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死亡,是为了好好活

2025年9月6日 星期六 雨

今天是中元节,是中国传统中怀念逝去亲友的日子。在这样的日子里,我们难免会思考生命与死亡的意味。记得我很小的时候,曾仰头问妈妈:“祖祖去哪里了?她死了吗?”“人死了会怎么样?”“我也会死吗?”母亲没有直接回答,只是轻声说:“别瞎说,祖祖在天上,她听到会不高兴的。”很多大人都是这样,总觉得死亡太过沉重,不该和孩子谈起。

可孩子其实比我们想象中更早开始思考死亡。有心理学研究发现,哪怕没有人提醒,孩子也会自然地对死亡产生好奇。这种思考是分阶段逐渐展开的。三到五岁的孩子往往认为死亡只是“暂时的分离”,他们觉得死去的人还会吃饭、睡觉,甚至某天会回来。到了五至九岁,孩子开始把死亡想象成鬼魂或骷髅,他们隐约意识到这是生命的终结,但仍会加入许多幻想,比如认为英雄、科学家或者自己亲近的人是不会死的。直到九岁以后,孩子才真正明白,死亡是普遍的、不可逆的,是每一个生命最终的归宿。

我们总想保护孩子,不让他们过早接触这类话题,但死亡作为生命的一部分,不是回避就能屏蔽的。就像村上春树所说,“死亡不是生命的对立面,而是生命的一部分。”而史铁生在《病隙碎笔》中写得更加真切:“死是一件无须乎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了的事。”这些话语中不仅有哲思,更有一种安然而深情的生命态度。

事实上,适当的死亡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有益的。研究表明,幼年时接触过死亡教育的人,成年后心理韧性会比其他人高出47%,抑郁和自杀风险也明显降低。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它背后代表的是一个人面对失去、挫折和生命不可控性时的内在力量。

但在我们身边,很多孩子对死亡的认知仍停留在最初阶段——认为死亡只是暂时的离别。有一半以上的小学生几乎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的死亡教育。有些孩子甚至被过度美化的死亡叙事所误导,认为死亡是一种解脱、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这种观念一旦形成,当孩子遇到压力与困境时,就可能产生危险的倾向。这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

我回想起自己中学时的一个夜晚,突然一个问题砸进脑海:“我会死吗?”那一刻,恐惧像潮水般涌来,我不敢和任何人说,只能自己在被窝里发抖。后来我才明白,很多人都曾经历过这样的时刻。我们害怕,但我们依然活着,依然努力地生活。死亡所带来的恐惧,不是单靠道理就能化解的,它更需要情感的安抚和心灵的接纳。当一个孩子感受到足够的爱和安全感,他对死亡的焦虑自然会减轻。

我的母亲曾经告诉我一段关于我自己的“前传”。她怀上我时妊娠反应严重,去看中医,被误诊为胃病,吃了几副中药也不见好。后来去医院检查,才发现是怀孕。那时他们还没准备好要孩子,于是决定做人工流产。可就在吸引器操作之后,医生发现,“小小的我”竟然还在。我就这样侥幸地存留下来,来到了这个世界。母亲每次讲起这事,总是眼含泪光。我知道,我的生命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包含了无数的偶然与眷顾。

这让我越发觉得,生命之所以珍贵,正因为它有限。我们每个人都是奇迹的产物,都值得好好珍惜——不是盲目地怕死,而是更用心地活着。死亡教育真正的意义,不在于让人不怕死,而在于让人更懂得活:学会表达悲伤,也学会怀念;接受失去,也珍惜当下。

在国际上,死亡教育已经有许多成熟的实践。比如美国,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开始在学校推广死亡教育。在幼儿园,老师会带孩子们养小金鱼,等金鱼死了,就为它举行一场小小的葬礼,让孩子们谈论死亡、表达情绪。到了小学,甚至会请来殡葬行业的工作人员,向孩子讲解人体的死亡过程。英国的一些学校则更直接,他们会让学生角色扮演——假如某天亲人突然离世,我该怎么办?这不是为了吓唬孩子,而是让他们知道该如何面对、向谁求助。

有一段话我很喜欢:“死亡就像一所黑色的学校,它教会我们认识光阴、快乐和生活的美好,也让我们体会到人生的短暂与脆弱。它教我们学会爱、宽容、珍惜,并深深地感激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说到底,死亡教育最终是关于生命的教育。它让我们理解,死亡不是生命的失败,而是它的自然结局;不是意外,也不是惩罚,而是所有生命共有的轨迹。我们既然无法改变生命的长度,就去改变它的浓度——是不是按照自己的心意活着?是否勇敢地追求过梦想?有没有好好地去爱、去给予、去感谢?

在这个中元节,也许我们可以试着和孩子聊聊生命与死亡。不必刻意严肃,就像谈一场雨、一朵花那样自然。我们可以告诉他们,逝去的人并没有真正离开,他们活在我们的记忆和讲述里。而我们,更要带着对他们的怀念和爱,努力而光明地活下去。因为唯有认识死亡,我们才更懂得生命的重量。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9

标签:美文   生命   孩子   中元节   母亲   自然   怕死   村上春树   这不   恐惧   珍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