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将至,一年中阳气最盛、腠理开泄的时节即将到来。此时正是借助自然之力祛除体内深藏寒湿、培补阳气、强壮体魄的绝佳时机。
中医传统外治法中的“长蛇灸”,正是这“冬病夏治”理念的杰出代表,被誉为“灸中之王”。
脊柱“能量唤醒”:长蛇灸
长蛇灸,也被称为“铺灸”或“督脉灸”,顾名思义,其施灸部位沿人体背部正中脊柱铺开,宛如一条长蛇。它并非简单在穴位上施灸,而是在整个督脉及两侧的膀胱经区域,铺上厚厚一层特制姜蓉,再在其上放置艾绒柱进行艾灸。
核心原理
集火力、药力、经力三重能量:
1.督脉为阳脉之海: 脊柱正中的督脉总督一身阳气,是人体阳气的“高速公路”。长蛇灸覆盖督脉,能高效激发、振奋全身阳气;
2.膀胱经通达脏腑:脊柱两侧的膀胱经上分布着对应五脏六腑的背俞穴。长蛇灸覆盖此区域,能通过经络将热力药力直接送达脏腑深处;
3.生姜温通散寒:生姜性辛温,具有强大的温经散寒、活血通络之效。铺灸时使用的姜蓉,其辛温之性与艾热结合,能深入体内驱散寒湿;
4.艾灸扶阳固本:艾绒燃烧产生的温和热力和独特药性,穿透力强,能温通经络、驱散寒邪、补益元气。
冬病夏治的“黄金搭档”:三伏长蛇灸
三伏天人体阳气向外升发,毛孔开张,气血通畅。此时进行长蛇灸,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1.渗透力更强:开放的腠理使得艾灸的阳热之气和姜的药力更容易渗透入体,直达寒湿积聚的病所;
2.排邪更彻底:强大的温阳之力能最大程度地“融化”体内沉积的寒湿、痰饮等阴邪,并通过汗液等途径排出体外;
3.补阳更高效:顺应自然界旺盛的阳气,补充人体亏虚之阳,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效果,为秋冬季节储备充足能量。
调理身体
尤其适用于中医辨证属于“虚、寒、湿、瘀”的人群。
顽固虚寒体质
常年怕冷、手脚冰凉、喜暖恶寒、易感冒、抵抗力低下。
各类痛症
慢性颈肩腰腿痛(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骨关节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遇冷加重者。
呼吸系统问题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遇冷或冬季易发或加重)、过敏性鼻炎、反复感冒。
消化系统问题
慢性虚寒性胃痛、腹泻、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妇科问题
虚寒性痛经、月经不调、宫寒不孕、产后身痛。
亚健康状态
易疲劳、精力不足、面色苍白或晦暗、情绪低落(属寒湿困阻者)。
强身健体
健康人群在三伏天做1-2次长蛇灸,有助于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温热舒适的能量洗礼:体验长蛇灸
1.俯卧准备:患者俯卧于治疗床上,充分暴露背部。
2.铺姜打底:沿脊柱及两侧膀胱经区域均匀铺上新鲜打制的姜蓉(约2-3厘米厚)。
3.置艾施灸:在姜蓉上放置长条状的特制艾绒柱,分段点燃。
4.温煦渗透:艾绒燃烧产生持续的温热感,姜的辛辣温通与艾热协同,热力温和而深透,常伴有微微出汗,感觉舒适放松。整个过程约1小时。
5.清洁整理:艾绒燃尽后,小心移除姜蓉,清洁背部皮肤。
温馨提示
专业操作:长蛇灸需由经验丰富的中医师或灸疗师操作,精准控制温度和时间,避免烫伤。
并非人人适用。以下人群不适宜进行长蛇灸:
(1)体质壮实、实热证、阴虚火旺者(如高热、烦躁、大便秘结、舌红苔黄)。
(2)孕妇腹部、腰骶部。
(3)皮肤有破损、溃疡、感染者。
(4) 严重心肺功能不全、高血压控制不佳者。
(5)对艾烟或生姜过敏者。
(6)过度疲劳、过饥、过饱、醉酒状态。
灸后养护
灸后注意保暖,避免吹冷风、直吹空调,忌食生冷寒凉,4小时内不宜洗澡,多喝温水。
长蛇灸凭借其作用面积广、穿透力深、温补力量强的特点,在三伏天这个“天时”加持下,能有效祛除深伏体内的寒湿痼疾,显著提振人体阳气,改善虚寒体质和各种寒湿痹痛。它是中医“治未病”思想和“冬病夏治”理论的完美实践。
科室简介
南昌市中心医院(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科秉持“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治未病理念,为亚健康、易患疾病人群、慢性病患者及病后康复人群提供治疗服务。
服务项目包括中医体质辨识(体质调养)、中医健康指导、健康状态评估、纯中药调治(中医经方辨治疾病)、冬病夏治、中医膏方调治(个性化膏方)、中医茶饮调治(降糖茶、降脂茶、降尿酸茶、降压茶等)、中医酒疗(补肾、补血、补气、补阳等酒剂)、中医非药物疗法等特色服务项目。科室擅长代谢性疾病、中风后遗症、脾胃疾病、慢性疲劳综合症、睡眠障碍、脂肪肝、习惯性便秘、颈肩腰腿痛、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妇科炎症、更年期综合征、男性疾病(阳痿、早泄等)的防治等。
来源:;南昌市中心医院(老福山院区)
通讯员:万子萌 潘鑫琦
编辑:黄萌楣
审校:陈师睿
核发:戴利红
图片: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更新时间:2025-07-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