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宁阳县东庄镇陈美庄,一块深藏于村民家中的日军炮楼石匾重见天日,成为日军侵华的又一铁证。
这块石匾长90厘米、宽35厘米、厚7厘米,其上刻着“宁阳县陈美庄兴亚楼,皇军队长筱利道、县警队长李广谦、第九区自卫团团长马德恩监修”字样,保存极为完好,字迹清晰可辨,落款为民国三十年(1941年)。
发现这块石匾的,是村里的老住户王震。前些年,他在村头废弃已久的老学校宅基地上翻盖房屋。在拆到窗台时,一块规整的石板随着木框的松动而滑落,重重地砸在了地上。王震下意识地伸手扶住,指尖触碰到石板表面凹凸不平的刻痕。起初,他以为这只是一块普通的旧石料,但出于好奇,他舀来清水,一遍遍地冲洗石板。渐渐地,石板上“兴亚楼”“皇军队长”等字样在清水的冲刷下显露出来。
“小时候,我就听老人们说过,村西头曾经有一座日军炮楼,这块石板应该就是从那儿来的。”王震回忆道。
据史料记载,1939年秋末,日军在“自治会”交通站陈美庄村设立了据点,圈地修建了一处七八十米宽的大院,随后又在大院的东北角建起了炮楼,作为其侵略行径的据点。直至一一五师挺进纵队一部在地方武装的紧密配合下,彻底拔除了陈美庄的日伪军据点,那座象征着屈辱的炮楼也被拆除,后来石板被村民们用作基建材料。而这块被发现的日军炮楼石匾,被用作了村里学校的窗台。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今年8月,王震觉得是时候让这块石匾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了。于是,他小心翼翼地将石匾送到了村委会,交到了村支书宫玉伟的手中。
根据宁阳县委党史研究中心认证,“兴亚楼”牌匾作为日军侵华时期的直接物证,以其文字记录揭示了日军的军事存在、殖民意图及美化侵略的虚伪性。牌匾上明确标注日军、伪军姓名及修建时间(1941年),直接印证日军在宁阳地区的军事部署,进一步填补了宁阳地区日军侵华实物史料的空白。
宁阳县委党史研究中心进一步表示,“兴亚楼”牌匾的发现,一方面伴随民众口述史,使地方抗战史具象化,另一方面作为教育公众的重要载体,可以通过在公共场馆或纪念活动中展出,强化民众对民族历史的记忆,从伟大抗战精神中不断汲取奋进前行力量。
来源:大众新闻客户端
更新时间:2025-08-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