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天刚亮,68岁的王大妈打开水壶,泡上一杯绿茶,一边听着广场舞的音乐,一边回忆自己这些年的生活。她的这个喝茶习惯已经保持了二十多年。可前阵子,邻居又在小区群里转发“长期喝茶会致癌?”的消息,让王大妈心头一紧,也开始纳闷:难道坚持多年的这个小习惯,真的隐藏着健康危险?
茶,是我们日常生活里再普通不过的一杯饮品。可是,它到底是“防癌神器”还是“致癌隐患”?或许你的家里也有老人悄悄在担心,甚至有人因为一则网络新闻就彻底戒掉了茶。然而,真相到底是什么?
前不久,一项涉及45万中国成人、历时10年的大型流行病学研究揭示了答案。本期,我们就深挖这份“喝茶与癌症风险”的深度报告,带你全面认知“喝茶”背后的健康玄机。其中,第3个细节,大多数人都容易忽视。
很多人把“喝茶防癌”当作一种常识,尤其在中国这样的“茶文化土壤”里,几乎家家都有一罐好茶。但近年来,部分坊间传闻声称,“热茶太烫,会伤食道,甚至导致癌症”,搞得普通人分外纠结。科学上,真相并不简单。
权威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联合英国牛津大学、北京大学等,对45万中国中老年人进行了为期十年的随访调查,研究结果刊登于《The Lancet》杂志。研究组追踪了被试的饮茶强度、茶类、温度、饮酒与吸烟史,并梳理了30余万例新发癌症事件。数据显示:
每周坚持喝茶5杯以上的人,整体癌症风险无显著升高;但反复饮用“过烫茶”(≥65℃),尤其习惯抽烟、饮酒的人,食管癌风险增加约4.5倍;喜欢饮用温茶、淡茶或无糖茶群体,并未显著增加肠胃、肝脏、肺等主要脏器的肿瘤发生率。
简而言之,科学界的主流结论是:“适温、适量喝茶未见致癌风险,甚至部分人群可得防癌益处。但如果常年喝烫茶、还吸烟喝酒,确实会推高食管癌发生概率。”这样的细节,不知你是否早已察觉?
长年坚持合理喝茶,身体究竟会迎来哪些好与坏?以权威研究为依据,下面这三点尤为关键——第3点你很可能从未听说。
茶叶富含多酚类物质,有助抗氧化与慢性病防控。权威流行病学追踪显示,每天规律喝茶的人,患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病的风险下降12-18%,主要得益于茶叶中的茶多酚、黄酮类等天然活性物质。
喝温茶、淡茶或绿茶,与降低部分癌症风险相关。一项涵盖上万名中国成年人的广东队列研究显示,坚持温茶、绿茶饮水习惯的群体,肝癌、胃癌等发生风险分别下降9.3%-14.7%。但这种保护效应“并非越喝越多越好”,与健康饮食搭配效果最佳。
长期喝高温茶,且伴有吸烟饮酒习惯,食管损伤和癌变风险显著升高。如上所述,《柳叶刀》重磅研究指出,若每日高温饮茶,又吸烟饮酒,10年内罹患食管癌风险比普通人增加4.5倍。高温、烟酒、慢性刺激三因素叠加,是重要致癌路径。
要喝得健康、安全、科学,权威专家给出以下实用对策:
喝茶别太烫,控制在60℃以下。不管绿茶、红茶还是普洱,建议泡至能小口啜饮、入口微温即可。太烫(>65℃)的茶水对食管黏膜损伤极大,切记不可心急。
减少烟酒,搭配均衡饮食。“喝茶+烟酒”是食管癌高风险组合。如果实在戒不了烟酒,务必降低茶水温度,并尽量选择无刺激性、低咖啡因的茶品。搭配蔬菜水果、粗粮,全方位防癌。
茶要新鲜泡、不过量、不过浓。每天1-2杯绿茶或温茶为佳(约250-500ml);避免隔夜茶或泡得太浓。肠胃虚弱者,宜配温水淡饮。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饮茶与健康:循证医学评估》中国科学院出版社
吴兆苏等. “绿茶与慢性病预防的流行病学进展”《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更新时间:2025-10-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