的菌群结构差异显著。肠道菌群检测通过二代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16S rDNA),可精确解析:菌群种类、数量及丰度分布;评估慢病进展、预警疾病风险;反映癌症患者菌群平衡情况,为个性化“养菌+种菌”方案提供依据,目标包括:平衡免疫系统、增强免疫细胞抗肿瘤活性、辅助防癌抗癌。
检测申请流程:
1、样本提交:按标准采集并提交粪便样本;
2、权威检测:送专业机构进行高通量测序;
3、精准解读检测结果:如发现异常,全球肿瘤医生网医学部协助患者对接肿瘤免疫权威专家制定调节方案。
小编寄语
目前,调节肠道菌群是继免疫细胞疗法、癌症疫苗之后,抗癌领域的又一大热方向。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积极保持肠道健康,有助于提升机体的免疫力、改善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同时增强传统抗癌药的疗效,降低手术、放化疗等传统治疗的副作用。
最后需要提醒广大癌友的是,如果癌症患者因各种原因,无法维持健康体重及正常的营养需求时,需接受肠外营养支持、口服营养补充等专业的营养支持。如果您还想了解定制益生菌、肠道菌群、粪菌移植的更多讯息,可将治疗经历、近期病理检查结果等,提交至全球肿瘤医生网医学部,初步评估营养状况。
参考资料
[1]Yang Y,et al.The effect of perioperative probiotics treatment for colorectal cancer: short-term outcomes of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ncotarget. 2016 Feb 16;7(7):8432-40.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4885004/
本文为全球肿瘤医生网原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更新时间:2025-10-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