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烧钱百亿争MVP?休战后才懂:用户商家都是棋子?

7月外卖圈这波操作,比看国足踢点球还刺激——前几天还在撒钱互怼,平台A说“新用户立减20”,平台B立马跟上“全场满30减25”,连配送费都卷到“0元起送”,搞得用户以为进了批发市场;结果突然就被约谈休战,热搜上“外卖平台停止低价竞争”几个字,比你点的麻辣烫少放麻还突然。现在全网都在猜:这中场休息,到底谁是MVP?是烧钱最狠的平台?还是薅到羊毛的用户?或者是被夹在中间的商家?别急,这事儿没那么简单,补贴大战的水,比你点的奶茶全糖还齁,比你备注“多放香菜”结果一点没有还坑——今天咱就掰开揉碎了说,看看这场大戏里,到底谁在裸泳,谁在装睡,谁又把谁当傻子。


一、补贴大战:平台的“富二代炫富”表演,你还真信了?

先说个冷知识:外卖平台这几年烧的钱,能把珠穆朗玛峰从头到脚贴满人民币——不是夸张,有平台去年光补贴就扔了上百亿,财报上的红墨水比四川火锅还浓。但你发现没?他们烧钱的姿势,比富二代炫富还刻意:今天你撒10亿,明天我跟15亿;你搞“周一奶茶日”,我就来“周三炸鸡狂欢”;连配送员的衣服颜色都要争——黄的、蓝的、绿的,搞得骑手小哥像在参加彩虹跑。

但这热闹背后,全是套路。

第一,烧钱不是为了“让利用户”,是为了“抢地盘”。你以为平台撒钱是做慈善?想多了。外卖这行当,用户就像地里的麦子,谁抢的多,谁就能在资本市场讲故事。比如你手机里装两个外卖APP,平台就慌了——怕你哪天把它卸了。所以他们必须用钱把你“焊死”在自己的APP上:新用户首单减20?不是白给,是让你养成“点外卖就用我”的习惯;老用户偶尔发张5元券?是怕你被对手拐跑。说白了,这钱不是给你的,是买你的“忠诚度”——虽然这忠诚度,比渣男的承诺还廉价,5块钱就能跳槽。

第二,“低价”是“障眼法”,实际你没省多少钱。就拿你常点的“满20减15”来说,你以为自己赚了15?错了。这里面平台补5块,商家得掏10块——商家为了参加活动,早就把原价偷偷涨了:原本15块的炒饭,标成25,再减15,实际你花10块,商家到手5块(平台还要抽成),连成本都不够。所以你点的“低价外卖”,要么是商家赔本赚吆喝,要么是食材偷偷降级——别不信,你仔细品品:以前20块能点到两荤一素,现在20块只有一荤一素,肉还没你指甲盖大,这就是“补贴”的代价。

第三,烧钱是给资本市场看的“PPT”。你以为平台老板天天盯着订单量?错了,他们盯着的是华尔街的KPI。投资人看什么?看用户数、看日活、看市场份额——这些数字越漂亮,估值就越高,老板就能融更多钱,烧更多钱,循环往复。就像当年共享单车大战,谁的车多、谁烧的钱多,谁就能上市圈钱。至于盈利?那是“以后的事”——先把故事讲圆了,把钱骗到手再说。

所以你看,平台的补贴大战,根本不是“良性竞争”,是“比谁更能忽悠”:忽悠用户、忽悠商家、忽悠投资人。就像两个醉汉在大街上比谁吐得多,看似激烈,其实第二天头疼的是自己,恶心的是路人。

二、突然休战:不是“停火”,是“弹尽粮绝”还是“憋大招”?

7月这场“约谈休战”,全网都在说“监管给力”,但你细想:早不谈晚不谈,偏在平台烧钱最猛的时候谈?这时间点,比你女朋友在你发工资那天提分手还精准。真相可能没那么正能量——平台不是不想打,是实在打不动了。

你看数据:这几年外卖平台用户增长早就见顶了,现在中国10亿网民,9亿都用过外卖APP,再想拉新人?比你让你妈学会用抖音还难。老用户呢?薅羊毛薅精了,没券不点,没满减不看,平台敢停一天补贴,订单量立马掉一半——就像你养了只猫,天天喂猫条,突然换成猫粮,它能给你表演“绝食抗议”。

