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2日,英国议会以紧急程序通过《钢铁行业(特别措施)法案》,授权政府强制接管中国敬业集团控股的英国钢铁公司,而这也是英国自2008年银行业国有化以来最大规模政府干预。
这家成立于2019年的中资企业,因曾以5000万英镑收购濒临破产的英国钢铁公司,并承诺十年内投资12亿英镑升级设备的行动,一度被英国媒体称为“东方救世主”。
然而在仅过五年后,英国政府却突然以“国家安全威胁”为由,动用法律手段强行接管,甚至威胁不配合的高管将面临两年监禁,这一行为也因此被国际舆论视为“明抢”,并引发了广泛关注。
英国钢铁工业曾是世界工业史上的标杆,从工业革命时期的辉煌到21世纪的绿色转型,英国钢铁业历经多次涅槃重生,其技术创新与产业变革深刻影响了全球制造业格局。
英国钢铁工业的崛起始于19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1856年贝氏麦转炉的发明使钢铁生产效率大幅提升,1864年平炉技术的应用更奠定了其技术领先地位。
凭借煤炭资源优势,英国在20世纪初成为全球最大钢铁生产国,产量一度占世界四分之一,然而二战后产能过剩、技术迭代滞后及能源成本上升导致行业竞争力下滑。
这样的结果使得英国政府只能选择下场的,并在1967年通过了《钢铁法案》,将14家国有钢铁企业合并为英国钢铁公司,试图通过国有化整合资源,挽回着英国行业竞争力下滑的损失。
但是让英国政府没有想到的是,这样的举措虽然直接让英国钢铁公司掌控了英国全球90%钢铁的产能,但同时也伴随有着效率地下的隐患。
在1980年撒切尔政府推行私有化改革,英国钢铁公司于1988年完成私有化并上市后,不仅没有扭转现状的,反而是在面对全球钢铁产能过剩及低成本新兴市场的竞争,BSC呈现出了持续亏损状态。
在这之后的英国钢铁公司也是经历过了多次的被收购,改名,但依旧未能扭转局势的,甚至在2019年,英国钢铁公司还因未能获得政府援助,再度破产的直接引发了2.5万人失业危机。
在这样的困境下,英国钢铁的存在一度成为了英国政府最为头疼的存在,而这一存在,直到2020年,随着中国河北敬业集团的介入,收购英国钢铁,并承诺投入12亿英镑升级产能,直接推动了钢铁厂的能源效率与环保改造。
同时巩固英国本土市场并开拓马来西亚等海外订单,接管后首月即拿下610吨型钢出口订单,重塑团队信心。
因此这一收购被英国媒体视为“炼钢业新篇章”,也标志着中国资本首次深度介入英国钢铁产业,但行业困境并未根本解决。
2024年,塔塔钢铁关闭威尔士塔尔伯特港主要钢铁厂并裁员2500人,直接使得英国粗钢产量跌至1932年大萧条以来的最低点,仅600万吨,同时因电弧炉技术虽能降低碳排放,但需更少人力,也导致了传统钢铁工人面临失业风险。
这样的表现也体现了在英国推行的绿色转型政策下,面临着的“环保与就业”的权衡,虽然电弧炉替代高炉可减排70%,助力英国2050净零目标,但失业工人抗议和工会压力迫使政府介入谈判。
当前的英钢已连续四年实现盈利,成为“一带一路”产能合作的典范,然而面对全球钢铁行业绿色转型压力,敬业集团需持续加大低碳技术研发投入,平衡环保成本与经营效益。
只是就在中英合作进行的如火如荼之际,在2025年4月12日,英国议会打破惯例紧急召开复活节休会期会议,以闪电速度通过相关法案,直接赋予政府接管英国钢铁公司的权力。
这一举措不仅标志着自马岛战争以来英国首次在休会期启动紧急立法程序,更揭示了该国钢铁工业濒临崩溃的危机,以及政府为维护战略产业所展现的“不惜代价”的决心。
英国政府的态度经历了从“欢迎投资”到“安全审查”的转变,2020年收购时,英国政府期待中国资本填补产业缺口;随着脱欧后经济困境加剧,部分政客将钢铁业视为“战略资产”,指责中方“控制关键产业”。
该法案标志着英国政府对战略产业的“安全优先”政策转向,其执行效果将深刻影响中英经贸合作及全球资本对英国市场的信心。
只是此次紧急法案的通过,看似是对钢铁产业的一种担忧,但实则是将经济问题政治化,同时也暴露了英国在产业转型压力下的焦虑。
英国政府的授权中包括直接接管英国钢铁公司的日常运营,以及订购原材料、维持斯肯索普工厂高炉运转等核心生产活动,同时表示若企业拒绝配合,政府可采取强制措施保护资产,甚至进入工厂执行指令。
这样的表态直接引起了国际上的重点关注,同时也引起了中方的批评,对此中方进行明确表态,批评英国将经贸问题政治化,并警告此举损害国际投资者对英国法治环境的信任。
中方强调,双方应通过协商解决当前英钢经营面临的困难,而非采取单边干预措施,英国政府以“战略安全”为由接管中资企业的行为,实质是将经贸合作“泛安全化”和“政治化”,严重损害了中企合法权益。
对此中方发出警告,英国政府此举可能破坏国际投资者对英国市场规则稳定性的信任,尤其是对战略行业外资企业的“强制国有化”将引发长期负面效应。
英国政府在关税战与经济衰退压力下,选择以牺牲中企利益的方式转移矛盾,不仅暴露其虚伪的双标面目,更将加剧外资撤离、信誉崩塌的恶性循环。
当商业文明被政治操弄侵蚀,最终买单的是整个国家的未来,而在这场博弈中,中国企业的维权之路虽艰难,但唯有坚持法律与规则,才能为全球化时代注入理性之光。
不知道您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喜欢文章的话记得点赞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信源:
《“史无前例”!英国政府将接管英国钢铁公司》——北晚在线
《英国政府公布草案,允许政府接管可能关闭的钢铁资产》——新浪财经
《英方通过法案允许接管中资拥有的英国钢铁公司 外交部回应》——财联社
更新时间:2025-04-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