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亿天主教徒"精神领袖"去世,最后一天见了万斯,对华遗产成悬念

4月21日深夜,梵蒂冈紧急发布通告,全球13亿天主教徒的“精神领袖”、88岁的教皇方济各因中风后心力衰竭去世。而就在死亡前不到24小时,他还见了美国副总统万斯,这场会面直接将后者推上舆论风暴中心——有人质问万斯:“你到底和教皇说了什么? ”


方济各本名豪尔赫·马里奥·贝戈利奥,1936年12月17日出生于阿根廷,2013年当选天主教罗马教皇,成为罗马天主教会历史上首位非欧洲出身的教皇。在西方世界里,方济各是个很有争议的人物,这位史上最“叛逆”的教皇,用生命最后的时间给世界留下了大谜题。


万斯到访成导火索


2013年,本笃十六世辞职后,方济各继任教宗,而出生于阿根廷的他,搞了很多突破性的改革。在非洲,他推动本土化传教策略;在亚洲,他尝试与中国达成历史性协议。这种全球南方视角,彻底改变了以往以欧洲为中心的天主教权力格局。

在国际政治层面,方济各称赞中国有着伟大的文化和巨大的智慧,相信中西之间能够找到共存之道、尊重之道和欣赏之道。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严厉批评现任美国政府现在的种种行为,尤其谴责美国对加沙和巴勒斯坦的态度。2023年,方济各直接谴责以色列对加沙地区“手无寸铁的平民”进行轰炸是恐怖主义。


如此定性让美国和以色列非常难堪,而且他还谴责现在的美国政府的移民政策。因此,才有了万斯前去梵蒂冈的见面,也是想进行一波形象公关。


结果令人唏嘘的是,双方见完面,万斯祝完教皇身体健康的几个小时后,教皇就突然去世了。


根据梵蒂冈公开记录,就在教皇辞世前一天,4月20日下午3点,美国副总统万斯抵达梵蒂冈,最终与因健康问题未能主持弥撒的教皇方济各进行了会谈。


这场目的为“互致复活节节日问候”的会面仅持续了15分钟,比原定计划缩短了一半。而据多方透露,这一次短暂的会谈背后其实并不平静——主要聚焦于美国政府即将实施的大规模移民驱逐政策。


尽管会面气氛紧张,方济各还是为万斯三名未随行的孩子准备了三颗巨大复活节巧克力蛋,并赠送了梵蒂冈定制领带和念珠。万斯对教宗表达了敬意和祝福:“感谢您接见我。我每天为您祈祷。”教宗则以微笑回应。


万斯的幕僚称副总统此行“表达了对教宗的敬意”,但同时坚称美国政府的移民政策不会因宗教批评而后退。


当晚7点,方济各突然晕倒在书房,尽管医生紧急抢救,仍在24小时后宣告不治。


意大利《晚邮报》挖出细节:方济各3月底体检报告显示,他的脑部CT扫描“未见异常”,但死亡诊断却写着“急性中风”。神经科专家马尔蒂尼质疑:“中风通常有突发诱因,比如剧烈情绪波动。 ”



美国的副总统万斯瞬间成为众矢之的。尤其是一直以来,万斯的形象就挺逆天,被很多人批判“粗鄙不堪”,加之他近期还有很多逆天发言,比如去欧盟开会,直接在演讲里内涵全欧洲都是渣渣;谈论中国问题,居然说“中国人都是农民乡巴佬”。


所以好多外国网友猜测,这次弄不好是他把教皇气死了,还有教徒直接发问:是不是把教皇给谋杀了。


面对全球质疑,他紧急甩锅,发文表示:“我很高兴昨天能见到他,尽管他明显病得很重 。”


一位颠覆性的教皇


教皇方济各本名豪尔赫·马里奥·贝戈利奥,1936年出生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作为首位全球南方国家出身的罗马教皇,方济各的成长轨迹本身就是一部拉美左翼运动的缩影。


