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突破!大脑想法直接转文字,中文“心声”首次被流畅破译

不用开口、不用动手,大脑里的想法就能直接变成文字或声音?

这听起来像科幻电影的情节,如今已经实现了重大突破。

近期《科学进展》期刊披露的 “思维字幕” 技术,能通过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解读复杂思维,生成连贯文字描述,而我国科学家更在中文解码领域拿下临床突破,让失语者 “心里话” 顺畅表达不再是奢望。

“思维字幕” 技术的核心突破,在于跳出了传统脑机接口只能识别单个词汇或简单动作的局限,研究团队让 6 名母语为日语的受试者观看 2196 个包含不同物体、场景和动作的短视频,同时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实时捕捉大脑活动。

通过掩码语言模型与深度神经网络的结合,系统能将神经信号转化为完整句子,不仅能描述静态画面,还能还原动态变化过程。

更让人意外的是,它还能解读回忆中的画面,在 100 个候选项中识别正确描述的准确率达到 50%,技能熟练的受试者回忆内容解码准确率接近 40%。

这项技术的落地速度比想象中更快,中国团队的突破尤其贴近我们的生活,10 月下旬有官方报道显示,上海岩思类脑联合华山医院等机构研发的植入式脑电大模型,已实现中文解码临床突破。

一名癫痫患者在医院接受了 8-10 根立体定向脑电图电极植入,这些纤细的 “神经探子” 深入不同脑区捕捉信号,仅用 100 分钟训练、朗读 54 个汉字后,系统就能输出流畅句子,还能通过拆解声母韵母,衍生出近 2000 个常用汉字的表达能力。

要知道中文有 418 个音节加 4 个语调,解码难度远超英文,而这套系统 10 个声母解码准确率超 83%,15 个韵母超 84%,半秒钟就能解析出完整中文语句。

目前脑机接口技术已在多个医疗场景崭露头角,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系统让渐冻症患者通过植入式设备实时对话,还能唱出简单旋律,合成语音理解率达 60%,远高于患者自身 4% 的可懂度。

在我国荆州中心医院,脑机接口康复系统通过 “脑电采集 — 信号分析 — 运动反馈” 闭环,帮助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华山医院更启动了全球首个脑机接口多中心队列研究,对一批患者进行长期疗效观察,积累真实世界数据以形成可推广的技术标准。

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配套支持和规范也在同步跟进,今年 7 月,工信部等 7 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到 2030 年培育 2 至 3 家全球领军企业。

国家药监局已批准发布我国首部脑机接口医疗器械标准,还有 3 项相关标准正在制定中,上海、北京等地也出台了专项行动方案,聚焦医疗级场景推动技术落地。

隐私与伦理保护同样没有缺位,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发布的伦理指引,要求神经技术研究必须获得有效知情同意,保障参与者对脑数据的访问、更正和删除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发布了《神经技术伦理建议草案》,将 “认知自由、心理隐私” 列为技术发展底线,明确任何人有权不被强制监测或解码大脑活动,这些规范为技术发展划定了红线,让创新能在安全轨道上推进。

从实验室的技术突破到临床的实际应用,从国际团队的探索到中国方案的落地,脑机接口正在一步步破解 “人心难测” 的难题,这项技术不仅能为失语者搭建沟通桥梁,还能助力神经科学研究,甚至推动人机交互方式的革命。

随着技术准确率不断提升、伦理框架日益完善,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人受益于这份科技红利,让每一个 “沉默的心声” 都能被听见。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7

标签:科技   中文   心声   流畅   大脑   想法   文字   技术   接口   患者   神经   伦理   准确率   系统   韵母   上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