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20万白俄难民逃亡到中国,后代骄傲的说:我们是中国人

一战后,俄国遭遇重创。未等俄国经济恢复,俄国国内随之爆发了“二月革命”“十月革命”等事件,百姓民不聊生,

以苏维埃政权为首的俄国红军,为清扫内战后的残余势力,他们将白俄打的节节败退。为了生存,他们只能选择逃离。

那么,他们能逃到哪去呢?逃去的国家是否能够接纳他们?


他们从哪来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争对俄国经济造成了重创。社会民不聊生、农田荒芜、工厂停产,粮食和燃料紧缺。

国内矛盾激化,工人开始罢工活动,越来越多的人支持推翻沙皇势力,建立新生政权,一些积极分子就此号召,革命一触即发,推翻了延续数百年的沙皇统治,取而代之的是,由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主导的临时政府。

但此次革命,并没有解决广大民众对“和平、土地、面包”的诉求。于是,以工人阶级为基础、吸收马克思主义先进思想的布尔什维克党就此诞生。

为了改变国内现状,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发动武装起义,推翻了旧思想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苏维埃政权,他们以广大群众的诉求作为目标,赢得了工人和士兵的拥护。

由于布尔什维克在政策方面体现出的激进思想,受到了俄国国内保守派、旧势力的反对,他们试图推翻苏维埃政权,由此又一次战争爆发。

以苏维埃政权为首的红军,是正规军队。以反对苏维埃政权的各派势力组成的白军,纪律松散、缺乏统一领导。在一次又一次的博弈中,白军不得已节节败退。

到1922年,红军基本赢得了内战的胜利。在新政权的步步紧逼下,白军退至国境线附近,白军分子及其家属深感恐慌,如果继续留在苏联,或将面临苏维埃政权的严厉清算、逮捕、送入劳改营甚至处决。

为了生存,他们这批人群众多,散乱复杂的难民选择了逃离。


他们逃去哪了

这些难民,大致有两条逃离方向。

一条是紧邻的欧洲,逃亡欧洲的人数超100万人。

海上航线走黑海,在协约国的掩护下,这批难民乘坐商船从克里米亚半岛逃到了土耳其的君士坦丁堡,作为中转站,后续仍有难民进入了塞尔维亚、法国、德国。

他们在短短的几天时间内,约15万人挤上了一百多艘商船。商船上的人拥挤杂乱,各式各样的人强塞在这几乎封闭的空间内,条件极其恶劣,许多人还未下船,便被饥饿和疾病所折磨致死。

另一条是向东逃亡中国,逃亡人数约20万人。

他们的方向,主要是紧邻的东北和上海。这些难民沿着西部利亚大铁路及其支线中东铁路往前走,挤上了火车,经满洲里等边境口岸抵达我国东北。

难民通过日本海,南下前往上海。

另有一些“倒霉”的难民,因人数众多没有交通工具,他们只能选择徒步,在严冬中穿过冰冷的河流和荒原,抵达中俄边境。

对于这帮难民,他们是幸运的,不论站在欧洲角度还是中国角度,都有他们的容身之处。

对于欧洲而言,英美法等国是白军在内战中的支持者和外国干涉者,白军的失败某种程度上也是他们的失败。因此,他们同意接受这些“反共盟友”,这些难民一定程度上为他们对抗共同的敌人,苏维埃政权,提供帮助。

欧洲各国慢慢接纳了这些难民,国际联盟在南森的领导下成立了“难民高级专员公署”,专门为无国籍人士办理护照,主要处理俄国难民事务,方便他们合法的在各国寻求工作机会。

这些难民办了护照,开始进入到各个国家的工厂和矿山进行工作,一些军官和士兵也进入了国防部队。

对于中国而言,当时的中国并不比俄国好到哪里去。在军阀混战的时代,接班人一个接着一个,对于大批量涌入的难民,我国甚至没有办法出台一条统一的政策。

但我国政府处于人道主义,各省总体的态度保持中立、默许。绝大部分的难民聚集在了我国东北,作为奉系张作霖的管辖区域,张作霖选择优待他们。

面对白俄残军家属、老百姓,一律采取安置政策。对于想要回国的难民,东北政府也会给予一定的人道主义,补助一些路费,倘若想在中国东北扎根发展的,地方政府统一办理相关证件,并且开设了专门的白俄收留所,来保障他们的吃穿用度。

同样的,东北省开设工厂,为难民提供相关的工作岗位。只要这些难民不扰乱社会治安,张作霖就会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

此时的东北,在中国依然是工业中心,而这批难民的加入无疑获得了更多的劳动力,助力工业建设。

另有一些难民来到了上海,上海里租界混乱,各国对难民的态度各不相同。但好在没有专门的管理,入境不需要护照或签证。从各种渠道来到上海的难民越来越多。


他们如今怎样了

风雨沧桑,许多年过去了。

曾经的俄国战火累累,如今已经变了一番模样。

他们在欧洲和中国呆了这么多年,其中有一些难民放不下故土,难以融入当地的文化生活,在俄国国内稍稍平静了之后,重返家乡。

大部分的难民有着强烈的“归国情绪”,他们渴望苏维埃政权迅速倒塌,自己能够带家人重回故土。他们从离国的那一刻开始,对俄国的一举一动都很在意。可是看着斯大林的上台以及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他们渐渐地失去了希望。

尤其是看到第一批归国的难民遭遇,看到他们被逮捕、被处决,他们再也不敢轻举妄动了。

慢慢的他们接受了事实,为了维持自己的生活,他们开始娶妻生子有了第一代的生命,后面第二代、甚至第三代,他们对曾经的“故乡”已经没了执念。

另有一些难民,他们在战场上已经丧失了所有,从他们逃亡那刻起就已经放弃了重回俄国的打算。他们选择在新故乡扎根。

而留在中国的这批难民,他们已然接受了自己新的身份,进入了中国学校接受教育,逐渐被汉化。

后来中国政府发现,此前逃亡在中国的难民仍有较多人数。在1953年,为这批难民换上了一个新的身份,成为了我国的56个民族之一,俄罗斯族。

如今,他们和原始住民已经没有什么两样,广泛分布在新疆、黑龙江和内蒙古等广大区域,参与当地的文化生活。

他们的后代骄傲的说:我们是中国人。

参考资料:

【1】俄罗斯族·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

【2】中国俄罗斯族迎巴斯克节 传承百年华俄后裔文化·中国新闻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30

标签:历史   难民   中国   后代   骄傲   年前   俄国   苏维埃   政权   俄罗斯族   布尔什维克   欧洲   商船   上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