方济各青年时期恰逢拉美"解放神学"浪潮席卷整个大陆,即强调教廷负有服务贫苦大众的责任,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贫民窟里,方济各目睹了切·格瓦拉式的革命者如何将《圣经》与步枪结合,这种精神烙印也影响了他的一生。他会穿着褪色黑袍在难民收容所主持圣诞弥撒,甚至公开批评新自由主义是"谋杀穷人的新殖民主义"。


他的这种激进立场在2013年的教皇选举中,反而获得惊人突破。前教皇本笃十六世于2013年宣布辞职,成为近600年来首位在有生之年主动退位的教皇,枢机主教们之后投下的仿佛不只是首位来自南半球的教皇,更是对教廷千年官僚体系的一次"革命性反叛"。


但方济各的改革远不止于象征意义。比如——裁定LGBTQ+不算罪孽;呼吁公众尊重同性恋的神职人员;允许神父主持同姓婚姻,为同性恋伴侣赐福,挑战了天主教传统性伦理观;接纳女性成为主教会议成员,撼动了男性神职垄断体系;还一度因为美加墨的移民问题与特朗普发生过冲突。


上述操作也让方济各和保守派之间摩擦不断,2023年保守派甚至联名发布《教会危机宣言》公开反对,双方月初才刚吵过架:


方济各的应对之道是大量任命改革派枢机——目前罗马天主教会内部近80%的枢机主教都由方济各本人任命,在其任内擢升的136位枢机中,三分之二来自亚非拉国家,这为下届教皇选举埋下伏笔,也无疑加大了方济各的改革在未来的延续性。


而今,这位被誉为"21世纪最特立独行的宗教领袖"的离去,也将教廷推入了空位期的权力真空,更将全球信仰政治推向了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十字路口。按照惯例,全球各地的枢机主教们将在15天后齐聚西斯廷教堂进行"世界上最神秘的选举",重新选举新教皇。


对华政策遗产悬念


方济各最富争议的遗产是对华政策。


他担任教皇的12年间,曾多次公开表达对中国的热爱和祝福,称中国不仅是一个伟大的国家,也是一种伟大的文化,有着无穷的智慧,并试图推动改善中梵关系。他默许中梵临时协议,允许中国政府参与主教任命,这种务实态度引发教会内外激烈争论。


2018年,中梵首次签署了关于主教任命的临时性协议,方济各首次用中文发推文“新年快乐”,这被视为是中梵双边关系的历史性突破。


方济各始终坚持认为"在中国的地下教会与官方教会都是基督的肢体",这种包容立场虽未根本解决中梵矛盾,却为对话保留了可能,如今这项脆弱的平衡能否维持已成悬念。


此后,双方又分别在2020年和2022年两度将该协议延期2年。2020年方济各将官方文件里的“中国大陆”改为“中国人民”,同年时任美国国务卿蓬佩奧两次专程前往梵蒂冈,试图阻止协议的延长,都未成功,最后一次直接被拒见。

台湾地区主教团曾抗议“被梵蒂冈抛弃”,方济各却回应:“教会不应卷入地缘政治。 ”2024年续签《中梵主教任命协议》时,他特意选用中国产的丝绸制作弥撒祭衣。


然而,在如今复杂的地缘政治局势下,未来,继任教皇是否能抵挡住以色列游说集团和美国福音派的双重压力,谁也不能肯定。


毕竟美国保守派早就想扳倒他。福克斯新闻曾发文:“这个教皇是共产主义者! ”共和党议员克鲁兹甚至提议:“梵蒂冈应该换掉亲华派教皇。 ”


教皇方济各的离世,不仅是一位宗教领袖的告别,也是全球信仰与政治交汇点上的一个分叉口,天主教教义如何在保守派与普世派之间寻找平衡?下一位教宗,又将如何回应这个政治极化日益加剧的世界?


正如方济各最后一次信中所说:“我们必须不断思考那个来自异乡的撒玛利亚人,因为他才真正诠释了什么是爱。”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5

标签:梵蒂冈   天主教   美国政府   教宗   天主教徒   罗马   保守派   教皇   主教   美国   中国   悬念   遗产   精神领袖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