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毛主席初见薄一波,得知其姓名后,将一个成语重复了两遍

在新中国一代元勋薄一波的简历中,有一句引人注目的话:薄一波同志于1925年秋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至今已为党奋斗了80年。

而在薄一波8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毛主席对他的影响最大。

1943年,毛主席在延安初见薄一波,得知他姓名后,即自言自语地将一个成语反复说了两遍。

毛主席当时说的,便是“如履薄冰”。

那么,毛主席为什么这么说?这或许就要从薄一波的一段特殊经历说起了。

薄一波,山西定襄人,1908年出生,童年家贫,但父亲依旧坚持送他去上学读书。

周围乡亲都议论说这是“想让儿子当官”,议论声中同时伴随一些风凉话,诸如“家里穷得叮当响了好读什么书”……

不过薄父始终未予理会,还是坚持送儿子去读书,去省城太原上学。

1925年,马上年满18的薄一波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职业革命家的道路,并得到了父亲的支持。

薄一波后来回忆起来:“那时,我父亲并不知道共产党是怎么回事,但他相信自己的儿子,知道儿子读了书,懂了道理,就不会走错路。”

不过就在1931年6月,薄一波不幸在北平被捕,关在草岚子监狱,自此开始了长达5年的监狱生活。

狱中,被关押的共产党员“逐步形成了一个以党支部干事会为核心的坚强战斗集体”,薄一波任党支部干事、书记,带领大家粉碎了敌人的三期 “审查”,使敌人的“反省政策”遭到破产,并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组织大家学习马列著作和共产国际的刊物及领导人的报告,将监狱变成了学校。

1935年,薄一波等12名共产党人因拒绝“反省”被判处死刑。幸得党组织营救,1936年,赶在南京方面下达的死刑令前,薄一波等终得以出狱。

薄一波出狱,第一个迎接他的不是党组织,而是山西土皇帝阎锡山的特使梁从熙。

对方毕恭毕敬地问:“是薄一波先生吗?请问您老家是山西的吗?都对就好了,阎主席想请您‘共商保晋’。”

对方之所以这么做,固然是因为薄一波是山西人,同阎锡山有“乡土之谊”,还有不少同志在阎锡山手下做事,更重要的是,薄一波在山西群众中有很高的威望,是出名的共产党员。

阎锡山要想和共产党“合作”,就不能没有一个在两方都能说得上话的人。

这可以说是正合薄一波心意,不过他没立即应下,而是经组织上批准后,才于当年10月正式返回山西,由此开始了创建山西特殊形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工作。

同一时间,组织上海决定成立山西省统一战线工作委员会,由薄一波任书记,直接受北方局领导。

一到太原,薄一波便创造性地运用党的统一战线思想,同阎锡山“约法三章”,在抗日的总目标下一拍即合,通过公开合法的方式,在山西成功建立起了特殊形式的上层统一战线。

自这种特殊形式的上层统一战线建立以后,薄一波将我党的政治主张、口号和各种组织的名称都改成了阎锡山能接受的“山西型”的,诸如将“抗日救亡”改为 “抗敌救亡”;“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改为“动员民众,守土抗战”;“不分党派”改为“不分派别”等等。

用薄一波的话说,这就是“用阎锡山的面袋子完全装我们的面”

此外,薄一波还接办、改组了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大力发动群众,培养干部,并负责招收国民兵训练团的学员。

招收学员这个工作十分复杂,如若招收上来的学员全部为阎锡山所用,那对中国革命将是很大的隐患。

薄一波为此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一个绝妙的办法。他在考试内容的安排上大做文章,首先是安排一些阎锡山提出的所谓“按劳分配”、“物产证券”等必不可少的题目,拿来应付阎锡山,其他的题目则都是关于抗日救亡方面的内容,如对“九·一八”事变、对十九路军抗战如何认识?民族解放先锋队、抗日救国会是什么组织?将这些题目混杂在一起来考。

待到录取时,薄一波等又作内部规定,凡是答对抗日救亡题目的,80分就可录取,而只答对阎锡山那些题目的,一个也不录取。

如此,通过这种招生形式,招收上来的训练团学员,大多是主张抗日的积极分子和进步青年,他们中的许多人后来都成为了抗日救亡的骨干,有些人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之时,国民党军队一触即溃,阎锡山的晋绥军在日军进攻面前不堪一击,值此之机,薄一波又果断向阎锡山提议组建山西新军。

阎锡山接受这个建议,给了“青年抗敌决死队”的番号。

薄一波不失时机,仅用几天时间,便于1937年8月1日打出了决死队第一总队的旗号。

当晚,1500多名身穿灰色军衣的青年,一队接一队地进入太原国民师范的大礼堂,薄一波在讲台上庄严宣布:“青年抗敌决死队成立了!”

