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俄罗斯在远东地区的动作越来越大,尤其是对中国的合作打开大门,这事儿得从2023年说起。那时候,俄乌冲突打得火热,俄罗斯经济被西方制裁压得喘不过气来,只能转向东方找伙伴。
中国作为最大的邻居,自然成了首选。2023年5月4日,中国海关总署正式把符拉迪沃斯托克港,也就是海参崴,列入吉林省内贸货物跨境运输的中转口岸。这意味着吉林的企业可以把货物从陆路运到海参崴,再通过海路转到浙江的舟山或嘉兴港,物流成本能降不少。
以前东北货物出海得绕远路,现在这条通道直接打通,帮东北企业省钱省时间。俄罗斯这么做,一方面是想拉近跟中国的经贸关系,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自己需要资金和技术注入。
紧接着,2023年5月18日,俄罗斯萨哈林州政府发通告,邀请中国企业去库页岛投资开发。这岛上资源丰富,有石油、天然气、林木和矿产。以前这些项目多是西方公司参与,比如美国的埃克森美孚和日本的Sodeco,但俄乌冲突后,这些企业撤得差不多了,项目停摆。
俄罗斯缺资金和市场,只能找中国接盘。中国企业已经在萨哈林1号和2号项目里有股份,现在机会更大,能进一步推动走出去战略。俄罗斯的远东开发规划从2018年就定下了,到2024年,中国企业在当地投了51个项目,总额8170亿卢布,涵盖天然气化工厂、公路桥和铁路桥。这些项目帮俄罗斯盘活经济,也给中国提供了原料来源和市场出口。
俄罗斯的这些举措不是心血来潮。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被踢出国际支付体系,美元储备缩水,经济增长乏力。西方企业撤离让萨哈林油田减产,到2023年5月才勉强恢复。俄罗斯石油天然气产业需要大量资金和技术,本土技术有,但资金和销路短缺。
中国成了少数几个还能合作的伙伴。2023年5月23日,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带一百多企业代表访华,谈石化、矿业、化工和金融合作。双方签了备忘录,俄罗斯希望中国填补西方留下的空缺。中国商品成了俄罗斯的平替品,轻工业产品大量出口到那边。
再看中吉乌铁路,这项目酝酿了20多年。早在1990年代,三国就调研过,但一直卡壳,主要因为俄罗斯担心影响自己在中亚的控制力。吉尔吉斯斯坦经济弱,对俄罗斯依赖大,贸易占比70%,民众多说俄语,60多万人去俄罗斯务工。俄罗斯过去总以各种理由拖延。但到2022年5月,吉总统扎帕罗夫说普京不再反对,2023年项目推进加速。
2024年6月6日,三国签政府间协定,12月27日在贾拉拉巴德举行启动仪式。中国国家主席发贺信,标志着铁路从新疆喀什经吉尔吉斯斯坦到乌兹别克斯坦安集延的线路正式开工。全长523公里,中国境内213公里,吉境内260公里,乌境内50公里。
俄罗斯的态度从阻挠变默许,甚至有媒体说这是给中国的大招,因为俄罗斯需要中国帮忙缓解中亚的影响力流失。俄罗斯远东开发的最新进展,到2025年还在加速。
2024年9月5日,第九届东方经济论坛在海参崴开,普京宣布追加一千亿卢布支持远东,合73.6亿人民币。远东成了俄罗斯经济新旗帜,未来发展靠这儿。2024年中国企业在远东项目达49个,能源合作升级,萨哈林天然气供应从每年10亿立方米增到12亿。
中国在亚马尔LNG项目有20%股份,帮俄罗斯缓冲制裁压力。俄罗斯财政部副部长说,俄企正探索进中国资本市场,发熊猫债融资。能源和原子能企业已获中国信用评级,首批发行在推进。这标志着中俄金融合作深化,人民币结算占比超50%,绕开美元制裁。
这些合作对俄罗斯是无奈选择。俄乌冲突让俄罗斯丢掉很多仆从国,只剩印度和中国保持合作。俄罗斯经济结构偏能源出口,工业失衡,战争消耗大。加强与中国贸易是现实需要。中国成了俄罗斯最大贸易伙伴,2023年贸易额2400亿美元,2024年达2448亿美元。
俄罗斯转向东方战略,从普京上台就提,但最近几年力度最大。远东地区外资项目中,中国占比最高,但也有印尼、白俄罗斯和印度参与。俄罗斯广撒网,多捕鱼,不是只对中国开放。
从中方角度,这确实是机会。东北振兴喊了20多年,现在通过海参崴和库页岛通道,能降低物流成本20-30%。中吉乌铁路建成后,图瓦资源能顺畅运到中国,帮中亚融入世界经贸。中国把俄罗斯逐步吸纳进经济体系,当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不光经济上必要,政治军事上也重要。利用这机会抬升国运,不算夸张。但得承认,合作有风险。
更新时间:2025-09-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