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电力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正因为全世界的人口都对用电有需求,所以国家的发电量就尤为重要。
根据有关部门的数据显示,美国的发电量就一直位居世界前列,几乎没有什么国家可以超越美国的4.4万亿度数额。
就连以人口著称的印度,发电量也只有1.9万亿,那么中国又达到了多少呢?
美国的电力行业起步挺早,早在 1882 年,爱迪生电气公司就建起了世界上第一座商业发电站。
一开始用的是直流供电,后来换成了交流系统,之后电力工业就发展得特别快,发电装机容量、机组容量还有年发电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世界第一,发展速度甚至超过了国民经济。
2023年,美国发电量达到了4.4万亿瓦,但亮眼成绩的背后,其实藏着不少担忧。
一方面,电网设施太老了,很多变压器之类的设备都用了四十多年,跟不上越来越大的电力需求。
另一方面,遇到极端天气,供电就容易出问题,比如 2021 年得州的风暴,就导致了大面积停电。
而且不同区域的电网相对独立,协调调度起来很费劲,没法灵活调配电力资源。
最近这些年,美国在加快电力转型。
一边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这些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量一直在增加。
另一边,推进智能电网建设,提高电网的智能化水平,这样能让电力系统运行得更有效率、更可靠。
但转型过程中挑战也不小,传统能源的利益集团势力很大,会阻碍新能源政策的推进。
而且新能源发电有间歇性和波动性,这给电网稳定运行带来了麻烦,相关的储能技术也还不成熟。
同时,输电线路建设跟不上,满足不了新能源电力的输送需求,可建新路又面临审批麻烦、成本太高这些问题。
所以,目前美国面临的是转型阵痛,但另一个人口大国却还在为 "够不够用" 发愁。
2023 年印度发电量达到 1.9 万亿度,这个数字看起来不算小,较十年前几乎翻倍,能看出这些年印度电力行业确实在稳步增长。
要知道,印度这些年经济增速快,用电需求猛涨,光是 2023 年电力需求就同比增长了 8.5%,能保持供电不脱节已经很不容易。
但印度电力系统的问题也不少。
最头疼的是发电结构太依赖煤炭,2023 年煤电占比还高达 73%,不仅碳排放量大,还得年年花大价钱进口煤炭。
去年夏天就因为高温导致用电激增,加上进口煤跟不上,13 个邦都拉闸限电,连首都新德里都没能幸免。
区域不平衡也是老大难。
像孟买、班加罗尔这些大城市供电还算稳定,可农村地区还有 2 亿多人用不上可靠电力,一到旱季水电站出力不足,偏远村庄经常整月没电。
更麻烦的是电网老化,全国超 60% 的输电设备使用超过 25 年,去年雨季就因为线路老化引发 120 多起停电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 50 亿美元。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印度也下了不少功夫。
政府提出 2030 年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 500GW 的目标。
并且他们还在搞特高压输电项目,想把北部的水电、西部的太阳能送到东部工业带,目前已经建成两条跨国输电线路。
另外,“全民用电计划” 让 99.9% 的村庄通了电,虽然供电不稳定,但总算让老百姓用上了电。
不过这些努力也遇到不少阻碍。发展可再生能源需要大片土地,可印度土地私有率高,征地纠纷不断,不少风电项目因为农民反对被迫搁置。
资金也是个大问题,电力行业欠债超过 1000 亿美元,很多邦的电力公司连买煤的钱都凑不齐,更别说投资新设备了。
技术上也依赖进口,太阳能板 80% 靠中国供应,特高压设备得从德国、中国买,自己造不出来。
2023 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刚到 12%,离目标还差得远。
而且随着电动汽车、空调普及,预计 2030 年电力需求会翻一番,到时候能不能扛住,还是个未知数。
不过,当印度还在解决 "有无" 问题时,中国已经在电力赛道上跑出了令人惊叹的速度。
中国电力这些年发展得特别快,已经从以前电力不够用,变成现在电力充足了。
2023 年发电量达到 8.8 万亿千瓦时,占了全球总量的四分之一,这分量可不轻,差不多等于美国和印度加起来的发电量。
不光发电厉害,输电能力也跟着上来了。
特高压输电线路总长超过 6.6 万公里,形成了 “西电东送、北电南供” 的大网络,输电能力比 2010 年提高了 3 倍。
之所以能取得这些成就,一方面是因为咱们有制度优势,另一方面技术创新也很给力。
咱们能集中力量办大事,跨区域调配能源这事儿才能成,而且通过 “五年规划” 一直引导着电力投资,光 “十四五” 期间就计划投超 2.9 万亿元。
技术上更是从跟着别人跑到自己领跑,特高压设备现在全是咱们自己造的,光伏组件产量占了全球的 80%,就连三代核电 “华龙一号” 也实现了自主化。
同时,市场化改革也让电力行业更有活力,现在电力现货市场覆盖了全国 70% 的区域,电价机制也更灵活了。
中国电力发展的意义可不小。对内来说,它支撑了经济每年 6.2% 的增长,让 14 亿人都能用上电,农村电网改造后,户均供电容量提高了 7 倍。
对外呢,也给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了经验,咱们的光伏、风电产业链帮助发展中国家把可再生能源装机成本降低了 40%。
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力系统,中国的绿色转型对实现《巴黎协定》目标很关键,也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积累了实践经验。
美国 4.4 万亿度藏着基建老化的病,印度 1.9 万亿度透着发展艰难的痛,中国 8.8 万亿度则写着从落后到领先的硬气。从凭票用电到全球第一,靠的是电网工人在零下 30 度的塔上作业,工程师在沙漠调光伏板,科研人员熬夜攻特高压。这不是运气,是一个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必然。
电力的故事还没完,美国能不能破转型瓶颈,印度能不能补基础短板,中国怎么在绿色发展上再提速?但有一点肯定:谁攥紧电力主动权,谁就能在未来抢得先机。
信息来源:
更新时间:2025-07-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