“青年抗敌决死队”,名义上是阎锡山的部队,实际上却是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其成员大部分是太原以及各地来山西参加救亡运动的青年学生,基本上都是牺盟会成员。

薄一波在建立、巩固、发展这支革命军队的过程中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创造性地提出在山西新军中采取政治委员的制度,规定政委是部队的最高负责人,并设法从八路军调去了一些干部,同时亲自担任了总队政委,保证了我党对新军的领导权,使这支力量很快由一个总队发展到4个纵队,成为抗战时期我党领导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

1937年11月初,薄一波率决死队第一纵队前往晋东南抗日前线,任山西省第三行政区政治主任,领导创建了太岳抗日根据地,配合八路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1943年,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前,出席七大的代表们开始从四面八方向延安汇集。薄一波从太岳根据地赶往延安,出席大会。

此时的薄一波,心中感慨良多。从大革命时期开始,他一直在基层工作,包括学生运动、工人运动、白区斗争、军队工作、狱中斗争以及在山西建立特殊形式的统一战线工作等等,而这次到延安,是他生平第一次到中央,同时也第一次见到了毛主席。

也正是这次会面,毛主席一见到他,便紧紧抓着他的手道:“你就是薄一波同志啊。”然后又反复说了两遍“如履薄冰”

“如履薄冰”,这个成语一语双关,即同薄一波的名字有联系,又可以说是对薄一波在山西所做的统一战线工作危险程度的形容和赞叹。

薄一波与阎锡山“约法三章”,一拍即合,成功建立起山西特殊形式的统一战线,对华北乃至全国的抗战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毛主席有关把山西作为全国抗战战略支点的伟大构想也正由此得到实现。

但这些工作显然并非一帆风顺,事实上薄一波一到太原,就同各种顽固势力展开了各种斗争。一些顽固分子向阎锡山施压告状不断,更有甚者带领80多名高级将领,集体跪倒在阎锡山面前,声泪俱下地请愿,要将簿一波赶走。

而即便如此,薄一波还是突破“重围”,出色地完成了特殊形式的统一战线领导工作

在延安,薄一波和毛主席长谈8个小时,从白区工作,到在北平草岚子监狱的斗争经历,再到在山西搞统战工作的情况,薄一波通通作了汇报。

对于薄一波在草岚子监狱中的英勇斗争,毛主席评价:“你们把监狱变成了学校,通过学习革命理论,武装了自己的头脑,为党保存了一大批革命同志,这就是胜利。”

对于薄一波在山西特殊形式的统战工作,毛主席称赞:“你们以少数人团结了多数人,搞了个大局面,取得了胜利,这是我们党统一战线政策成功的一个例证。”

毛主席这样毫不吝啬的称赞评价和总结,给薄一波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

薄一波后来在回忆录《十年奋斗与思考》中这样写道:

“向他(毛主席)汇报工作,谈问题,他常常用几句话就能对你所谈的问题作出了结论,让你开阔眼界,提高认识,从中获得教益。通过这次谈话,我深深感到毛泽东同志不愧为我们党的伟大领袖,不愧为杰出的革命家和战略家……”

1945年党的七大选举中央委员时,毛主席亲自提名薄一波同志为中央委员候选人。

有人因北平草岚子监狱一事表示不同意,但毛主席却始终坚决支持并信任他,最后,薄一波在七大上被选为正式中央委员。

那一年,他37岁,对于毛主席在领导中国革命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伟大思想和杰出才能由衷地信服,对于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完全赞成。

其后,薄一波在以毛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英勇奋斗,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并有了后来在新中国经济战线上的传奇。

2007年1月15日,薄一波以99岁高龄离开人世,成为党的七大选出的中央委员中最后逝世的一位,也是党的八届一中全会选出的政治局成员中最后逝世的一位,自此结束一代开国元勋80余年的奋斗生涯。

素材来源:

[1]杨松.薄一波在山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历史功绩[J].支部建设,2001,(08):26-27.

[2]王建柱.风云叱咤八十载——薄一波革命生涯的几个片段[J].文史春秋,2007,(08):15-19.

喜欢本文的朋友,可以点下“关注”,欢迎评论区留言,感谢大家的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6

标签:北平   延安   抗日救亡   太原   中央委员   山西   战线   监狱   成语   姓名   形式   历史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