更重要的是,钱烧不动了。以前平台能靠融资填窟窿,现在资本市场不傻了——你天天说“未来能盈利”,结果亏了十年还在亏,投资人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就像你跟朋友借钱创业,第一次借10万,说“下个月还”,结果一年后又借20万,说“这次肯定赚”,朋友不拉黑你才怪。

那休战之后,平台会干嘛?憋大招呗。

第一,“偷偷涨价”。你最近点外卖没?以前满20减15,现在满30减10;以前配送费3块,现在5块起步,雨天、高峰、距离远,再加3块——平台美其名曰“动态调价”,其实就是“趁你病要你命”。你敢不点?不行,你已经被“外卖依赖症”绑架了:上班忙、下班累、做饭嫌麻烦,不点外卖吃啥?就像你戒不掉奶茶,明知胖还得喝,平台就是拿捏了你的“懒得动”。

第二,“割商家韭菜”。以前为了抢商家,平台求着商家入驻,佣金低到10%;现在地盘抢得差不多了,佣金悄悄涨到20%、25%——商家每卖100块,平台拿走25块,比你点外卖备注“多加饭”结果只多一口还坑。商家敢反抗?难。你不入驻,对手入驻;你涨价格,用户跑了。就像你开个小饭馆,整条街都是外卖平台的广告牌,你不跟,就等于把客人往对手店里推。

第三,“卖会员割用户”。以前会员15块一个月,送6张5元券;现在20块一个月,券变成3张3元的——但你还是得买,因为没会员连配送费都贵两块。平台这操作,比健身房办卡还狠:办卡前天天给你发传单,办卡后天天推销私教课,你想退卡?门都没有。

所以别天真了,休战不是“和平协议”,是“中场休息”。等平台缓过劲,要么换个姿势继续烧(比如烧钱搞“预制菜”“生鲜配送”),要么就露出獠牙——毕竟,资本的字典里,从来没有“慈善”二字,只有“先予后取”,而且取的时候,比你欠网贷催债还狠。

三、用户:你以为自己是“薅羊毛大师”?其实是“待割的韭菜”

现在全网都在欢呼“我薅到了平台的羊毛”,但我劝你冷静——你薅的那点羊毛,连羊身上的一根毛都算不上,回头人家要割你身上的肉,你还帮着递刀。

先说“短期爽,长期坑”。你天天用券点10块钱的饭,觉得占了大便宜,但你想过没:商家为了凑满减,把菜量减了、肉少了、油多了(油便宜),你吃久了,身体先垮了——这账怎么算?更别说你为了凑满减,本来只想点个20的,结果为了减15,硬凑到30,多花10块买了一堆你根本不吃的东西,这叫“薅羊毛”还是“被套路”?

再说“数据被卖了还帮着数钱”。你以为平台免费给你发券?其实你点的每一份外卖,都在帮平台“画你的画像”:你几点吃饭、爱吃辣还是甜、有没有孩子、工资多少(通过你点的餐标猜的)——这些数据比你对象还了解你。然后呢?卖给广告商:你刚点了母婴用品,立马给你推奶粉广告;你天天点外卖,就给你推“减肥训练营”——你以为APP是贴心,其实是在对你“精准投放”,就像蚊子盯着你流汗的胳膊,迟早要叮你一口。

最狠的是“依赖症”。现在多少人吃完饭不知道洗碗,出门忘了带钱包,连下楼买瓶酱油都要叫外卖?外卖平台早就把你“养废了”——没他们,你连饭都不会做;没补贴,你连饭都吃不起。等哪天平台彻底停了补贴,价格涨到跟实体店一样,你除了骂娘,还能咋办?就像你天天打车上班,突然有天发现打车比买车还贵,但你已经不会坐公交了——这才是平台最狠的套路:用低价让你“戒不掉”,再用高价让你“跑不了”。

四、商家:订单越多越赔钱,这“MVP”谁爱当谁当

要说这场大战里最惨的,不是用户,是商家——表面订单多到忙不过来,背后账本亏到想哭,比你双十一囤了一堆货结果发现更便宜还难受。

你可能会说:订单多不好吗?多卖一份就多赚一份啊。错了,外卖商家现在的处境,比风箱里的老鼠还惨——两头受气。

一头被平台压榨。平台佣金从10%涨到25%,还不算各种“推广费”“活动费”:想上首页?交钱;想排名靠前?交钱;想参加“满减活动”?商家自己掏一半。有个开面馆的老板跟我算过账:一份20块的牛肉面,平台抽5块(25%佣金),配送费3块,食材成本8块,人工水电2块,最后到手2块——卖一份赚2块,卖100份赚200块,还不够交房租。

