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在评估,不到24小时,美方新关税生效,特朗普在等中方签字

中美贸易战又起波澜!

中国正在评估美方的诚意,想看看对方到底有多大决心。

结果不到24小时,美国对中国跨境电商下狠手,取消对华“小额豁免”,新关税一落地,Temu、Shein等电商平台直接被砸懵。

而特朗普摆出一副强硬姿态,正坐在一旁等着中方签字,颇有点“看你怎么办”的味道。

这关税到底会带来啥影响?中国会不会跟美国重启谈判?

文案:凤梨 编辑:凤梨

5月2日,美国对中国跨境电商的新关税正式开征,瞄准的是那些800美元以下的小额包裹,直接加上了120%的关税,或者每件100美元起步。

这一下,彻底把中美贸易的火药味给点燃了,那些从中国大陆和香港发出的便宜货,价格瞬间翻了好几倍。

有些小商品甚至涨了377%,这还让民众怎么买得下手?

Temu(海外版拼多多)和Shein首当其冲,直接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Temu反应挺快,立马暂停了从中国直发商品,改用美国本土仓库发货,可这哪是那么容易的事?仓库发货听着简单,背后却是物流成本蹭蹭往上涨,清关手续一拖再拖。

消费者下单后,等着等着就没耐心了,货到手的时候,早就没了当初下单那股新鲜劲。

Shein的情况也差不多,低价一直是它的杀手锏,现在价格一抬高,美国消费者自然就有点不乐意了,网上订单量下滑,平台的日子也不好过。

这还不算完,物流链条直接被打乱了。过去靠“小额豁免”政策,这些包裹在美国海关那几乎是畅通无阻。

现在加了关税,每件货都得查,流程一复杂,堆积的包裹越来越多,卖家急得跳脚,买家等得抓狂,整个跨境电商的节奏都被搞得乱七八糟。

美国政府想着用关税给中国电商来个下马威,可没想到,这把火烧得自己也挺狼狈。

消费者这边最先炸了锅,以前在Temu上买件衣服,十几美元就搞定,现在价格翻倍,谁还愿意掏钱?

有人算了笔账,就算加了税,中国商品的价格还是比Amazon上的低一点,可这点差距根本填不上物流拖延带来的烦躁。

买东西嘛,图的就是个痛快,现在等货等得心累,谁还管你便宜几块钱?

更麻烦的是美国海关。

2024年,光是靠“小额豁免”进来的包裹就有14亿件,这数字多到吓人。

现在政策一变,每件包裹都得过一遍关税关,就算只抽查1%,那也得多少人手去处理?海关本来就忙得不可开交,这下更是乱成了一锅粥。

包裹堆积如山,处理速度跟不上,消费者的抱怨声一浪高过一浪。

经济上的负担也不小。

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做过测算,取消“小额豁免”后,每个美国人平均得多掏34到41美元,一年下来全国得多花110亿到130亿美元。

这钱从哪儿来?还不是从老百姓的口袋里掏。

特朗普政府说这是为了保护本土企业,可现实是本土企业没见着什么好处,消费者的钱包倒是先瘪了。

工厂不会因为一个关税政策凭空变出来,到最后企业和老百姓只能咬着牙买中国商品。

美国这边忙着加关税,中国电商却没坐着挨打。

Temu和Shein早就不是只会靠低价混日子的平台了,这回关税一压上来,它们反倒露出了硬核的一面。

Temu暂停直发后,迅速加大了美国本土仓库的投入,虽然短期内成本高了点,但长远看,这反而是个机会。

本土发货能缩短物流时间,避开清关的麻烦,消费者体验一好,市场份额说不定还能再涨一波。

Shein也没闲着,它本来就在美国布局了不少仓储,这次干脆加速了本地化的步伐,价格涨了是事实,但跟美国本土品牌比起来,它还是有优势。

况且,这两家平台的用户群早就习惯了花小钱买好货的模式,关税再怎么加,也挡不住消费者的购买欲。

这波操作下来,关税的冲击没想象中那么致命。

相反,中国电商借着这股东风,把“美国本地卖家+仓储”的模式跑得更顺了。

说到底,美国想靠关税把中国电商挤出去,怕是没那么容易,这些平台在高压下成长,适应能力强得很。

特朗普为什么非要在这个节骨眼加关税?说白了,还是政治需要。

他在内阁会议上放话,说中国被“打得很惨”,可转头又补了句,希望能跟中国签个贸易协议。

这前后矛盾的表态,暴露了他的真实想法。

美国经济这几年不太好过,制造业回流计划没啥起色,特斯拉想搬到墨西哥还被“二次关税”卡了脖子,眼看着选举临近,他得给支持者交个答卷。

加关税就是他的组合拳之一。

一方面,给中国施压,逼着中国坐下来谈;另一方面,向美国民众展示强硬态度,证明自己能“管住”中国。

可这招真管用吗?不见得。美国消费者不买账,经济数据也不好看,他嘴里喊得响,心里却盼着中国赶紧签字,好给自己脸上贴点金。

问题是,中美贸易从来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的。

中国有自己的节奏,特朗普急得团团转也没用,他等着中国签字,可中国压根没打算配合他的时间表。

这场戏,他演得热闹,效果却还得打个问号。

中国这边面对美国的关税大棒,表现得相当淡定。

5月2日商务部表态,说“正在评估”美方的诚意。

这话听着简单,背后意思可不浅,什么叫诚意?就是要美国取消单边关税,坐下来平等地谈。

中方这话说了不止一次,立场很清楚:谈可以,但得有底线,不能让美国牵着鼻子走。

这冷静不是没底气,而是有准备。

看看中国电商的表现,Temu和Shein的调整速度就够说明问题了,关税短期内有点疼,但长期看,中国在价格、品种和物流上的优势还在。

美国消费者离不开中国货,这仗一时半会打不垮中国。中方不急着还击,也不急着谈判,就是在等,等美国自己露出破绽。

新关税落地了,影响是实打实的,但这场博弈远没到收尾的时候。

美国这边,关税加了,消费者怨声载道,海关忙不过来,经济负担还得自己扛。

中国这边,电商在调整中站稳脚跟,态度沉稳,留足了回旋空间。

特朗普想速战速决,可现实是,这场贸易战压根不是一天两天能分出胜负的。

信息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6

标签:科技   关税   中方   中国   小时   方新   美国   消费者   小额   包裹   本土   中美   价格   美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