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后这个阳气食材越早吃越好,每天2片,把阳气直接囤进身体里


前几天写了夏季祛湿的文章,然后好多朋友留言:

“夏天这么热,还要吃什么温性的东西补阳气吗?”

还有朋友私信说:“我看网上都说三伏要吃姜,但是这大热天的,吃姜不是火上浇油吗?”

看到这些留言,发现大家对“春夏养阳”这个概念还是有些困惑的。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被古人奉为宝贝的夏季阳气食材——伏姜

或许有朋友会问了,你不是总说要顺应天时吗?夏天这么热,再吃温热的姜,这不是热上加热吗?

其实这个质疑很正常,我刚开始学中医的时候也有同样的疑惑。但《黄帝内经》告诉我们“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句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中医讲究“内外有别”。夏天虽然外界炎热,但人体内部却是“阳气在表,胃中虚冷”。就像古人说的:“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意思是夏季阳气都浮到体表了,内里反而空虚。

再加上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空调一吹就是一整天,冰饮一喝就是好几杯,这种“外热内寒”的状态就更明显了。所以夏天吃姜,不是火上浇油,而是给内在的阳气“加把火”,帮助身体找回平衡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要夏天吃姜,为什么一定要吃“伏姜”呢?普通的生姜不行吗?

——答案很简单,因为伏姜不一般!

伏姜,顾名思义,就是三伏天晒制的姜。《验方新编》记载:“于三伏日将生老姜切片,日晒夜露四十九日足。”经过三伏天烈日的“洗礼”,生姜从饱满晒到干瘪,从辛辣变得温和,最重要的是——它吸收了满满的“太阳能”。

与普通生姜相比,伏姜的辛辣减弱了,温热的特性却增强了。温而不燥,正适合现代人这种体内阳虚、又容易上火的体质

那么,有没有简单易学的伏姜制作方法呢?

当然有!今天我就教大家两种最实用的做法

第一种:经典伏姜片

选用新鲜的老姜,洗净后切成0.3厘米厚的片,不要切太薄,避免姜味流失。把姜片平铺在竹筛或透气的容器中,放到太阳底下暴晒。

注意啊朋友们,一定要选择气温35度以上的晴天,这样太阳的阳气才足够“猛烈”。每天日出后放出去晒,日落前收回来,避免夜露。随着水分蒸发,姜片会慢慢皱缩变黑,这就对了!

一般晒个3-7天就差不多了,晒好的伏姜片干燥皱缩,颜色发黑,闻起来还有淡淡的姜香。密封保存在阴凉处,可以用一整年。

第二种:红糖伏姜

这个方法是在晒姜的时候加入红糖一起制作。先把生姜切片,然后和红糖按3:1的比例混合,放在阳光下暴晒

为什么要加红糖呢?红糖性温味甘,能够“辛甘化阳”,不仅增强了补阳的效果,还能制约生姜过于辛散的部分。很多朋友喝姜茶容易上火,但是喝红糖伏姜茶反而不会,就是这个道理。

怎么吃最有效?

每天早上起床后,取2-3片伏姜用开水冲泡,当茶饮用。记住是早上喝,不要晚上喝,因为“上床萝卜下床姜”,晚上吃姜容易影响睡眠。

如果是红糖伏姜,可以直接冲泡成甜水喝,着凉感冒的时候大人小孩都适合。脾胃虚寒比较严重的朋友,还可以加几颗大枣一起泡,双补脾气,效果更好。

特别提醒:

不过要注意,阴虚体质的朋友——就是那些经常手脚心发热、口干眼干、心烦易怒的人,最好别吃伏姜。还有内热重的朋友,比如有肺热咳嗽、胃热呕吐、口臭、痔疮出血的,也要避免食用。

每天的量也要控制好,不要超过5片,多了容易上火。

记住一句话:养生不在于用多贵的药材,而在于顺应天时,用对方法。

三伏天晒伏姜,就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智慧。趁着现在伏天正盛,朋友们赶紧行动起来,给自己和家人准备一些伏姜吧。把太阳的能量收集起来,囤进身体里,为秋冬储备满满的阳气。


来源:CQTV安全与法

温馨提示:本文所载的健康相关信息仅供参考,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不能直接作为任何健康干预的依据。在采取任何预防、治疗或治愈的措施之前,请先与医生进行沟通。

文中所提姓名均为“化名”,切勿对号入座


(蓬莱融媒体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2

标签:养生   阳气   身体   红糖   生姜   伏天   姜片   朋友   夏天   火上浇油   夏季   太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