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内需弹性开始变小
4月至5月,中美贸易摩擦经历了落地-激化-僵持-缓和等阶段。日内瓦联合声明落地后,两国恢复贸易往来,关税摩擦阶段性缓和。本文将试图根据数据还原4月关税冲击之下基本面的真实面貌和各经济主体的决策行为,探究哪些具有阶段性,哪些还将持续?
抢出口+关税缓和之下,外向型行业仍有隐忧:
(1)总量视角来看:抢转口支撑下4月出口金额同比增速大超预期,录得8.1%,但同期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速仅有0.9%,背离或受两个原因影响:一方面,企业选择优先消耗现有库存,符合外部不确定性下的经营决策逻辑;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对冲手段更丰富,受到冲击更小,4月大、中、小型企业制造业PMI环比分别下滑2个百分点>1.1个百分点>0.9个百分点,亦能提供一定印证。
今日公布的5月EPMI指数为51,环比上升1.6个百分点,受出口订货分项大幅回升10.8个百分点支撑,但仍低于季节性均值;生产分项环比回升1.8个百分点,改善速度同样慢于下游需求。种种迹象表明现阶段企业补库意愿并不强烈,贸易摩擦缓和后,企业生产经营实际修复速度也存在预期差。
(2)从分行业数据中寻找更多证据:选择出口依赖度较高、对美出口占比较高的13个交叉行业作为样本,其中:4月仅电器机械行业生产加快0.4个百分点,其余各行业生产同比增速平均降幅为1.8个百分点;可以认为4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下滑1.6个百分点,主要是受到了外向型行业生产放缓的拖累。那么这种特征是否会延续下去呢?我们认为,当下游订单从关税政策的限制中恢复后,更为重要的变量是利润。在利润垫较薄的前提下,企业很难继续扩大生产、增加投资。13个样本行业中,仅运输设备制造业、文教娱乐用品制造业、皮毛羽鞋制造业PPI同比维持正增,其余各行业PPI同比仍在显著负增区间,近半数行业4月跌幅进一步加深。
实际上,出口行业的以价换量已经持续逾一年,并非关税扰动下的阶段性特征。如果说4月外贸企业选择加速去库是刚性关税限制下的无奈之举,那么5月关税摩擦阶段性缓和后,“增收不增利”的问题依然存在,额外增加的10%对等关税对利润来说仍是沉重负担,也势必累及企业远期决策。
内需方面,4月数据回踩暴露了其他内生性问题:
(1)房地产销售脉冲走弱、房地产投资负向拖累有再度加深的迹象。去年二季度以来,房地产投资对实际GDP拖累的季度时点值分别为-1.11个百分点、-1.08个百分点、-1.04个百分点和今年一季度的-0.81个百分点,实现了以负向拖累缓和的方式支撑经济大盘。但如二季度保持现有增速,那么来自地产的拖累则会重新加深至-0.97个百分点,意味地产投资需要重新寻底,也给总量经济带来额外压力。(2)投资对设备更新政策依赖度继续上升,而新质生产力对投资贡献率开始下滑。今年1-4月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速为18.2%,64.5%的投资增长来自设备更新贡献,而新质生产力相关行业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由年初的20.4%下滑到19%,新旧动能切换速度再度放缓。除了新质行业与出口优势行业存在交叉,监管层面也有防止新兴产能盲目扩张的考量。(3)消费对旧换新政策依赖度继续上升。1-4月规上以旧换新类行业累计同比增速为9.4%,快于全部社零增速4.7个百分点,且两者间差距还在不断拉大,指向非政策导向型消费动能偏弱;服务业零售增速继续慢于服务业生产;(4)通胀、信贷数据等揭示内生需求实际成色的变量尚无触底迹象。
以4月初对等关税落地为分界点,外向型行业可能已经产生了一定疤痕效应,尽管市场此前对抢出口将支撑二季度形成一定共识,但其实际贡献度或存预期差。因此,比外需不确定性更为严峻的,是内需向上弹性开始变小、未来基本面不确定性进一步上升,货币政策也有必要继续保持支持性立场。配合负债端成本下降和资金面平稳共振,利率向上调整的空间也将被进一步压缩。债券市场有望从积蓄力量的试多逐步过渡到坚定做多,迎来新一轮行情。
朱德健 SAC:S0360622080006
免责声明
更新时间:2025-05-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