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本草经集注》。
【异名】鲜芦根、干芦根、苇根、苇茎、活芦根、芦柴根、芦通、芦芽根、甜梗子。
【入药部位】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胃经。
【功效应用】芦根主要用于以下五种情况
肺部相关症状
胃热呕吐
可单独煎煮浓缩后多次服用,或配合竹叶、生姜等药材。
小便异常
小便时灼热疼痛或排尿困难,"常配合白茅根、车前子等药材。
现代常用于肺脓肿、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急性胃炎等。
【主治】用于热病烦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煎服:15~30g(鲜品60~120g);或捣汁。
【现代研究】含慧苡素、天门冬酰胺、蛋白质等。
【相关论述】
1、《药性论》:“能解大热,开胃,治噎哕不止。”
2、《唐本草》:“疗呕逆不下食、胃中热、伤寒患者弥良。”
3、《本草蒙筌》:“解酒毒、鱼蟹中毒。”
4、《本草纲目》:“按《雷公炮炙论·序》云,益食加觞,须煎芦朴。注云,用逆水芦根,并厚朴二味等分,煎汤服。盖芦根甘能益胃,寒能降火故也。”
【其他功效】
芦根既是药材也是食品原料,在国家规定的用量范围内可食用。以下是常见食用方法:
芦根茶
竹茹芦根茶
注:使用中药材需要专业中医指导,不可自行用药或轻信偏方。
更新时间:2025-10-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