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去世的人越来越多?医生再次强调:宁可打打牌,也别做这5事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心梗这几年出现得越来越频繁,医院急诊的数据不断上升,发病人群也比过去年轻了不少。

很多人总觉得心梗是突然发生的,好像毫无征兆,其实生活习惯里早就埋下了隐患。医生再三强调,一些行为千万不要碰,否则就是在给心脏增加负担。

对很多中老年人来说,与其折腾身体,不如安安心心地打打牌,至少比这些危险行为安全得多。

首先,不要长期熬夜。

很多人习惯看电视到很晚,或者刷手机玩到凌晨,年轻时觉得无所谓,但到了四五十岁甚至六十岁,熬夜对心脏的打击非常明显。

熬夜会让交感神经长期处于兴奋状态,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同时血液黏稠度增加,心梗风险明显上升。

有研究显示,长期熬夜人群心梗的发生率比规律作息的人高出接近两倍。

尤其是白天已经有高血压、高血脂的人,晚上如果再不睡觉,心脏几乎一直在高负荷工作,等于不给自己修复的机会。

总的来说,熬夜是心脏最讨厌的习惯之一,很多猝死案例其实都是在深夜或者清晨发生的,和不规律作息直接相关。

然后,别暴饮暴食。中老年男性尤其喜欢大吃大喝,聚餐时几乎顿顿离不开高油脂、高盐分的食物,加上酒精刺激,心脏的负担会骤然加重。

暴饮暴食会让血糖、血压短时间内剧烈波动,血液中的脂质水平升高,血栓形成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

临床上,很多急性心梗患者是在大吃大喝之后发病的,这绝不是巧合。

统计数据显示,节假日、宴席后心梗发病率会明显上升,就是因为饮食过度。

换句话说,吃东西要有节制,不然就是在给心脏制造麻烦。

再者,情绪过度激动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因素。

很多人一生气就觉得胸闷、心慌,这其实不是错觉。强烈的愤怒或者紧张会让血压突然飙升,血管收缩,心肌缺血,甚至直接诱发心梗。

有数据显示,在情绪激烈波动后的两小时内,心梗的风险比平时高出两倍以上。医生常常提醒老人要心态平稳,不要为琐事大动肝火,其实背后有很明确的医学依据。

尤其是本身就有动脉粥样硬化或者心脏病史的人,一次剧烈情绪波动可能就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同时,长期缺乏运动也很危险。

有些人退休后整天坐在家里,要么看电视,要么打麻将,不愿意动。

殊不知,久坐不动会让血液循环变差,血脂堆积在血管壁上,斑块越来越厚,心梗风险自然水涨船高。

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指出,缺乏运动是心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久坐超过6小时的人群,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明显增加。换句话说,不运动比偶尔吃点油腻还更要命。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适度运动非常关键,不需要大强度跑步,散步、太极、慢骑车都能起到保护作用。

此外,还有一点容易被人忽视,就是随意停药。

很多心血管病人长期吃药控制血压、血脂或者血糖,但有的人觉得自己感觉还不错,就私自把药停了。殊不知,这样做极其危险。

因为这些药物是用来稳定病情的,一旦停药,血压和血脂会迅速反弹,血管内的斑块更加不稳定,极容易脱落形成血栓。

临床上有不少心梗患者,就是因为私自停药导致血管堵塞,最终进了急诊室。医生总是强调药物需要长期坚持,不是随便可以断的。

相反,如果因为副作用或者其他问题需要调整用药,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而不是自己做决定。

综合来看,这五件事——熬夜、暴饮暴食、情绪激动、久坐不动、随意停药——几乎覆盖了大部分心梗的诱因。

虽然听上去是生活中常见的小毛病,但却能直接威胁心脏健康。

尤其是有家族史或者已经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人群,更需要格外小心。

医生常说,心梗从来不是突然发生的,它往往是多种危险因素长期积累的结果。

在笔者看来,很多人对心脏的保护意识仍然不足。平时总觉得自己没问题,不重视体检,也不关注血压血脂变化。

殊不知,心梗一旦发生,死亡率非常高,黄金抢救时间极为有限。

与其到时候去医院抢救,不如提前做好预防。毕竟改变生活方式、注意这些细节,远比承担后果要轻松得多。

近期的一些流行病学数据也很有说服力。

中国心血管健康报告显示,我国每年大约有250万人因心梗去世,平均每分钟就有3到4人死亡。这背后不仅是疾病本身的问题,更和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抽烟、喝酒、饮食不当、缺乏运动、熬夜过劳,这些因素加在一起,才让心梗成为一个越来越严峻的问题。

你说,如果早点注意这些习惯,多少人能避开这样的悲剧。

因此,保护心脏其实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规律作息、饮食适量、保持心态平稳、坚持适度运动、遵医嘱用药,这些才是最实用的办法。总的来说,养成好习惯比什么都重要。

宁愿每天花点时间和朋友打打牌聊聊天,也比整天透支身体来得划算。打牌至少能放松心情、保持社交,不至于一个人闷在家里,远比那些危险习惯要安全得多。

换句话说,心脏就像一个特别敏感的“老伙计”,一旦被折腾得太狠,就容易罢工。

可如果善待它,规律生活,注意这几个关键点,它会安安稳稳地陪伴很长时间。

最后,提醒一句,生命只有一次,健康不是靠运气,而是靠每天一点一滴的积累。

总而言之,别再拿心脏开玩笑,改掉那些习惯,才是真的对自己和家人负责。

参考文献:

①颜流霞,厚磊,蔡小宁等。2015~2019年中国居民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和死亡特征分析[J]. 中国循环杂志, 2024, 39(10): 968-975.


②伏蕊,杨跃进,许海燕,等。中国不同性别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症状及诱发因素的差异分析。中国循环杂志2014:964-967.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9

标签:养生   打打牌   医生   心脏   血压   危险   习惯   血脂   中国   暴饮暴食   因素   血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