另一头被用户“薅怕了”。用户被补贴惯坏了,没券不点,嫌贵就骂。商家敢涨价?评论区立马被“太贵了”“不如别家”刷屏,订单量掉一半。所以商家只能“偷偷降成本”:肉从五花肉换成边角料,菜从新鲜的换成冻的,油从桶装油换成散装油——你以为自己吃的是“实惠”,其实是“科技与狠活”。

更坑的是“沉没成本”。商家为了做外卖,买了专门的打包盒、雇了专门的打包员、租了更大的厨房,结果平台突然停补贴,订单量暴跌——这些投入收不回来,比你谈恋爱三年结果被甩还亏。有个商家跟我说:“现在是骑虎难下,不干外卖等死,干外卖找死。” 你说,这样的“MVP”,谁想要?

五、平台:赢了“份额”,输了“人心”,这“MVP”能当多久?

现在全网都在说“某平台市场份额第一,是MVP”,但我想问:这种靠烧钱抢来的“第一”,能当饭吃吗?

平台的逻辑是:先垄断市场,再涨价收割。但他们忘了:外卖不是水和电,不是“非用不可”。你涨价太狠,用户会自己做饭,会去实体店;商家被压榨太狠,会集体关店,会自建小程序。就像当年打车软件涨价,用户转头骑共享单车;共享单车涨价,用户走路——你以为自己是“刚需”,其实用户的“脚”投票比什么都快。

更别说平台的“骚操作”早就把人心败光了:骑手超时要扣钱,但配送时间越缩越短;用户投诉商家,平台和稀泥;商家反映佣金太高,平台说“爱用不用”。现在骑手、用户、商家,三方都在骂平台——就像一个公司,老板天天压榨员工,坑客户,骗投资人,你说这公司能活多久?

前几天看到个新闻:有商家联合起来“罢送”某平台,结果平台立马把佣金降了2%——你看,只要大家不惯着,平台也怕。所以平台的“MVP”奖杯,是用商家的血汗、用户的依赖、骑手的安全换来的,这奖杯烫不烫手?我看比你点的麻辣烫还烫,拿久了迟早烧手。

六、终极拷问:外卖大战没有MVP,只有“谁先撑不住”的游戏

说了这么多,回到开头的问题:休战结算,谁是MVP?

我的答案是:没有MVP。

平台不是——他们烧钱换份额,却把自己烧得一身债,未来能不能盈利还是未知数;用户不是——你薅的羊毛,迟早要通过涨价、数据泄露、健康代价还回去;商家更不是——订单越多亏得越多,活像个免费打工的。

这场大战,本质上是一场“零和游戏”:平台用资本的钱,短暂扭曲了市场价格,让所有人都以为“外卖就该便宜”“补贴就该永远有”,但资本是要赚钱的,不是做慈善的。就像你去KTV唱歌,前两小时免费,后面每小时收你200——你以为占了便宜,其实早就被算计好了。

那外卖行业的未来该什么样?其实很简单:平台少点套路,别总想着垄断;商家多点良心,别用劣质食材;用户也理性点,别总想“白嫖”——一分钱一分货,这才是生意的本质。但现在看来,这比让平台停止烧钱还难——毕竟,资本的贪婪,比你深夜的饿还难满足。

最后说句实在话:7月这场休战,与其说是“中场休息”,不如说是“敲响警钟”。外卖不是“资本游戏”,是关乎千万商家生计、亿万用户饭碗的民生工程。如果继续让资本这么折腾下去,最后可能是:平台亏死,商家跑光,用户没饭吃——到时候别说MVP,连观众都跑光了。

所以下次再看到平台撒钱,别激动,先问问自己:这钱,到底是谁的?这羊毛,到底要不要还?毕竟,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更没有永远的“外卖补贴”——你今天省下的5块钱,明天可能要花50块买回来,这账,你算明白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9

标签:科技   棋子   外卖   商家   用户   平台   羊毛   佣金   订单   骑手   大战   低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